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到用时不觉少,多样思维显才情

2017-09-08赵福海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纽带高考作文长城

赵福海

面对一个个熟悉的话题,怎么也想不起能够支撑起写作中心的素材,这是很多考生在考场之中体验到的焦灼。课间老师讲,课下自己看,感觉积累了很多素材,但真正进考场,还是会手足无措。2017年高考作文阅卷,我再一次见识了考生在素材运用方面的灵动思维,也发现了一些失误之处。

佳作示范区

1.点面结合

所谓“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素材;所谓“面”,就是具有普遍性的现象。点面结合,就是由点到面或者由面到点,选用素材对写作中心进行分析。由点到面,即由对具体素材的理解引申到共性素材;由面到点,就是由对共性素材分析引申到具体素材。点面结合,能够使论证的逻辑更加严谨,中心更加突出。

如2017年高考作文北京一考生《说纽带》:

万物之间皆有纽带联系,纽带是一条有力的绳,串古今,串中外,将分裂的事物紧紧串联在一起,引导着我们前进和发展。

纽带能串联起古今中外的文化。现如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方式和水平较之前发生了很多变化,许多传统艺术更是因此渐渐没落,几近无人问津。而李玉刚便是连接古今文化的纽带。他的歌曲和唱腔融合了多种唱法,包括中国经典的戏腔和现代化的美声,听起来声音圆润,让人心醉。在他的歌曲里甚至可以听到男女双声,戏腔与通俗唱法与外国摇滚的融合。而他曾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外多地巡演的《四美图》,更是他将外国歌剧和中国戏曲融合原创的大型歌舞戏剧。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为推广改革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由此可见,纽带是多么重要。

【教师点拨】先从“面”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万物、古今、中外,到当今社会,对纽带的作用进行分析。然后以“点”的角度,以李玉刚在文化方面的创新与融合,进一步表现纽带的作用。

2.多材攒聚

所谓多材攒聚,就是将一些能够体现写作中心同类素材进行恰当的罗列与叠加,共同表现写作中心。叠加素材,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罗列,而应该是合理地组合。有考生平时掌握大量素材,但在具体写作时,为了展示自己写作的丰富性,便将一些看上去有点儿联系但又缺少内在关系的素材堆砌在一起。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体现素材运用的广度,还会让整个文章的分析缺少一种严密性。

如2017年高考作文江苏一考生《车行千里,文明不息》:

随着文明演进,车不再仅仅是钢铁凝结的死物,其应当承载的,无疑更加厚重。“最美司机”舍一己之身,挽救全车数十人性命;三轮车老人,风雨里辛苦蹬车,积蓄悉数资助失学儿童;豌豆卡车司机,以豌豆为气垫,救人于火海之中……车因其使用者的文明与善意,早已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代步工具,而真正与时代的文明对接。

然而,酒驾一禁再禁,却屡禁屡犯;肇事司机不顾受害者性命,逃之夭夭,致使二次碾压;豪车司机自恃富贵,欺压旁人……如此恶行,可归咎于车吗?显然牵强。然而由于人类的品行优劣有分,车于无形之中成了助推,或是帮凶。由此,莫要以为有足够支付的财富就可肆意用之,若是没有与其文明对等支配的道德,只会遗祸无穷而已。

【教师点拨】在分析文明演进的过程时,作者先罗列了一系列与车相关的正面素材,表达了对文明的理解;然后列举了一系列反面素材,对车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思考,正反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写作中心。

3.巧妙联系

所谓联系,就是能够将一些具有相关性的素材以严谨的逻辑组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对写作中心的认识和理解。具体而言,就是由一个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话题,引出与之相关的具体素材,并以紧密的联系使这些内容联合在一起。这样就会使整个论述具有清晰的条理,并能够使表达更加深刻。

如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卷I参见54页左上用法!《九州神土,熠熠生辉》:

由古至今,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多,百年磨难,千年积淀,漫漫的历史长河铸就了如今的中国。现在的中国,不仅有着先辈留下的文化和物质瑰宝,还有着以此为基础发展来的新事物、新迹象。而这些事物正是认识当今中国的关键之处。

提及中国的物质文化瑰宝,首先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就应当是万里雄关——长城了。说起长城,总不免联想到边塞战事。“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的一首《塞下曲》描写的就是长城的萧萧夜景。还有汪遵笔下的长城:“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那么坚固,那么雄浑。除此之外,在今天长城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是我们永不言败的历史见证。它历经风雨,却从未倒下。“不到长城非好汉”,果真如此。诚可谓:华夏文明五千载,绝代风采依旧在!

【教师点拨】以对中华瑰宝的思考,引出长城这一写作中心。具体分析时,从王昌龄的诗句,联系到汪遵的诗句,再联系到对今天长城所象征的民族精神,最后表达自己的认识。

4.层层追问

所谓层层追问,就是通过反问的形式表现写作中心。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一目标,且能够让文章表现出严谨的思路。具体运用时,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形成一系列的观点、看法,让论点层层深入。具体安排时,可以抓住素材的一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认识,表达鲜明的立场,让深刻的观点在分析中得到展示。

如2017年高考作文山东一考生《读心灵之书,悟生命之理》:

书者,诲人以理,滋养心灵,为人人之所求。某书店以其独特的24小时经营模式,迎八方来客,上至知识分子,下至贩夫走卒,都可掬一页墨香。多少日日夜夜的服务,多少点点滴滴的付出,何等温情,引人称赞。

书店迎人,别是一种温情,这充分表现出人间平等。走过一棵树,是随手把树枝折断,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狗走进,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去?电梯门开了,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人挤开?和一个盲人一同过马路时,会搀那盲人一把吗?与人如何擦肩而过?又怎么从卖菜小贩手里接过找回的零錢?在公共场合大谈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的人在私底下究竟如何对待保姆和工人?无处不为礼,无处不温情。现下,我们身边既有真善美,也不乏假丑恶,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更需发展时代的人文情怀,便是温情。endprint

【教师点拨】表达对书店温情这一话题的思考,作者在运用素材时以一个又一个的反问,引出一个又一个素材,充分表现了写作中心。

运用失误区

1.素材表达繁冗啰嗦

有考生在运用素材时,对素材内容没有进行提炼和加工,使整个表达繁冗啰嗦,这样,就会影响素材作为论据的作用。

如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Ⅱ一考生《做理想中的自己》: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一个人的视野和眼界决定了他们成就。比尔·盖茨在上大学时对电脑编程十分狂热,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也曾将他和好友编写的程序卖给当时的计算机公司,如果他坚持下去,通过编写程序再卖出也能赚到许多钱,但他并没有着迷于眼前垂手可得的利益,看到时机的他在大学期间毅然辍学,专心投入编程中,并与他的好友保罗创立了微软公司,微软公司在创立之初几经濒临破产,但他坚持了下来。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在于他有异于常人的眼光和事业,能够抓住一切商机并转化为财富。是眼光造就了比尔·盖茨,使他获得了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教师点拨】分析视野和眼界这一话题,作者选择了比尔·盖茨的事迹为素材,但在分析时,没有根据话题对素材进行加工,对素材中的其他内容介入太多,论证效果不佳。

2.素材说服力不强

素材积累,首先要注意素材的真实性、可靠性。有些考生从一些经过演义的作品中提取相关情节为素材,有些考生将一些没有进行深入理解的素材运用到作文中,缺少说服力。

如2017年高考作文上海一考生《預测生活,成就自我》:

古人便是通过预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司马懿当了皇帝,要处死诸葛亮后代中的一个将军。在金殿上,司马懿问这个将军他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将军做了如实交代,并按照诸葛亮的提示取出红包,“遇皇而开”,把红包交给皇上,“请向后退三步”,皇上向后退三步,刚站稳,只听“咔嚓”一声响,桌椅被屋顶上掉下来的玉檩砸得粉碎,再看信后“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后来,那位将军官复原职。正是因为诸葛亮对当时局势和司马懿的预测,才拯救了皇帝和他的后代。

我们要以古人为榜样,在面对未知的未来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对未来的预测,让我们少一些解决可避免问题的时间,多一些处理困难事情的精力。

【教师点拨】作者以诸葛亮的素材为论据,分析“预测”这一话题,但整个内容的理解不是很深入,且素材本身也是作品演义的内容,说服力不强。

编辑/于智博endprint

猜你喜欢

纽带高考作文长城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守护长城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