APP下载

山东省莱州市东季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2017-09-10刘玉琪

环球市场 2017年6期
关键词:成矿规律

刘玉琪

摘要:莱州市东季矿区位于焦家断裂中段浅部,矿区经过多年开采,已经详细查明矿体地质特征,本次通过系统描述矿体地质特征,总结成矿规律,对焦家带深部及邻区勘查提供指导。

关键词:东季矿区、焦家断裂带、成矿规律

1前言

矿区位于莱州市北东29km,行政区划属莱州市金城镇。工作区位于华北板块(Ⅰ级)、鲁东隆起Ⅲ(Ⅱ级)、胶北隆起区Ⅲa(Ⅲ级)、胶北凸起Ⅲa 2(Ⅴ级)构造单元的西南部。矿床位于焦家断裂带的中段,区内第四纪地层广泛分布,以主裂面为界,东侧为玲珑序列二长花岗岩,西侧为马连庄序列变辉长岩。

2 矿床地质

2.1 地层

第四纪地层,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由灰褐色亚粘土、砂质亚粘土和含砾砂组成的残坡积、冲洪积物组成,地层厚度0.5~22m,一般3~10m。

2.2 构造

控矿构造:矿区以脆性断裂构造發育为特征,控制矿体的主体构造是焦家主干断裂构造。纵贯全区,区内出露长20km,宽100~500m,工程控制最大斜深2740m,最大垂深1130m,总体走向30°,倾向北西,倾角16~40°近地表较陡60~70°。沿走向及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展布,膨胀夹缩、分支复合特征极为明显。中部的新城—大塚坡地段沿新太古代五台—阜平期马连庄序列与中生代燕山早期玲珑序列接触带展布;新城以北及大塚坡以南地段主要展布于玲珑序列内。

该断裂控制了焦家、纱岭、新城、寺庄、马塘特大型,东季、红布等中型金矿床。

矿后断裂构造:矿后构造主要迭加于北东向成矿断裂及北西向张扭性断裂之上。北东向矿后断裂以白色断层泥为显著标志,位于二长花岗岩与变辉长岩接触带中、早期灰色断层泥的上部,厚0.2~0.5m,厚度连续而稳定。该断裂沿倾向切割矿体,而使矿体局部受到破坏,但错距不大,对矿体影响较小。

北西向断裂:北西向矿后断裂是北东向矿后断裂的配套构造,主要控制了煌斑岩脉,对矿体有错移,错距小、破坏作用较小。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广布,以中生代燕山早期玲珑序列为主体,大面积展布;新太古代早期马连庄序列分布于焦家断裂带以西,区内派生脉岩不甚发育。

3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范围内共圈出两个矿体,编号分别为①号矿体和②号矿体,矿体的总体产状与焦家断裂一致,主要赋存于主裂面之下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中,矿化形式主要为浸染状、细脉状,次为细脉浸染状和网脉状,黄铁矿主要呈星散状、斑点状、脉状及网脉状分布。

3.1 ①号矿体地质特征

分布于0~20线的+36m至-110m,主裂面5~20m范围内。由30个见矿工程控制(穿脉坑道26条,探槽4条),矿体呈不规则的大脉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呈舒缓波状延伸,膨胀夹缩、分枝复合现象明显,形态变化较大,走向北东,倾向北西267~303°,倾角48~80°之间变化。其浅部产状稍缓,深部较陡,并具明显的南西侧伏现象,侧伏角50°±。地表出露长度200余米,最大走向长260m,最小走向长110m,平均207m,斜深15m~140m,平均102m,深部已封闭。矿体规模。

单工程最大厚度为8.44m,最小厚度为0.69m,一般3.39~6.55m,平均厚度4.87m,厚度变化系数为51.2%,属厚度稳定型矿体。

矿体单样最高品位为23.5×10-6,金品位集中在2.25×10-6~5.95×10-6间,平均品位4.17×10-6,品位变化系数113%,属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型矿体。

3.2 ②号矿体地质特征

②矿体为主要矿体,是区内规模最大的矿体,分布于0~24线,地表至-365m标高。采矿权范围内矿体共有68个见矿工程(穿脉坑道62条,钻孔3个,探槽3个)控制,矿体形态呈脉状,扁透镜状,产状与主裂面大体上一致,一般距主裂面15~85m范围内发育。走向10~30°,倾向北西,倾角48~83°,沿走向及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夹缩膨胀明显,局部具分支复合现象。

矿体沿走向最大长度310m,最小长度110m,平均长度210m;工程控制斜深100m~270m,平均230m。

矿体单工程最大厚度20.54m,最小厚度0.48m,一般3.88m~9.02m,平均6.10m,厚度变化系数77.41%,属厚度稳定型矿体。

矿体单样最高品位130.50×10-6,一般2.47~9.38×10-6,平均5.06×10-6,品位變化系数为83.94%,属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型矿体。

厚度与品位关系较为密切,通过单工程品位厚度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37,说明厚度与品位呈正相关关系,高品位样品多分布在厚度较大的部位。

矿体深部仍未封闭,矿体具南西侧伏的特征。

4找矿标志及成矿规律

4.1找矿标志

金矿的形成和分布受地层、岩浆岩和构造的综合因素控制,而区内基本上是受构造和岩浆岩的控制。通过对区内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金矿的找矿标志可概括为:

a. 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带的主干断裂常沿岩体接触带展布,具明显的压扭特征,它与构造的交汇部位是矿床定位的重要构造标志。主干断裂与分支断裂的交汇部位及断裂构造的启开和产状变化部位也是重要的地质找矿标志。

b. 钾化蚀变与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叠加的蚀变岩带,是直接找矿标志;蚀变带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共生组合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c低磁场的线状串珠状异常带、高极化率和低电阻带中的高电阻率异常是指示间接标志。

4.2 成矿规律

a.矿床位于焦家金成矿带的中段,属深熔浅成岩浆中温热液型金矿床。

b.中生代燕山早期玲珑二长花岗岩与新太古代马连庄组合的变辉长岩接触带的内带是赋矿有利部位。

c.北北东—北东向构造与近东西向断裂的复合部位是矿床形成的有利空间,控制构造沿走向及倾向产状变化及蚀变岩膨大复合地段是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

d.断裂活动与蚀变矿化相一致,主要活动高潮有四个,第二、三阶段为石英黄铁矿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阶段,金矿化最强,矿床内金矿化的强弱依附于主要矿化阶段的发育及迭加程度形成厚而富的工业矿体,它们在空间的分布上,服从于矿体的侧伏规律。

参考文献:

[1]鲍中义,孙忠全,刘国栋,等.破头青断裂水旺庄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山东国土资源,2014,30(2):29-33

猜你喜欢

成矿规律
河北省锰矿床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研究
山东烟台莱州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推测
蓬莱市崮寺店—小雪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分析
西藏铁矿典型矿床及成矿规律初步研究
东北地区铁矿成矿特征与重点找矿方向探析
东天山板块构造与金属矿产成矿规律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陶勒盖银铅锌矿成因研究
鄂西“宁乡式”赤铁矿成矿规律及成矿原因探讨
内蒙古及临区矿床成矿规律及系列
东秦岭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成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