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

2017-09-06张明秋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外作业课题作业

张明秋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尽管我们经历了多年课改的沐浴和洗礼,吸纳了许多新理念,收获了许多新经验,可在学生课外作业方面仍有不少值得我们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常常发现,不少教师设计、布置作业时,内容多是封闭僵化的,仅限于课本知识范围,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业的形式单一,抄抄写写的多,动手实践的少,统一要求的多,个性要求的少,而且常常是教师布置,学生被动接受;此外,作业评价的主体和形式也较为单一,有的甚至淡化或忽视评价。诸如此类现象,长此以往,逐渐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导致了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进而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不能再停留在教育理论家的口头呼吁和行政部门的一般口号,而应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的具体探索和实践。尤其需要基层学校、一线教师切实改进教学,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遵循教学规律,科学设计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轻负高效。这是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必由之举、当务之急。

2.选题的意義。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学、合理、有度的课外作业是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实践。这种实践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字词句段篇训练的同时,有机地进行“社会实践”。把知识的练习、巩固、深化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作业的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结合起来。本课题的研究与课堂教学改革互为促进,是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关键点,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广泛的实践性,具体的操作性,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实践研究价值。

3.课题的价值。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环节——作业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与反思,变革传统的作业观念,树立正确的现代作业观,使作业设计与评价达到最优化,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业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同时,通过实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此本课题的确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为一线老师所渴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的界定。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指小学一、二、三学段的课外作业,既有口头的也有书面的;既有知识、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有单项的也有综合的;既有教师设计的,也有学生自主创意的各种实践形式。“有效”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灵魂,“有效”贯穿实验研究全过程,在实践中促进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的发展。“设计”是针对目前语文课外作业“低效”现状,改变传统的枯燥单一的作业形式,根据新课改要求,在课外作业中将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于一体,把学生从封闭的语文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去实践,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作业“评价”,是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素养养成的常规环节和重要手段之一。语文作业评价的诊断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发展功能和评价的导向功能,贯串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作业练习的全过程。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促使小学语文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提高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2)通过研究,促使小学语文教师能够优化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与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3)通过研究,使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由统一走向多元,并在课外作业过程中,内化知识,学以致用,感受乐趣,陶冶情操,进而最终获得积极、主动、全面的发展。

(4)通过研究,努力形成一套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实施策略。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作业内容、形式的创新。

本方面内容的研究是学生积极并乐于完成作业的基础。以情感认知为主线,通过自主、调查、讨论、实践体验等途径进行作业内容、形式的创新,使学生爱学、乐学、享受学习。

(2)构筑语文学科的基础作业与开放作业相结合的新型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

本研究内容从作业的自主性、合作性、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等方面为研究导向,创设出新型的作业形式,并形成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

(3)突出情感,探索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此内容的研究意义重大,成功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出作业过程中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评价方式应多元化,不仅注重知识学习成果的评价,还应注重知识学习过程、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手段。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及可行性分析

1.理论支撑。

语文实践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新课改评价理论等。

2.可行性分析。

我校作为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学校、常州市课改先进学校,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曾经承担过多项省级、市级课题研究并产生一定的影响。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及研究时间上予以保障。

课题主持人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007年被评为金坛市青年骨干教师。曾参与过“基于信息素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题学习提高语文素养”等多项课题研究。课题组其他老师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都曾参与过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这是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原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本校低、中、高年级的每个年级三个班的学生。endprint

2.遵循原则。

(1)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尝试、实践趣味性作业,不仅善于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差异性原则。学生是有差异的,发展性教育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对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方式作适当调整,分层布置。

(3)综合性原则。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构建大教育体系。主要体现在:一是校内外沟通;二是学科间融合。

3.主要方法。

(1)問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段和方法,总结作业现状,为制定具体改革措施做准备。

(2)行动研究法;在语文作业设计中,不断进行新的作业设计形式的尝试,探索出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又能减轻课业负担的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3)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不断验证,不断修改,最终形成成果。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4——2011、8)研究实验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

1.调查目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学生对课外作业的看法,发现问题,反复思考,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按低、中、高三个学段拟定研究的三个小组,明确分工。

2.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1、9——2013、6)研究阶段。主要工作为:

1.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每月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及时调整研究方案,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3.及时根据研究反馈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对策调整,进行实践——反思——实践。

4.做好过程性管理工作,注意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课题组成员要一月进行一次小结,一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性工作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13、7——2013、12)实验总结推广阶段。

整理档案,编好调查档案集、优秀语文课外作业设计集、个案集等材料,写好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并推广经验。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各一份。

2.各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汇总成册,并形成新课程体系下的语文作业发展性评价体系。

3.教师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有显著成效,研究论文发表或获奖至少8篇。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组长: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设计研究计划、调控实施过程、进行课题总结、推广等)

副组长:负责组织本课题的教研活动,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等组员:参与实施研究计划,完成相关研究任务。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作业课题作业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快乐的课外作业”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兴趣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