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院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适应性调查分析

2017-09-06葛焱朱志平张梅

关键词:农业院校适应性本科生

葛焱+朱志平+张梅

摘 要:文章通过对N农业大学经管学院145名转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入学报到适应一段时间后产生转专业意愿,其主要原因为专业兴趣和就业前景,转专业前学生对新专业的转入条件、院系情况等进行调查。转入新专业后,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良好,拥有较好的学习状态和较高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总体理想,但在班级和人际适应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文章提出了提升本科生转专业适应性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院校;本科生;转专业;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9-0054-02

转专业制度的推行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变革,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大力推行转专业制度,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但随着转专业制度的不断深化,转专业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1]。为深入了解农业院校学生转专业的动因及转专业后的学习、生活适应情况,笔者选取N农业大学经管学院2013—2015级的147名转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45份,结合个案访谈等,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一、转专业动因分析

N农业大学,2005年实施转专业制度,现覆盖全校所有专业。N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现有农林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5个本科专业,每年转入该院人数占全校转专业总人数的20%以上,转入专业涵盖学院全部本科专业,转专业前专业涵盖农、理、工等多个专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转专业意愿产生的时间

调查发现,43.45%的学生在入学报到适应一段时间后做出了转专业选择,36.55%的学生在确定被学校录取后做出了转专业选择,11.03%的学生在完成一学期的学习后做出了转专业选择,8.97%的学生临时选择了转专业。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转专业意愿产生是在入学报到后,对录取专业有所了解后做出的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新生专业思想教育需进一步加强,要让新生充分认识、了解录取专业的前景和实力;同时,也要求高中阶段大力推行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号召学生在充分了解高考志愿专业后理性填报。

(二)转专业的原因

调查表明,32.41%的学生希望通过转专业来选择自身更加感兴趣的专业。26.21%的学生考虑到“就业前景”选择了转专业,这表明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年年递增,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相比于农业院校其他专业,经管学院专业拥有更好的社会认知度,受到了学生的青睐。20.69%的学生因转入专业实力强、名气大而选择转专业,经管学院拥有國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品牌或重点专业5个,较强的专业实力吸引着转专业学生。另外,父母在转专业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有16.55%的学生选择转专业是因为“父母意愿”,其余4.14%的学生选择转专业是由于一时冲动、学习氛围等。

(三)对新专业的调查

为避免转专业的盲目性,N农业大学规定在入学后第二学期后才可提出转专业申请,以此希望学生在充分了解各专业后再决定是否转专业以及转入何专业。根据学生对新转入专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新转入专业要求条件(97.93%)调查最多,其次是就业前景(80%)、院系情况(75.86%)、专业学习内容(61.38%)和师资力量(44.83%)。调查中,仅有3人转专业前未做调查(2.07%),对新专业有针对性地调查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转专业的盲目性。

二、本科生转专业后学习适应性分析

(一)学习状态

调查发现,56.55%的学生在转专业后比转专业前投入更多精力用于学习,这说明转专业容易激发学生对新专业的学习热情,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新专业、掌握新知识。38.62%的学生用和转专业前差不多的精力来学习,转专业后疲于应对学习或学习困难的学生占4.83%,转专业后课程不适应、学习困难的学生只占1.38%。这充分表明,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转专业对于提高学习状态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方面,91.03%的转专业学生对新专业“非常有兴趣”或“有兴趣”,“没兴趣”或“完全没兴趣”的学生仅占2.07%,“无所谓”的学生占6.9%。这表明,转专业学生对新专业的学习兴趣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转专业是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三)学习成绩

结果显示,有高达74.55%的学生选择了“与转专业前相比,成绩退步了”,只有25.55%的学生选择了“与转专业前相比,成绩进步了”。为探究原因,对转专业同学成绩分布进行了调查,发现55.86%的学生成绩位于班级前30%,只有2.3%的学生成绩位于班级后30%,这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形成了强烈对比。深入调研后发现,该校转专业要求较高,以经管学院为例,转专业基本条件为GPA(学分积点)3.5以上,转专业学生在原班级排名很靠前,但转到新班级后,因需补休相关课程,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成绩虽然也不错,但与之前相比,还是有所退步。

三、本科生转专业后生活适应性分析

(一)班级适应性分析

班级是本科生学习、生活阶段的重要载体,班级适应性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转专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调查发现,50.34%的学生认为转专业前后班级都容易相处,35.17%的学生认为转专业后班级比原班级难相处,12.41%的学生认为转专业班级比原班级更易相处,2.07%的学生认为转专业后班级特别难相处。探究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该校转专业学生宿舍保持不变,仍与原专业学生生活在一起,这就导致转专业学生与新班级学生相处时间较短;第二,在原专业学生眼中,转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背叛性”,而在新班级学生眼中,因相处时间短,部分学生会出现转专业学生“外来性”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新班级如果在某些事情的处理上不够完善,转专业学生就会产生班级“排斥感”的想法;第三,部分转专业学生自身班级融入感不强,转专业到新班级后,不参加班级活动、不与班级其它学生交流,久而久之,班级对这部分学生联系变少,该部分学生也认为班级较难相处。

(二)人际适应性分析

调查表明,37.67%的转专业学生更愿意与班级或学院内其他转专业的学生交流,31.03%的转专业学生更愿意与室友交流,23.29%的转专业学生更愿意与新班级学生交流,4.83%的转专业学生更愿意与班主任、辅导员或专业教师交流,3.45%的转专业学生更愿意与原班级学生交流。以上表明,转专业学生人际适应性总体较好,但存在交际偏好,分析其原因,转专业学生在初到新班级时,有强烈的融入需求,但原班级学生在一学年的学习生活后有较为固定的交际圈,于是转专业学生在共同的心理诉求下,因共同语言而交流增多,关系也更显密切[2]。以公共课分组展示为例,58.62%的学生选择和转专业学生一起组队,22.07%选择和新班级学生组队,15.86%选择和原来班级学生组队,3.45%选择随机组队,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转专业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偏好。

四、提升本科生转专业适应性的对策

转专业为大学生提供了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调查发现,大部分转专业学生在入学报到学习适应一段时间后产生转专业意愿,而让他们产生转专业意愿的原因主要为专业兴趣和就业前景。为此,转专业学生对新转入专业的转入条件、院系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并以更好的学习状态和更高的学习兴趣投入到新专业的学习中去,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但转专业学生在班级适应性和人際适应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为使得转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学校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转专业制度,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学生为寻找有更高专业兴趣、更好就业前景等的专业而选择转专业,为此,学校在发布转专业文件时除了含有新专业转入条件外,还应对院系情况、专业学习内容、专业就业前景、专业实力等进行系统介绍,让拟转专业学生做出全面、科学的判断。

(二)注重职业规划,夯实专业教育

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欠缺以及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转专业。因此,建议学校在新生入学报到后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让学生对录取专业有全方位的认知,也对自身职业生涯有客观的决策,从而使自身的转专业决策更为合理。

(三)全方位提高转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

转专业后学生面临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挑战,让转专业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适应性至关重要。第一,统筹做好转专业学生学分置换工作,做到学分置换人性化、体系化,减轻转专业学生学习压力;第二,安排转专业学生与新班级学生一起住宿,便于转专业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第三,班级多举办一些针对转专业学生的活动,如转专业学生欢迎会等,加强转专业学生的班级融入感;第四,鼓励转专业学生通过竞选参与到所在学院学生组织或班委中去,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促进自身更好地融入。

参考文献:

[1]杨虎锋,廖波,姜晗.关于高校本科生转专业问题的调查 分析——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金融学专业学生的调 查[J].高教论坛,2014,(11).

[2]方蓬.转专业大学生适应性调查分析——以安庆师范学 院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适应性本科生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