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海绵城市难点对策分析

2017-09-06计伟马卫东

魅力中国 2017年33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分析建设

计伟 马卫东

摘要:为使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政府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实行鼓励政策以来,我国的各大城市积极响应国家有关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并且开展了海绵城市申报和建设工作。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及其对策进行分析,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对我们的意义及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建设;海绵城市;难点对策;分析

导言

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缓解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也可加强雨水回收和再利用,但这项技术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以至于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海绵城市已成为水文循环和可持续良性健康发展的一个新的城市建设模式。随着如火如荼的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中面临着从建设模式、规划、工程设计到后期的绩效考核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因地制宜、合理高效地选择技术设施与产品成为突出问题和迫切需求。

一、海绵城市内涵及核心主旨

海绵城市的内涵可概括为通过保护河流、湖泊、湿地等“海绵体”,修复已被破坏的城市水生态系统,通过采取“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的排水方式,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保障城市水安全,解决水污染及生态退化等问题。海绵城市的本质在于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构建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最终目的是使城市具备能够“弹性”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二、海绵城市的意义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都在夏季,防汛防涝自然成了各地当局和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过去,城市雨水管理的主要思想和理念是“以排为主”,与传统的城市对于雨水管理的理念相比,一方面,海绵城市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思想对于雨水管理的拘束,尽可能多的吸收纳尽水资源,为城市所用,极大的保护了水资源和城市生态系统,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回用、下渗、净化、滞蓄,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通过减少径流系数的方式,使较大降雨量得到就地吸纳,降低城市内涝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从而变相地增加了城市的经济效益。

三、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一)“绿色海绵体”相对稀缺

在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地区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生态效益,填湖造地、侵占生态湿地,破环了原生态水系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绿色海绵体锐减。其次,造成城市缺水的原因是在市政建设过程中大量使用硬化不透水路面,导致大流域径流系数增大,汇水时间缩短,为城市内涝埋下了隐患。此外,河流流经城市的洪水,大多是硬化覆盖,河流可以净化城市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绿色海绵”逐渐消失,这就自然降低了城市抵抗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好自然湖泊、湿地和水塘就是对绿色海绵体最好的保护和利用。

(二)缺少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撑

海绵城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处于摸索尝试阶段。许多问题尚未预见到,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也需要与建设的实践慢慢推进,需要在建设中进行分析,并适时调整。所以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法规的支持,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建设中会存在混乱和无法可依的状况,也将影响建设的努力和成就。

(三)突袭式建设存在弊端和风险

海绵城市建设将给城市带来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例如,改造道路绿化带为海绵体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论支撑和安全评价,特别是在北方城市,植物品种普遍耐涝,夏季降水可能会瞬间发生,导致灾难性后果。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改造原有市政设施,将基本结构破坏到一定程度,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避免人为灾后重建。雨水的后期净化和回用不仅成本高,安全风险具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和利用率。此外,随着进一步建设和后期应用逐渐深入,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四、建设海绵城市的难点对策

(一)完善制度,提高重视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海绵城市的建设也不例外,国家应该渐渐使海绵城市的建设规范化,加强设立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从制定激励的措施、打破行业的壁垒、促使利益关系的协调、提高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以及提公众参与积极性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政策纲领的指引,对海绵城市进行规范化、合规化的设计,将城市建设纳人绿色发展的战略框架,保障海绵城市建立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向人们宣传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普知识,使人们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雨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

(二)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①各个城市的区域位置、水文特点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规划控制目标也就有一定的差别,要结合城市实际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做好整体城市规划与建设,控制商业用房建设数量,逐步加大城市绿地面积,确保城市海绵体充足;②城市要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實际,做好整体规划和建设,减少商业用房的建设,不断的增加城市绿地诸如小公园、湿度面积。保障城市有充足的海绵体可以对雨水进行吸收,增强土地的渗透能力,实现雨水的再回收和再利用;③优化管理体制,将低影响开发进行工作结构分解,分解为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管理三个阶段进行分工责任制,避免发生各职能部门推脱责任的现象。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研水平

海绵城市在我国的发展还任重道远,国家应该加大刊其资金投人力度,加强政府补贴,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光进技术的研发。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但也不要盲目引进,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避免国外引进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技术在我国“水土不服”的现象。最后,建立示范性海绵城市工程,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树立标杆,最大程度的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是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实践,在确保城市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自然雨水,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压力,是解决大城市病的一种新型的、重要的环保方式,值得我们研究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旭.建设海绵城市理论及难点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6(4):56-58.

[2]邱睿.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关键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6(6):12-14.

[3]糜群.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绿色建设,2015(10):24-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分析建设
寒露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Units 13—14解题分析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