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利用广西贵港出土文物美术资源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研究

2017-09-09黄樱

东方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

黄樱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弥补国家课程对地方适应性的不足,使地方美术课程和校本美术课程的研发更为合理和规范,为贵港市各中学开发及实施地方美术课程和校本美术课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课程开发思路,推荐具有开发研究意义的、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美术课程资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此外,研发贵港市地方美术课程还能向人们展示贵港所蕴含的丰富的课程资源,让人们更加了解贵港市的文化和历史,提供贵港影响力。

关键词:出土文物美术资源;中学美术教学;开发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开发当地美术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育,是当今学校美术教育积极参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上较多国家和地区美术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本课题的提出,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开发利用广西贵港出土文物美术资源,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的美术课程基本理念,民族文化的传承成为美术教育界所关注的焦点。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应重视传统,开阔眼界,立足眼前,传承交流。只有先认识本民族文化才能热爱,才能自信,才能共荣,才能尊重,才能把这个民族文化意识融到血液里形成价值观。在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初中生对贵港出土文物资源材料的收集,引导提取当中的美术元素并对其进行改造和从新组合,运用于生活当中。因此,对如何通过中学美术教学促使中学生逐步了解并理解本土文化的内涵并结合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进行运用,是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本项目有重要的时效性。

(二)开发利用广西贵港出土文物美术资源,弥补美术教学的不足

以往的学者们认识到广西本土文化对提高中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乡土美术的教学实践活动。但是,综观这些教学活动及其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美术教师们往往致力于传授传统美术中某一门类的知识和技能,如剪纸、扎染的技法等,虽然也涉及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但仅仅停留在表面。美术教育研究者和美术教师对开展本土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的认识仅局限于如何继承的层面上,对如何开展植根于本土文化并结合现代生活的美术教育,或灵活运用从本土美术中提取出来的元素进行再创作的美术教育的认识明显不足,缺乏理论與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再者,经过文献调查发现,以“贵港”并含“地方课程”为篇名,共检索到论文1篇,以“贵港”并含“地方美术课程”为主题,共检索到论文0篇,其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况,因此本研究具有价值性。

(三)广西贵港出土文物美术资源丰富

贵港,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郡新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美术资源。如,出土文物资源:(1)青铜器①贵港人面弓形格铜剑又称“贵港剑”,②翔鹭纹铜鼓,③大铜马,④羊角钮铜钟,⑤银针;(2)汉代陶器 ①东汉俑形活动陶流壶,②动物陶,如虎、牛、羊、猪、鸡、鸭,③四角六楼陶城堡与带圈陶屋,④人俑坐陶灯与人形陶灯;(3)水晶珠与玛瑙;(4)罗泊湾一号墓复原室,可见贵港市具有丰富的地域性文化资源,考察研究提取具有特色的贵港当地文化元素,使其传化为美术课程资源,运用于美术教学,增加美术课程的丰富性,调动当地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在浓厚的文化和艺术氛围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观,又能寓教于乐,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了艺术知识和实践技能,达到了以美育促智育,以智育促发展的目的,真正的做到了把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

二、广西贵港出土文物美术资源开发与利用

经研究表明,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期,这时期的学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增强,情绪多变,第二逆反期显著,而在这个阶段实施与当地文化相关的美术教育,使其追求社会归属感,认识其生活环境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帮助其顺利渡过青少年危机,以此选取处于青少年期的中学生作为研究的目标总。整理归类可以转换为美术资源的贵港文化资源,撷取一些贵港当地文化元素,包括贵港人面弓形格铜剑中的人面纹、翔鹭纹铜鼓中的太阳纹与翔鹭纹、四角六楼陶城堡与带圈陶屋等。这些元素既有浓郁贵港特色,又易于视觉化表现,中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通过其表现方法运用贵港当地文化元素,进而对其本土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如“贵港出土文物——青铜器”单元课题中,初步了解贵港人面弓形格铜剑又称“贵港剑”、翔鹭纹铜鼓、大铜马、羊角钮铜钟、银针等五个出土文物,通过文字与图片理解和感受贵港青铜器文化。例如走进贵港博物馆参观相关富有地方特色的出土文化,应是当地所造,体会近距离观察其文化所带来自豪感;或参加“贵港三月三”盛会,贵港蓝衣壮人们载歌载舞,击鼓鸣乐;或根据不同青铜器图案中的人面纹、太阳纹、动物纹、几何纹等纹样,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太阳纹”“翔鹭纹”等铜鼓纹饰;了解铜鼓的创造及样式,欣赏歌舞剧《铜鼓舞》,感受和体会铜鼓文化的魅力,争取为贵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又如“贵港出土文物——汉代陶器”单元课题中,初步认识贵港汉代制陶技艺及其蕴含的文化意涵。例如认识汉代陶器中的各种器型, 包括东汉俑形活动陶流壶、动物陶如虎、牛、羊、猪、鸡、鸭等、四角六楼陶城堡与带圈陶屋、人俑坐陶灯与人形陶灯等;了解取土、和泥、制坯、晾晒、烧陶、淬火的制陶技艺;制陶体现了当时人们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智慧,制陶用的泥土来自村子周边的田间地头,制陶所用工具均为自己采集加工的物件,有木制陶拍、 竹刀、 竹片等。又如四角六楼陶城堡与带圈陶屋反映了当时贵港的建筑风格,四角形或多边的瓦屋顶上,向外延伸的屋檐为人们遮风挡雨;因贵港属于亚热带气候,天气潮湿多雨,下层为存放杂物或带家畜部分,上层为居住部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居住习惯。

三、研究小结

通过广西贵港出土文物美术资源开发利用,将促进中学生真正了解并理解本地优秀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养成对本土文化的持久兴趣,逐步树立保护、继承和发展文化物质的志向,已达到切实提高中学生美术素养的目的,也试图为贵港市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种现实可行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肖川主编.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年2月.

[2]常锐伦. 美术学科教育学[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3]王大根作/译.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4]尹少淳主编.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5月.

[5](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校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
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方法浅论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