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三学生的阅读教学

2017-09-08曹陵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9期

【摘 要】当前,许多教师已经认同“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考试由阅读和写作两部分构成已成定局。实际上,多数高三学生都在不同程度地轻视语文。他们往往眼高手低,学习重心倾向三百分的综合学科,还错误地认为到了高三阶段,语文不会有较大提高了。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载体,它是联系学生、社会(生活)、作者的纽带。本文试图从文本出发,用文本互涉这样一种文艺理论来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试图寻找回归文本的方法。

【关键词】理清思路;拓展视野;读法指导;读写一体

当下,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已经被许多学校领导提上了议事日程。他们也赞同“得语文者,得高考。”的观点。可是,并非人人都真的重视语文。最让语文教师不理解的是有的学生对语文的认识错误。一是其它学科作业太多,无暇顾及语文;二是自认为语文还不会很差,考个百多一点还是比较容易的;三是高三阶段语文不会有较大提高了。然事实并非如此。

高三学生向来惟高考是务,不看报纸,不读书,只关注复习资料,整天在题海中沉浮。对于语文,这是一种极其狭隘的复习方法,必须根除。教师必须把学生从题海中拯救出来,引到时文佳作中去汲取清纯的源头活水,拓展他们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他们的文化积淀,夯实他们的文化底蕴。

我们只要认真读完一套完整的高考语文试题,就会发现试题所选的材料除了文言文和古诗词以外,其余大多是比较时新的内容,而这些语言材料的风格与高中语文教材是大相径庭的,尽管它们都出自名家的手笔。教材中的课文与当今时代的距离较远,更何况高三学生已没有明确意义的语文教材了。试题中的语言选自当前或近两年的名家作品。特别是在病句辨析题中,不读课外书的学生对一些时新的表述用语非常陌生,会直接影响他们作答。有的学生甚至会将正确的选项误判。因此,高三学生必须高度重视阅读,不管他们有没有时间,不管他们的语文成绩如何,更不管他们以前是否喜欢阅读,每天都必须挤出一定量的时间去阅读。

阅读是学生广泛吸收信息的必要手段。高三学生要回避大部头的著作。一是这样的作品读起来非常耗时,二是语言风格单一,三是短期内不易见成效。如果作品的思想深刻,价值观对当代青年有重要意义,可以让他们去阅读作品导读,去读主要内容介绍及讲解。笔者认为高三学生当务之急要读的是《意林》、《思维与智慧》、《作文素材》、《环球时报》、《小小说》、《读者文摘》、《特别关注》、《看天下》、《中国青年报》、《文摘报》及新华网、人民网的时事评论等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进行细致地指导,否则,任学生自由阅读,不给他们提出目标,指明方向;不给他们分配任务,他们就会在泛阅读中浪费时间,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阅读作出明确的要求。如积累写作素材时,需要指导学生做好记录;阅读时事评论,需要求学生理清行文思路,学习写作技法以及提升对事物的认识水平;阅读环球新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其想象能力;阅读科幻小说,如刘慈欣的《三体》,可极大地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丰富科学知识,激发阅读兴趣等等。

读写本是一体两面。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借此解决阅读和写作两大问题。学生的语文成绩必定会大幅度上升。

作者在写文章之前,必定经过反复思考,理清了写作的思路后才动笔的。读者依照其思路,就会迅速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把握其主旨。考生再去做高考试题,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现代文就会轻松愉快了。不同的文体虽有不同的特点,阅读方法却大同小异。阅读方法和技巧是可以通用的,学生按照正确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思维就可以少走弯路,直接瞄准答题要点,既省时,又高效。

常用的阅读方法有:整体感知,把握主旨。我们看到一篇现代文,首先当然是读。怎么读特别重要。有的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心中没什么印象,文中也没留下任何痕迹。这种读法不可取。读文章,做到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边读边圈点勾画,凭直觉和经验找出你觉得重要的词、句;二是把握作者行文思路,明白作者的落笔点、思维开合、联想想象、结构层次,必要时可稍作停留,思考一下某句话的意思,或概括出某段的主要内容,或写上几个词语,标明写法;三是用笔在段尾概括段落大意。

读者对一篇文章经过这样的阅读,然后解答题目就比较轻松了。阅读本来就是为写作服务的手段。比如要求学生阅读来自《中国青年报》的陶舜的《诗词大会不要成为绝响》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文章第一段的写法。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以后,引发了很多讨论。有人非常乐观,认为诗歌的春天来了;有人较为悲观,认为这个诗词大会根本就是反诗词的。我也觉得,这只是一个“诗词背诵大会”,没有创作是个遗憾。

本段的第一句话就是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引用材料,第二句话立即列举比较他人看法,第三句话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引用材料,分析材料,然后提出中心论点的写法就颇值得高三学生认真学习。本段行文干净利索,简洁明快。这种引、议、联、结的写作思路值得高三学生广泛甚至长期使用。高考作文的第一段当然可以按这样的思路去写,全篇文章同样可以按这种思路展开。这种思路清晰的文章容易被学生忽视。他们阅读时缺乏警觉意识,没有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写作时缺乏模仿意识,以至于读和写严重脱节。

作者陶舜在本文的第六段聯系现实,进一步表达出明确的观点:“这是接下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当中最艰巨的任务,唯有匹配较高物质生活的文化生活,城市化才算得上成功。”城市化进程加快,文化与艺术必须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这种观点需要作者深入观察现实,立足全社会,才能表达出的观点。高三学生阅读这样的文章既可以学到写作方法,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再如来自《钱江晚报》的高路的文章——《药名里的传统,怎能一棍子打死》。这篇文章举例地分析了传统中药命名的好处,也指出了现代人采取夸张手法命名的弊病,其错误根源在人,与药无关。本文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尤其值得高中理科生阅读。现行中学分科较早,理科生对一些常用的哲学道理非常陌生。如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临界的观点、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等。这些哲学原理对学生认识和评判事物都是极其重要的。理科学生恰好可以利用课外阅读一举两得,弥补学科特点带来的不足,迅速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当学生读到来自《人民日报》的白剑峰的文章《善终也是一种权利》时,作者摆事实,讲道理,表达了对患者的生命自主权的尊重,让临终者体面而有尊严地离开。这种观点既新颖,又深刻,还非常具有启发性。它立足患者,对一般正常人的思维来说,是具有颠覆性的。学生多读,一定大有裨益。诸如这样的适合学生口味的美文,在高中教材上难找。高三学生若能从题海中走出来,品味这些时尚的精神佳酿,既长知识,又长智慧,长见识,自然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作者简介】

曹陵,男,1969年生,现居重庆云阳,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重庆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