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体制机制基础 推动债市升级发展

2017-09-05陈刚明

债券 2017年7期
关键词:债市债券市场债券

陈刚明

中央结算公司作为债券市场核心基础设施,始终是市场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目前恰逢我国债券市场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借此机会分享三点认识和体会。

银行间债市成立20周年:中国债市需要创新机制再出发

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债市形成了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交易所市场为辅的基本格局,并延续至今。20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看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主体不断拓宽、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相关制度不断完善。截至2016年底,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位居全球第三,债券存量占GDP的比重上升到86%左右。

市场发展凝聚了各方心血,中央结算公司作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也责无旁贷。多年来,我们在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为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许多基础性、开创性的贡献。我们发挥后发优势,推动债券进入无纸化时代,短短几年完成了发达市场上百年尚未完成的进程;我们第一次在中国实现债券中央托管,并建立了符合国情、透明高效的一级托管模式,支持场外市场迅速崛起,推动中国债市基本格局的形成;我们推动实现实时全额券款对付的结算机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搭建国际领先的债券市场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助力投融资双方便利地参与市场活动。我们还依托债券市场,提供中债收益率曲线等一整套反映人民币债市运行状况的中债价格指标体系,树立了中央托管机构提供第三方估值的国际范例;我们提供专业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债券担保品管理服务,建成国际领先的担保品管理中心。此外,在支持国家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发展是市场永恒的主题,创新的步伐不能停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20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我们要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继续前行。为此,要不断推动债券市场体制机制创新。一是进一步提高债券市场的包容性,覆盖更多发行主体,积极稳妥地发展资产证券化、项目债券、高收益债券等产品;二是提高债券市场的生态友好性,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绿色债券及其延伸投资工具,奠定和维持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优势地位(去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三是提高债券市场的统一性,推动托管结算基础设施整合,优化债市基础设施布局,确立与国际先进比肩、与大国金融匹配的金融基础设施新范式。

防控金融风险:中国债市需要站稳脚跟再出发

在肯定市场发展成绩的同时,随之伴生的风险因素也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一些被高增长所掩盖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性问题逐渐暴露;另一方面,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增多,且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跨行业、跨地域的风险隐患有所抬头。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现阶段金融风险积聚较快,外溢性较强。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防控金融风险被列为三项重要任务之一,凸显当前风险防控的迫切性。

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其健康、稳定发展对整个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债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等爆发频率,程度有所加强且往往相互交织,如不能妥善处理,将制约市场作用的有效发挥,影响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当前形势下,债市要站稳脚跟,关键是要夯实债市稳定的市场化制度基础,推好用好风控工具,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一是加快引入安全和效率更高的流动性工具,推出三方回购和中央债券借贷机制,优化流动性风险管理,这也是国际标准所推荐的;二是持续完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制度,深化以信息披露为本的债券发行机制,使市场阳光透明,使信用风险可判可信;三是健全规范化、法制化的信用风险处置制度,优化完善市场约束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加强监管协调,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四是不断健全债券收益率曲线,特别是作为市场基准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持续完善反映债券市场运行状况的价格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抓手,做好市场杠杆及风险监测相关工作;五是持续完善担保品管理机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债券担保品作为市场“流动性中枢”和“风险管理中枢”的功能發挥得还不够,应继续深挖其应用领域、扩大应用规模,并实现逐日盯市,提升整个市场的风险管理水平;六是稳步拓展利率、汇率、信用风险对冲工具的应用,增强市场参与主体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市场发展的稳定性。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重要阶段:中国债市需要开放升级再出发

去年,人民银行3号公告发布,标志着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全面开放,境外各类合规金融机构及其管理的金融产品都可以直接参与到中国债市中来。本月初,香港“债券通”开始试运行,主要模式是通过境内外金融基础设施互联,扩大境内市场开放。总的来说,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际多边组织、境外金融机构陆续来华发债,境外投资者可通过直接开户、结算代理、合格境外投资者、“债券通”等多种渠道,便利地参与境内债券市场,其持有的债券规模也稳步扩大。

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与建成和我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大国金融要求还有差距。因此,债市开放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继续升级。

一是交易工具的升级。可以考虑对境外机构先放开逆回购(可融出资金),再在控制杠杆的前提下放开正回购(融入资金);有限度地放开债券借贷,降低跨境结算头寸调度不足的风险;在主要用于套期保值的前提下适度放宽境外投资者风险对冲工具的使用。

二是入市渠道的升级。香港“债券通”安排,是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市场开放的一种模式,它与境外机构直接入市形成互补。目前,一些境外金融基础设施表示出与境内基础设施合作的积极意愿,未来可探索更多的中央托管机构互联渠道和互联机制。

三是自贸区债市的创新升级。自贸区债券市场也是市场开放的重要突破口。应创新自贸区债券发行机制,让境内外发行人可以在一个更加灵活便捷的环境中,面向全球募集资金,并创新推出“一带一路”跨境发行框架;同时,使进入自贸区的境内外投资者参与更多的风险对冲工具。这样,让自贸区真正发挥金融试验田的作用,成为连通在岸和离岸市场的重要桥梁,同时也可以夯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升其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多点开花、多路并进,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格局,才能将我国债券市场开放推向更高层次。(本文根据作者在“2017年债券年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宗军 罗邦敏

猜你喜欢

债市债券市场债券
债券市场数据
2020年9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 年 7 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年2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M1与债券市场相关性研究
我国债市对外开放面临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启示
房地产泡沫研究
2016年11月债券市场人民币业务统计
2016年10月债券市场人民币业务统计
2016年9月投资人持有债券面额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