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账:工作的强心剂

2017-09-07羽根田真智

海外文摘 2017年9期
关键词:手账计划表日程

羽根田真智

手写文字能让我们整理内心、把握当下。

值得信赖的伙伴

电视节目的演职人员与后台制作人员往往是分工合作的,日本电视制作局电视剧和综艺节目负责人栗原甚则兼任两职,记录文字的手账本是他工作的生命线。

“除了创造节目热点,准备工作也相当重要。不事先进行完善的准备会招致失败。而进行准备工作时,手账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他从4月开始用带一周日程表的MARK'S DIARY手账本,用自动铅笔写字,出现错误能用橡皮擦去,并以十几种颜色的便签贴纸做大量标记,计划事项完成再将贴纸撕去,必须记录得井井有条。

栗原甚说:“我想让自己工作起来有富余的力量,在必要的时候快速获取所需信息,高效合理地完成工作。手账就是实现这些的重要工具之一。”

他同时担起今年、明年、后年要播出的3档节目的制作任务。要在预定时间完成某项工作,就要提前想好准备的最佳时间,日程过于紧张的话就连返工修补的时间也没有了。假使可以早点安排,工作人员更容易执行。如今电视节目正在向系列化发展,过去的手账本对掌握节目的方向与问题应对策略有重要意义。

栗原记录各节目制作创意等等的“秘密手账”也写得条理美观。制作中的节目还没有对外公开,手账并没有写明节目名称,只用彩色便签纸标记区分。文字也依次使用粉红、蓝、橘红等不同的彩笔书写,目的是在一页写满的时候理好系列节目内容。有些设想最初觉得很有趣,随着各方意见的融入,创意也随之发生变化。要确认企划之初的有趣创意是否得到了发挥利用,只能靠这本秘密手账了。

对于电视节目制作人来说,灵光一闪的创意被遗忘是非常可惜的事,创意即珍宝。对于栗原而言,手账就是提升工作质量的可靠伙伴。

手账是信号塔

布拉曼特有限公司的董事代表田岛弓子已经坚持写“生产性手账”4年了,偶尔在书房翻到从前的手账本,她自己都忍不住感慨。田岛写手账的初衷是以年为单位管理日程。大部分手账只附带一年的网格,生产性手账本则含有一年半的计划表。弓子的理想手账是含有两年计划表的本子。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整本手账写满。

手账也是最强的精神管理工具。工作完成后,在本子上仔细列出明日计划清单,心情就会切换为“今天的工作到此结束”。用粉色荧光笔划掉已完成的任务计划,则会获得相应的成就感。

弓子为手账使用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准备一本展开左右两页为一周计划的手账,左页写一周任务清单,右页的三分之二写自己带领的团队应做的工作,余下的三分之一写各个下属的主要任务。

第二是活用“五周计划表”。在纸上画出从本月第一周到下月第一周的计划表,将现有工作任务填入表格,可以让忙碌的工作周期一目了然,管理计划。

弓子说:“要通过手账看到‘整体计划和‘现有状态,不要被日程追赶,而是反过来主导日程。”

当她还是一名普通职员的时候,就深刻地体会到手写文字会为信息注入生命力。上司也能通过文字向部下传达“你很努力”“再加把劲”的心情。所以,她一直坚持手写计划日程。数字化可以为工作带来益处,但手写文字也会有它独特的效果。

目标清单让人忧郁

作家永江朗喜欢用的是“Nolty”能效手账。有天,他读到二十几年前做采访时写在本子上的笔记,时隔多年竟然依旧产生了共鸣,从此他开始每日写手账。他在以月为单位的计划表上标记杂志和单行本的截稿日,周计划表则做日常记录。

他还会在智能手机的日历表上标记预定计划。手写计划表具有直观性,数码产品则可以用来灵活地确认计划。永江朗说:“目标清单有时候也让人忧郁。比如当单行本交稿期向后拖延的时候,手机依然会按设定提醒我完稿期,我就会感到难受。手賬呢,看不到也就不会多想了。”

手账是永江朗的记录工具。要想不忘记事物,就要提前记录。法国罗地亚的口袋本是他的心头好,他把喜欢的书籍音乐等碎片信息记在口袋本上。

家中看DVD的地方还有另一本口袋本,永江朗用它记录DVD正片前广告里感兴趣的影片。随身携带的本子是藏青色封皮,DVD记录本则是驼色封皮。

永江朗用的笔是凯兰帝的自动铅笔,为了找到与手账本大小相配的笔,他费了好一番功夫。他的一位作家友人则与他截然不同,她公开表示:“我收礼只收钢笔哦。”永江看过她的手账,只见普普通通的本子上整整齐齐地画着日程表、书本读后感、写作段落等等。永江笑着说:“我输了,我真是个穷讲究的人啊。”

他以爱上茶道为契机,2010年买下了京都一栋有百年历史的住宅,从此开始往来于东京和京都之间。他在东京和京都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或许有些不可思议,当他身处京都时,从不会随时揣着手账。

永江朗说:“我喜欢父亲留给我的老文具。而新一年的手账一般从9月开始发售,我从那段时间就开始考虑该添置什么。”

预防老年痴呆

纪实文学作家井上理津子从04年开始使用筑摩书房出品的文库手账本。井上说:“我抱着追求更好的产品的心态,每年更换一款手账本,不过每年1月10号左右我总会买一本新的文库手账本。”

文库手账本只有110克,“重量最小”是获得井上青睐的最重要因素。大小、厚度、封皮、表格线的颜色等等也甚合井上的喜好。她写手账的目的九分是管理日程,一分是留住记忆。这种方法虽然粗略,但也能实现自我管理。翻开手账,就看到一行文字:“采访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稿件。”她似乎是将某位编辑的口头禅当成了自我鞭策的语句。

医生兼作家米山公启从1977年发表《Apple II》开始使用计算机,爱好是第一时间尝试新型机器。他也考虑过用电脑写手账,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手写。

“电脑的创建文件、输入操作过于麻烦,使用手账则可以拿起手边的笔随时记录,相比之下更胜一筹。”

十年来,米山公启一直在用Moleskine的纵向12月周记本。对米山来说,手账是享受人生的工具,而在极致简洁、将自由性全权交给使用者这一方面,没有比Moleskine更优秀的了。看着手账的记录,可以考虑这一周、这个月、这一年心情愉悦的顶峰在哪里,如果自我感觉不够愉快,便着手制定接下来的活动计划。米山想要一本“百年手账”,写下目标、希望、梦想,把死前的人生全盘规划。在医科大上学的时候,他写下了人生十目标,40岁时已然完成了所有内容。如果只把目标记在头脑里,他是做不成的。

“书写可以让意识具体成型。平时翻翻手账,唤醒欲求,也就更容易付诸行动。”

站在脑内神经医生的角度,米山同样推荐写手账,书写可以促进新型脑神经回路的构建,让大脑神经工作趋向复杂,形成的多个脑神经回路可补足损伤、死亡的细胞,从而锻炼大脑,预防老年痴呆。当新的一年到来时,你也不妨考虑开始与手账打交道。

周计划本yPad

寄藤文平设计的yPad手账本将两周计划浓缩在一张纸上,它的前身是一份叫做“文平银座计划表”的表格。大概15年之前,寄藤文平负责的项目数量多达40个,有时连他自己都弄不清楚状况。本来他不擅长日程管理,但现实情况让他不得不开始制作项目计划表并与同事分享,当时谷歌日历尚未面世。日程表让寄藤文平得以把握自身工作状态,通过整理冷静对待。

普通的手账本多是用日期分页的,很难看明白任务的长期进展状态,寄藤文平的设计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在iPad登陆日本市场的时候,寄藤文平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趣,于是以“yPad”為名在2010年推出了自己设计的手账本。

市场对yPad反响热烈,当时恰逢社交网络普及,推特上不时出现学校老师的推荐、自己的独特用法等信息。如今,yPad已经步入问世以来的第7个年头,专业版也已经完善成型,现在寄藤文平忙于yPad的推广,他认为yPad是将个人时间转换为真正属于他的东西的工具,下一阶段他要把yPad设定成把思想与碎片内容整合成一个世界的道具。现在他还用名片大小的卡片作为读书笔记的记录载体。

工具与人的关系是人利用工具整理出思考框架。人类经历了纸、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种各样的工具,手写文字能让我们整理内心、把握当下,让时间整体看上去短缩明晰。电脑是输入工具,手账则是输出工具,令人拥有“这是属于我的东西”的实感。

[译自日本《AERA》周刊]

猜你喜欢

手账计划表日程
My Reading Tips
淘气章鱼的沿海手账
淘气章鱼的沿海手账(六)
中国感光学会2019年活动计划表
清华学生计划表的借鉴意义
淘气章鱼的沿海手账(五)
日程 便签 提醒 三合一的体贴
我家的暑期计划表
全运会日程表
手残们~颤抖吧手账APP让你秒变手工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