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人民兵工精神 推动兵企改革发展

2017-09-07贺占军

企业文明 2017年8期
关键词:兵工精神改革

贺占军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不振已近十年,我国经济也已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减排压力大、市场需求萎缩,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极大挑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每个企业必须都要作出的回答。《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走不通时,必须改变现状,也就是进行变革和改革,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改革怎么改?大到一个国家,比如俄罗斯叶利钦时代推行的“休克疗法”经济改革,把俄罗斯从一个一流强国改成了二流国家;小到一个企业,比如辽宁长春通钢改革,总经理被工人殴打致死,导致改革流产。显然,上述改革不是我们所要的,改革能让大部分人的利益得到保障就能顺利推进,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得利暂时“成功”,最终也必将失败。所以,深化改革,仅有改革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精神层面的东西,形成共识,求得最大公约数,这是确保改革成功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所谓信仰,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改革如果离开了精神支持,就如同混凝土中没有钢筋、盖楼房没有地基一样,是立不住、树不起、挺不久的。人们常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无数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以人民兵工事业为例,她发轫时几乎是白手起家,还要随时提防强大敌人的穷追猛打,就是在这样艰难恶劣的条件下,凭着一种精神、一种“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路走来,不仅支撑起我党革命武装斗争,而且在当今我国军工系统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共和国军事工业的“长子”。毛泽东有句名言:“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讲要比物质更重要,尤其是当今改革大形势下,更离不开精神的支撑。

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兵工企业在薪火相传人民兵工精神80多年之后的今天,也走到了深化改革的十字路口。兵工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路方法措施可能因企而异,会有多种方案选择,但是最为根本的一条不能丢,那就是——弘扬人民兵工精神,以人民兵工精神为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人民兵工精神的前世今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兵工,发源于星火燎原的中央革命苏区,成长于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烽火和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壮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建设和改革时期。86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兵工历经无数战火洗礼,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伟大历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被誉为“工人阶级贡献革命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造就伟大精神。86年来,一代代兵工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无私奉献,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具有丰厚历史底蕴的“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成为引领人民兵工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是人民兵工精神的基因起源

人民兵工精神的孕育形成,是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兵工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深厚历史积淀。

在星火燎原的土地革命时期,“创业艰难百战多”。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毛泽东“每个兵工厂都要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的指示,各抗日根据地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创办了太行山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总部兵工厂)、“中国保尔”吴运铎所在的新四军兵工厂等一大批兵工厂。

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兵工开始大发展,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生产、相互配套、品种齐全的战时兵工生产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兵器工业迅速开始了大规模的国防建设,以“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以及三线建设为标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迅速完成了坦克装甲车辆、火炮、弹箭、火炸药、光电信息五大行业的建设,在国防科技工业中率先建成了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独立完整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体系,奠定了兵器工业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中的战略基础地位。

在86年可歌可泣的发展历程中,以吴运铎、祝榆生等英模人物为代表的兵工战士,在党的领导下,与人民军队并肩战斗、浴血拼杀,以自己的智慧、汗水和热血,铸就了人民兵工的不朽与辉煌,培育形成了“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这是人民兵工的红色基因起源。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是人民兵工精神的时代传承

1991年9月15日,在人民兵工创建6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饱含深情地为人民兵工题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并深刻指出:“这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是从全局高度和历史角度,对人民兵工发展史所展现的精神形态的凝练概括,体现了党对人民兵工历史贡献的高度肯定,也深刻诠释了人民兵工鲜明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传统,是“把一切献给党”精神内核的生动体现。自力更生,是人民兵工一以贯之的方针;艰苦奋斗,是人民兵工的革命本色;开拓进取,是人民兵工的豪迈气概;无私奉献,是人民兵工的崇高境界。

“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共同构成了人民兵工独特的、丰厚的精神内涵,既是人民兵工86年筚路蓝缕的历史写照,更是人民兵工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坐标指引,将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兵工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成为人民兵工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今天兵器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深化改革是兵工企业市场重生的正确路径选择

人民兵工作为黨直接领导指挥的军事工业部门,80多年的光辉历程,淬炼出忠诚于党、听党指挥、敢打硬拼、“把一切献给党”的红色基因,为我们党的革命、建设伟大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长期的军品计划经济生产模式浸润,也使兵工企业养成了等、靠、要的僵化思维,认为自己是“铁打的营盘”“军”字号企业,国防军工产品不给我们做给谁做,可以与市场竞争“绝缘”,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与市场经济的规则有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中央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军民融合发展”等要求链接不好,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市场春与冬”的“鸵鸟心态”。正如兵器工业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尹家绪所说:“不要认为我们是老牌军工企业,国家什么都给你;不要以为有着不一样的过去,国家就会兜底保护你。”endprint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印证了一个简单直白的道理:不管什么体制的企业,只要经营不善,都有倒闭的风险;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更不看出身、不摆战功,只唯当下表现,一招见输赢;市场经济不看企业姓“公”还是姓“私”,只认实力为王、胜者为王,只认企业是否满足市场要求、客户满意,那种“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的卖家说了算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兵工企业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兵器工业建成了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独立完整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体系,为抗美援朝战争和历次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物资支撑。改革开放时期,兵器工业顺应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大形势,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认真贯彻军民结合、军民融合方针、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了重型装备与车辆、石油化工与特种化工、光电信息、海外战略资源为主的民品发展格局。

从纵向看,兵器工业自己跟自己比,军品民品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从横向看,跳出兵器看兵器,对标国内、国际先进企业、领军企业,兵工民品产业成气候、有亮点、在国家战略层面有话语权的很少,民品份额在经济总量中占比很多企业达不到50%,且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形势下大多经营艰难,还得靠军品反哺民品才能得以生存。换句话说,靠军品吃饭这一格局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以民品促发展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到巨大冲击,民品链接市场、开拓市场、做强市场的效果与预期有较大差距。

特别是中央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军品科研生产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允许民营企业“参军”,军品企业之间也可以适度“竞争”,彻底打破了过去军品科研生产“条”“块”分割的“固态”,过去一些企业、研究院所抱着一个(几个)好产品不准他人染指、过自己安稳“小确幸”的日子被打破了。这一方面,会给军工企业带来“鲶鱼效应”,激发军工企业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有利于军工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从整体上提升军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摸爬摔打闯出一条新路好路;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抱残守缺、不转型快跑、不适应市场大势的军工企业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兵器工业集团总经理温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亏损企业要自己反思反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兵器系统内发展不振、亏损严重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随着国家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的不断推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持续落地,兵工企业的军品民品如何适应国家大势、改革大势、军工大势,在深化改革中闯出一生路,考量着兵工企业的智慧和作为。

从2014年开始至今,兵器工业掌舵人尹家绪董事长连续发表春天系列署名文章《兵器的春天》《春天的召唤》《耕耘在春天》《春天里,创新正当时》,语重心长地向兵工人发出呼唤:热情拥抱改革和创新,走进市场的春天。他特别强调:“不在改革中崛起,就在改革中消亡。”无论是从顶层设计还是舆论引导,以及试点企业改革实施上,兵工企业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然开启。

兵工企业必须以改革破解的难题

受军品生产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兵工企业中存在着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破解的“老大难”问题,具体主要有:

一是陈旧的思想观念。从领导到员工,“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对市场环境变化不敏感,“宅”在厂子大院里研究市场少、闭门造车多,关注客户需求少、揣摩领导意图多,工作重心不是围着市场转,而是围着上级要政策、要资金、要任务,用计划经济的“套路”在市场经济的舞台出演,做强做优做大民品市场的意识不强烈。

二是制约发展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基本上沿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基本没有建立对接市场、对接客户、对接行业的组织架构,存在重技术、轻工艺,重生产、轻营销,重订单、轻履约,重产值、轻利润,重规模、轻效益,重人治、轻制度的现象,组织架构不能很好地契合科学发展要求。

三是效率不高的流程。工作流程冗长,甚至有交叉重复的地方,审核签批的部门、环节多,出了问题承担责任的少,领导不在、办事人员不在流程就走不下去,看似各负其“责”,实则是效率低下、延长流程办理时间的“推手”。

四是粗放的管理。管理上的“跑、冒、滴、漏”较为严重,丰田生产模式、5S管理、精益管理学习了、推广了,但形式大于内容多、理解掌握精髓少,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导致工作效率低、生产制造成本高、对接市场效果差。

五是没有精益意识的工艺布局。工艺布局没有通盘考虑,按照“一个流”的精益思想布局建设,各自为战、各行其是,没有兼顾原材料、运输、生产、装配、调试等上下道工序的交接时间、物理距离、完成任务经济的最佳组合,对工艺布局的精益性、合理性、经济性研究不够。

六是研发效率不高的科研机制。关起门来搞研发,闷头自己干,不关注市场讯息、竞争对手情况,结果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辛辛苦苦研发出的产品还没上市,竞争对手早已把市场占据了,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不强。

七是管辅人员比例过高。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管辅人员比例过高,一线直接创造价值的人员少,严重侵蚀着企业的经营成果。

八是管理部门偏多。管理部门设置没有坚持市场需求、经营需求、扁平化原则,甚至因人设岗,有的将一类工作细化分解,设置多个部门管理,埋下了职能交叉、推诿扯皮、推卸责任、效率低下的隐患。

九是激励作用不彰显的薪酬机制。干多干少差距不是很大,尤其对干得多的薪酬有“封顶”上限,薪酬机制是换了“马甲”的“大锅饭”,对员工生产工作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十是不能与市场经济良好链接的人才机制。科研、技能、营销、管理四支人才队伍,是企业征战市场、生存发展的智力支撑。现有的人才機制,虽然也进行了多次改进完善,但距离市场经济的标准和要求还很远,“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十一是居高不下的生产制造成本。长期以来,为了保证军品任务“后墙不倒”,有时导致质量成本增加。生产资金渠道来源多是银行贷款,导致财务成本增加。合同履约不严格,导致违约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售后服务成本增加。两金占用大,资金流转效率低,导致资金成本增加。一线工人少、管辅人员多,导致人工成本增加。全体员工、所有环节和细节没有真正从源头树立起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理念,看得见的物理浪费(跑冒滴漏等),看不见的时间浪费、效率浪费、管理浪费、设计浪费、行为习惯浪费等等,不同程度地存在。endprint

这11个方面的问题,只有通过改革强力破除,兵工企业才能打碎体制机制羁绊,走进科学发展的春天。

兵工企业深化改革需要人民兵工精神保驾护航

改革的实质是对利益的重新调整,深化改革的最大难点不是改革措施本身,而是这些措施推进实施过程中,给被改革者切身利益带来的损失,能否被被改革者承受,必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员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改革稳妥有效推进,避免通钢事件重演。兵工企业中存在的11大问题,每个问题的解决都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工作行为习惯息息相关,要想彻底打破、祛除,仅有改革措施硬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让员工思想上自觉认同、行动上主动践行的精神层面软支持,这就需要高举人民兵工精神大旗,为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始终坚持忠诚于党,是推进深化改革的精神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对党保持绝对忠诚、思想政治绝对过硬、作风意志绝对顽强,是人民兵工的政治风范。在中央红军长征中,官田兵工厂108名兵工战士边战斗、边生产,最终只有7人幸存到达陕北,以自己的忠诚与热血践行了“把一切献给党”的誓言。面对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兵工企业要想有所作为、无愧于先辈的艰苦创业,必须弘扬人民兵工精神,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扛起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要深刻认识到,兵工企业深化改革,是新时期兵工行业的一场革命,过去兵工战士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奉献自己的一切,今天的改革只是个人利益的一些取舍,比起当年革命时的境况要好得多,兵工人没有借口、没有理由不把改革进行好。

始终坚持责任担当,是推进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责任就意味着尽心尽责干事。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听党指挥、不辱使命,是人民兵工的一贯作风。在革命战争年代,前线的需要就是兵工战士的职责所在,没有生产原料,就从哑弹中手工拆取,没有研制经验,就以血肉之躯开路。近年来,兵器工业多次承担高强度、高要求的重大任务,在科研生产高度交叉、超纲领生产、交付周期紧等挑战面前,不畏艰难,定下时间表、立下军令状,按时保质地完成了任务。随着我军转型加快推进和兵工企业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兵工人肩负的责任和担子将会越来越重,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以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气神”,打赢深化改革强军卫国硬仗,为人民兵工精神增光添彩。

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是推进深化改革的动力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与时俱进、开拓創新,是人民兵工的豪迈气概。从红军修械所的锉刀铁锤到独立完整的兵器科研生产体系,从土法制造炸药、地雷到数字化、体系化的研发制造试验能力,从“好人好马上三线”到率先“走出去”,经贸往来国家已达145个。兵器工业能够发展到今天,得益于始终坚持把技术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瞄准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全面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创新是解决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也是推进深化改革的动力源泉。有着创新光荣传统的兵工人,面对今天的改革难题,必须坚持创新不动摇,不仅积极推进技术工艺创新,实现产品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更要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以创新把深化改革的棋局下好、把深化改革的难题解好、把深化改革的任务完成好。

始终不认命不服输,是推进深化改革的文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兵器工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敢于面对一切困难,敢于战胜一切挑战,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认命、不服输是兵工人的基因特质,也是兵工文化传承。凭着“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吴运铎舍生忘死,三次身负重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他和战友们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靠着土设备、土机器、土办法,成功研制出了各型枪弹,有力支援了前线,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成为兵工事业的开拓者。“独臂英雄”祝榆生,66岁挂帅,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三代主战坦克研制,花甲之年的他不顾身体残疾,多次负伤仍坚持工作,带领科研团队完成了一场鲜为人知的国防高科技攻坚战,使我国的三代主战坦克跻身于世界主战坦克前列,该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我国发展高新装备、增强国防实力作出了突出贡献。不认命、不服输的兵工人敢于攻克任何艰难险阻,把许多看似不可能逾越的关隘踩在脚下,这是人民兵工精神的题中之义,也是兵工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这种精神和文化,就没有过不了的关口,就没有搞不好的改革。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2016年,人民兵工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同列为我们党的伟大精神。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兵工企业要做深化改革的先行者、试验者、示范者,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趟出路子、提供范本,就必须高扬人民兵工精神大旗,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弘扬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确保深化改革的工作思路厘清找准、方案措施定实做优、推进效果保稳向好,在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兵器工业体系的新长征路上,让人民兵工精神在改革发展实践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endprint

猜你喜欢

兵工精神改革
虎虎生威见精神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改革之路
拿出精神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兵器工业的关怀与嘱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兵工企业的内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