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禅

2017-09-05段伟常

中华奇石 2017年6期
关键词:玩石奇石心灵

段伟常

中国文化中,世界的秩序自上而下依次为“天、地、人”。“天”在人之上,人所不能参与或者决定的事物的变化,即“造化”。而“人”的概念中,“心”的发现是先秦哲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孟子和庄子是理论主导者,把“心”视作是人的最本质的部分。但心的范围却相当泛泛,心当然是和形相对的,形体是有形可见的,心则不然。心无形但却真实存在着,而且是形的主人和主宰者。心的存在状态,即“生命”,便成为中国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众多精神层面的学问与实践,都为之展开。

禅,是其中的一种。

一、“禅”的重要性

人们终日辛劳奔波,除了满足饱暖之外,又要求满足各种物欲;在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今天,人们的心灵却是如此的枯萎,看似满满的幸福却是度日如年,完全在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下被向前推动着,心灵自我在重复的机械节律下,得不到片刻的安顿。这是现时代人类的悲剧。

可见,人的一切活动,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的感受,部分来自本能(欲望)和外界的刺激,但主要是来自“心”(心灵、精神、灵魂、超我)。为排除烦恼、获得快乐,“禅”的实践被提了出来,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其假设为“如何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内在的干扰,心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禅的目的是排除烦恼。人生中的烦恼都由心而起,只有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能恬淡安静,甚至属于生命意义上的“重生”。这是从生命的意义进行的哲学思考,禅的意义就显得非常“高大尚”,属于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政治家等都试图修正现代人压抑的心理,其实办法并不多。禅这个神妙的东西,却能起到排除烦恼的神奇作用,原来解决问题的答案就在每个人自己的心中。悟禅的功用,在于心灵可以不受欲念牵累,感觉到处充满生命力。禅的价值在于它是扭转现代人类萎靡心灵的法宝。禅是一个极其精妙的心灵游戏,要排除外界的纷扰,必须借助一定的形式,对于普通人来讲,禅理似乎是如此的高远,要想参透人生,必须借助一定的形式、过程。

奇石的出现,为人们进入禅的境界,提供了一种形式与内容上的方法。

二、以石修禅的方法

人必须先忘掉这个世界,才可以到达另一个世界,即境界。在人世中浸染了太久的人们,已经被塑造的越来越像“人”,因此越来越远离真实。要想弃人从心,返本归真,谈何容易?现代人从小到大已经被灌溉各类知识,在海量信息的淹没下,早已陷入知识的牵绊,追逐外在的物质和名利,时刻不得休息的人,像是追逐太阳的夸父。他的心总是感觉饥渴,于是拼命地去寻找前面的水源,却不知道停下来才是最好的解除饥渴的办法。这如影相随的饥渴哪里会是结束呢?修禅,将心灵染污到清净的转变,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但对于普遍人来讲,一生很难有顿悟的机会和可能性,知识的解除还得需要方法来逐步解除。而玩石对于文化缺失的普罗大众,无疑提供了一个接触养生文化的渠道,在传统文化的断层时代下,奇石文化的发展为之补上一个缺口。

以柳州为例,奇石圈人士由早期的盆景、园林界为主,逐步为数以万计各阶层社会人士加入,将中国的绘画艺术、红木文化(底座)、文玩、玉文化,甚至西方的现代艺术(如摩尔石的命名)等,迅速导入到奇石文化中,使得奇石文化逐步丰满,而这丰盈的文化内涵使得奇石可以营造一种意境,让人进入一个纯粹的精神世界。

由石接近禅境,就是石禅。一块感人的奇石,天然而奇趣,皮色老到,画意高古,画面及其简练,一条线、一抹影、一块墨,都恰如其分。奇石能使我们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当我们能观察到这一点时,深藏在内心世界的无数精神宝藏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离禅境就不远了。

日本的“枯山水”文化,正是表达一种高古的禅境,在精神世界里,日本最推崇的是先验的孤绝,它表达的是真正意义是“贫困”,满眼的萧散、荒芜造境,完全排除“社会时尚”,让心不执着一切世俗的东西,诸如财富、权利、名誉等等。而且,在这种“贫困”人的心中,会感到一种因超越时代、社会而具有最高加之的存在——这就是心的本质,禅的境,犹如魏晋时期竹林七贤处于深山笑看世事。

三、石禅的进阶之路

排除烦恼是心灵从世俗世界不断退却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智慧开启,开始寻找自己从世界退却的理由和根据。心灵的逃避就是心斋,就是在这个世界面前的不动心。这种不动心并不是伪装的,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不为世界所累,要从中超越出来。在忘掉万物之后,心就成为一个虚室,里面什么都没有,是虚室。但就在这虚室里,生命却生出无限的光明。这是真正的智慧之光,它可以穿透万物,到达万物之初,它引领着人从外物回归到道,同时也就回归到生命本身。

心灵追逐于外物,生命是不得片刻的安歇,即便形体安静着,心灵却一直忙碌而焦虑着,这是现代人最典型的状态。玩石的过程,正是借助一种道具,让耳目不再执着于外物而是通向内心,心知被排除了,于是心灵逐步归于平淡、寂静。心是寂静的,世界是寂静的。只有体验到寂静之后,在动荡的世界中,心灵反而可以找到一个存身之地。

只有退却才可以到达这个存身之地,舍此没有别的办法。要放弃有为的心,要放弃曾经苦苦追求的身外之物,也要放弃为追求和有为而储备的知识及才能。知识和才能,实际上是焦虑、痛苦和危险的原因,因为再多的知识也无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在世俗世界中,金钱财富的多寡、社会地位的高低、事业成就的大小、颜值形体的高下,无时无刻不在折磨每个人的心灵,根本就无法从中摆脱出来。这就比如,当你发现面前是一座不可跨越或者很难跨越的大山的时候,终日苦思跨越大山之策。但是,转身一看,不如放弃大山,乘着一叶扁舟在山前的小河里浮游,再无高山的险阻。我们应该相信,并不是只有一个世界,而是有不同的世界。

高深的禅宗可能难以被普通人所理解。但门槛极低的玩石活动,使得大量石友开始摆脱和重新思考自己的烦恼和身外世界,许多石友更是在一生错综复杂、荆棘遍地的处境中找到一个可以安顿的存心之地,一個可以慰藉生命的精神家园,这就是养生之道。玩石,并不是在把玩上获得快感,而是养心,培养出一种重生的态度。自己的一生可能做了追逐欲望的奴隶,但在奇石的世界,自己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人,而不是奴隶。endprint

玩石的真谛在于生命的安静,在于养生,玩石水平的高深、奇石的珍稀价贵等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只有赏玩过程中实现自我生命的关注,才是玩石的真谛:在复杂和拥挤的世界中发现一个空隙,自己可以游于其中,尽享天年和快乐。玩石的境界就是禅的境界,玩石终极目标不是量、质的收藏,不是对高价的追逐,而是要沿着石道找到缝隙,把自己的心安顿进去。

玩石的最终心境,是要放下,不能为功名利禄所充满,以虚的心来面对奇石,这个世界的缝隙才会向你敞开,你才会在奇石的世界中自由地遨游。要想不被滚滚红尘淹没于世界之中,我们除了“安”之外,别无选择。

四、石禅,一个自主的世界

追逐心外的物质世界,人们早已把身外世界看成了家,像作者这样放弃功名利禄的讲“真”话,在很多人看来反而变得遥远和陌生、甚至可笑,以至于求真的生活会被看作是另类。“相嘘以湿,相濡以沫”,就是庄子对我们现代生活的深入刻画:追逐物质欲望的满足就是一群困在沙滩上的鱼,已经快被渴死了,大家互吐一点水,固然可以让人们在死亡之前感到某些温馨,却改变不了残酷的现实和死亡的命运。

以石为禅,正是对不可抗拒的命运的肯定,才可以最终安顿敏感而疲惫的心灵,才让心灵沉入到空静之中,这就是宗和师,也就是天和道。禅,学会忘记则是对痛苦的超越。个体在这个世界感到的不满、无奈、痛苦、不公平等,无力改变,因此只能接受,想要消除这类痛苦,求得心灵的平静。石禅,是为心找到一个归宿,一个精神家园,心在寂静中才可以找到自我,从而找到真实的生命的感觉。这个时候,物再也不会构成对心的限制。一切都在流转,没有固定的界限,就像是“庄周梦蝶”寓言中所说的物化。

沉入石禅中,自我的丧失使得人世的引力失去了作用,功名利禄等失去了寄放之地,你的心灵得到不断的高举和上升,到达很高的高度。当然,你的身体还是那个身体,身体还是在浊重的人间世,无法摆脱的宿命。虽然形体是不能上升的,但虚空的心是可以的,它可以无翼而飞,就是“逍遥游”。

人的一生,从生到死的历程,其实一切都不由你,自己从来就不是自己的主人。但是在生命的意义上,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帝王,让自己成为生命和世界的主宰,而不是奴隶。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心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并不真的存在,但它让心从物中超拔出来,摆脱物的纠缠。人生旅程中,有德的内充,有道的显现,有知的遗忘,有行的戒慎……所有这一切,对于个人来说都是必须要走的路,但只有先走,然后学会忘记,才会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和清的感觉。

虽然人世间总是滞重的,因为身外的世界和地球一样有引力,这个引力是社会秩序、是伦理道德、是商业规则,构成了无法逃避又无法抗拒的命运,让人永远无法真正的飞翔。但心灵从来是要超越这平凡的世界。修禅之路,是人生之路,一步步的,自己引领着自己,在现实世界之外,创造一个内心的世界。

借李白的一首《行路难》来结束本篇的讨论: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見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endprint

猜你喜欢

玩石奇石心灵
求知·悦性·磊落·宁静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三缘点石轩
唐和军 藏石欣赏
唤醒心灵
奇石欣赏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