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节目低俗化与当代青少年亚文化分析

2017-09-10田宇鸿

世界家苑 2017年9期
关键词:亚文化电视青少年

田宇鸿

摘 要:随着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对于未成年人而言,相对家庭、学校教育和伙伴群体的影响,电视媒介以其特定的传播影响力对其价值观、人生观、暴力倾向等诸方面起着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电视节目低俗下的青少年亚文化进行解读,具体阐述电视节目低俗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与收编。

关键词:电视;低俗;青少年;亚文化

一、引言

在《娱乐至死》中,波兹曼忧心忡忡地写道,电视的思维方式正将美国带入一个“娱乐业时代”,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娱乐成为“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作为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媒介传播形态和大众艺术形式,电视以其视听结合、生动直观逼近现实的媒介属性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随着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特别是手机电视、IPTV等新形态的出现,使得电视节目不再受时空限制,电视媒体传播影响力更是不断扩大。有研究表明,对于6岁到18岁的未成年人而言,相对于家庭、学校教育和伙伴群体的影响,电视媒介以其特定的传播影响力对其价值观、人生观、暴力倾向等诸方面起着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电视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电视媒介的消极作用、发挥它的积极作用等,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就“低俗化”的概念界定而言,目前传媒业界、学术界,官方与民间,观点不一、见仁见智。国际所公认的电视节目低俗化主要集中于两个领域:一是涉性内容,如在各类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充满性暗示接近性骚扰的言语和行为;二是暴力内容,如在各类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凶杀、血腥、斗殴等场景。本文旨在通过对电视节目低俗下的青少年亚文化进行解读,具体阐述电视节目低俗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与收编。

二、电视节目低俗化下的青少年亚文化解读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的现状和变化都会引起诸多关注。主流文化对青少年亚文化已经下了很多定义,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成分。社会一方面希望青少年放弃带有反叛性质的亚文化,单纯服从于主流文化;一方面又希望青少年早日成长成熟,负责任地发展文化。而青少年亚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很多方面,它不等同于越轨亚文化,也不完全带有反叛色彩。

成人眼中的青少年亚文化与青少年自身行为思想中体现出的亚文化必然存在差异。就“低俗化”这一趋势而言,若以青少年为主体,以亚文化为视角,媒介低俗化的界定、成因和把关情况与主流文化界定下的低俗化理应也存在差异性。从青少年亚文化视角解读电视节目低俗化,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电视节目低俗化与青少年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社会主流文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有助于社会放弃片面看法和有色眼镜,在新时期重新审视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和价值观,并且为运用亚文化视角解读更多青少年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应用层面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青少年认为的电视节目低俗化元素首要的就是“假”,因此标签淡化、平易近人、叙事风格追求本真的电视节目往往更够消解习惯性的对抗性解读,从而被接受。电视节目应当在满足青少年需求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和对抗,将青少年亚文化极端化。

三、电视节目低俗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与收编

电视节目低俗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很难一言以蔽之,其中有消极成分,也有积极作用。其影响作用主要分为三个不同程度,由外到内、由浅至深依次为注重情感释放但记忆度很低的初级影响;体现从社会认知到行动模仿的次级影响;展现青少年审美体验消解后对电视节目低俗化进行质疑和反思的深层影响。在三个影响层次的基础上就亚文化而言,电视节目低俗化与青少年亚文化之间存在着包括收编与妥协的双向作用。

1.初级影响:“过目即忘”的情感释放

青少年选择观看一些低俗化的电视节目,最开始的目的只是靠电视来排遣郁闷和烦躁,缓解学习压力,可谓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初级影响。由于电视节目数量多、信息量很大,因此青少年对一些低俗化的电视节目仅仅是作为一种发泄渠道,看过就忘,记忆度低,不会去模仿,也很少影响到日常学习生活。

这样的初级影响往往与大多数电视媒介受众所代表的社会主流文化对电视的态度相符,也与低俗化的电视节目的初衷有一定的吻合。不是过目不忘,而是兴趣度低、涉入度低、相应记忆度也很低的“过目即忘”型媒介接触。在初级影响的作用下,青少年即使产生思考,也仅仅是浅尝辄止。

2.次级影响:化认知为行动

人性的展露、社会问题的曝光,虽然可能涉及到暴力、犯罪、拜金这些低俗元素,但是能够帮助青少年了解人性和社会,补充家庭和学校教育也许不会涉及到的内容,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好地进行“社会化”。这种低俗化引发的主动规避行为是一种较为积极的次级影响。

青少年的部分语言和行为虽然是模仿电视节目,直接受到其中低俗元素的影响,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过程及其效果必然会经由个人特质的筛选过滤,因此青少年自身经历和心理体验会影响到其对电视节目的态度。

3.深层影响:审美后的质疑和反思

在接受了越来越多的低俗化信息之后,青少年面对电视提供的奇观、快感和“视觉暴力”逐渐消解了审美体验,正如初级影响中提到的,青少年对无处不在的媒介信息缺乏兴趣和记忆度。其深层影响反而能够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可能引发青少年的辩证意识,促使青少年反思自身的亚文化及媒介低俗化对社会的影响,从而提升辨别能力树立更加正确的价值观。

与传统涵化理论相似,青少年也认为过度报道会使所属群体对社会的认识发生扭曲。更深层次的影响是青少年认为不仅对电视上呈现的涵盖低俗元素的事实和节目内容,对于隐含低俗元素的观念更应该进行把关。于是,在初级影响的审美体验消解后,青少年受众会经由次级影响自觉过渡到质疑和反思的深层次影响。

4.双向作用:电视节目低俗化的收编及青少年亚文化的妥协

在对反文化的研究中学者指出,对正统文化构成严重威胁的反正统文化形式虽然对正统文化有一定的渗透作用,但最终不是遭到严重打击和镇压,就是被正统文化逐渐吸纳消化,直至最终同化收编。与“吸纳”相比,“同化”和“收编”对反正统文化的杀伤力更巨大。反正统文化被正统文化作了实质性的改造失去破坏力甚至与正统文化“同”后才被"收编”进去。

电视节目中的部分低俗内容会引起青少年的反感,使他们产生辩证意识,学会辨别优劣好坏,筛选摒弃不应当接受的内容和思想。低俗化也通过贴标签、强调和炒作这些标签的方式引发青少年对自身亚文化的注意,辨识其中的消极因素,并反思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完成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妥协,以及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收编过程。

总之,从电视节目低俗化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链条“初级影响-次级影响-深层影响-收编与妥协的双向作用关系”可以看出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媒介影响力。这些影响力的重点和强弱与受访青少年所能够接触到的媒介、媒介接触时间等有关,也相应地符合青少年亚文化。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黄会林等.电视文化对北京地区未成年人影响的调研与思考(上)[J].现代传播.2007(1).

[3]王恩銘.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一嬉皮文化研究[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98-199.

[4]田钿,宋雁慧.妥协与收编:青少年亚文化的终结方式?—以中国80后亚文化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0(20)

[5]郑欣.批判与倾听:电视节目低俗化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23-125.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亚文化电视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把脉“腐败亚文化”
亚文化,在商业围城中起舞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种体现主文化的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