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斯勒绘画作品中的东方元素

2017-09-05孙思雨邹碧莹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东方艺术

孙思雨+邹碧莹

摘 要:19世纪中叶,东方美术影响了西方艺术的变革,惠斯勒便是此次变革中的一位比较特立独行的先驱者。他是最先接触日本美术的艺术家之一。惠斯勒对日本浮世绘艺术的探索从疯狂地收集并当作画面点缀开始,再到后来吸收融合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与技法。因此,文章选择了惠斯勒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惠斯勒绘画作品中的东方元素,论述了以日本浮世绘版画为主的东方艺术对惠斯勒艺术创作的影响,探讨了日本浮世绘对其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与题材、形式与技法的影响。通过融合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惠斯勒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之路。

关键词:惠斯勒;东方艺术;形象与题材;形式与技法

在19世纪下半叶,西方绘画史上曾经出现了崇拜日本浮世绘的热潮,无数的艺术家被卷入这热潮中,印象派也由此诞生。在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惠斯勒是这一时期的一位非常独特的画家,他的画风经历了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的演变,就好比当时西方艺术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因此本文选择惠斯勒作为研究对象,从惠斯勒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大量的东方元素,东西方艺术的碰撞融合为他开启了崭新的艺术道路。

一、 东方艺术对惠斯勒绘画作品中的

形象与题材的影响

(一)东方元素点缀的人物画

惠斯勒将瓷器、扇子、浮世绘等东方元素安排在画面中,让拥有西方面孔的模特穿上和服,拿着毛笔,弹奏东方乐器,摆出浮世绘版画中美女的姿态。这种东西结合的画面主要出现在惠斯勒19世纪60年代的作品中。例如,在惠斯勒1863年至1864年创作的《玫瑰色与银白色:来自瓷器之国的公主》中,身穿和服手持团扇的西方女子站在绘有东方图案的屏风前,华丽的画面中充满了东方元素,惠斯勒视其为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在1864年创作的《白色交响曲二号:白色的小女孩》中,身着白色纱裙的女孩倚靠在壁炉旁,手里拿着一把绘有浮世绘图案的团扇;在《白色交响乐三号》中也出现了以团扇作为点缀的画面;在1864年的《紫色与金色的随想曲二号:金色的屏风》中,惠斯勒不仅以和服、屏风、瓷器作为道具,也让一幅幅日本浮世绘版画散落于布景中,装点画面;惠斯勒1864年至1870年创作的《肉色与绿色的变奏曲:阳台》中的四名女子全部身着和服,或弹奏东方乐器,或倚靠栏杆眺望远方,或微醺侧卧,近景是盛开的粉色花朵,远处朦胧的风景也与日本富士山有几分相似之处,俨然是一幅油画绘制的浮世绘。

(二)参考浮世绘题材的风景画

经历了对日本艺术的狂热追求,惠斯勒开始在绘画题材方面进行探索。惠斯勒画了很多的风景画,运用日本浮世绘风景画的方法描绘出泰晤士河上那充满诗意的夜景,在这些画中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到歌川广重对他的影响。在惠斯勒1872年至1873年创作的《蓝色与金色的夜曲:老巴特西桥》中有著类似于歌川广重《江户百景》的宁静与优雅。从惠斯勒这幅画的构图中可以明显看到歌川广重《江户百景》其中一幅《京桥竹岸》的影子。金色的烟火有如夜空中明亮的繁星,老巴特西桥的剪影在宁静的蓝色夜空中与岸边的城市夜景遥相辉映,桥的形态被夸张地描绘出来,结构和造型都与《京桥竹岸》十分形似。惠斯勒的《黑与金色的夜曲:散落的烟火》被称为歌川广重《两国焰火》的翻版,这幅画中没有明确的物体形状与轮廓,在宁静的夜色中,闪烁着金色和淡红色的烟火、流淌着虚无飘渺的烟雾、如幽灵般的人物剪影,都能在歌川广重的画中找到相似的形象。而在《蓝色与金色的夜曲:瓦尔帕莱索》这幅画中,金色的亮光如星星一般在蓝色的夜空中闪烁,船只停泊在码头,水面风平浪静,这幅宁静的画面也与歌川广重的《永代桥佃岛》有几分相似。

二、惠斯勒在绘画形式与技法上对东方艺术的

吸收与融合

(一)平面化的空间

在一些画作中,惠斯勒没有遵循西方绘画使用焦点透视准确描绘物体所处空间的传统,而是采用了东方绘画中惯用的散点透视。例如,在《克雷默恩花园,第二号》这幅画中,虽然近处的人物很明显大于远处的人物,但这种大小关系并不像焦点透视那样严谨,而是更像日本浮世绘版画中夸张的“近大远小”,近处的物体会比远处的物体大一些,但是这种近大远小的比例并不准确;在《白色交响乐:三个女孩》这幅画中,画面没有一个明确的消失点,无论是摆放花盆的架子,还是架子上各式各样的花盆,都像侧视图般呈现出物体的正侧面,这样就很大程度地减弱了画面的景深,使空间变得平面化。

除了散点透视,惠斯勒还运用几乎相同或相近的一种色彩以平涂的方法描绘背景,使得景物的远近关系变得含糊不清。例如,《肉色与红色的和声》这幅画的背景中除了一轮红日和一树盛开的花朵,几乎是用同一种颜色平铺的,这种平涂的肉色背景像是被夕阳染红的天空,但更像是点缀着花朵图案的大幅图画;在《艺术家画室》这幅画中,惠斯勒同样采用平涂的方法来绘制背景,画面中的画家在画室中作画,两位模特位于他的身后,由于地板和墙面都采用相近色平涂的方法模糊了景深,三个人物似乎处于同一平面内。在这种统一化的背景中,物体的远近关系让人捉摸不清,使空间更加平面化。

(二)韵律感的构图

西方传统的绘画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都遵循着平衡、对称、和谐、均匀的构图原则,追求一种构图的稳定感,但是惠斯勒偏偏要打破了这种追求平衡的基本构图原则。他将画面区域划分成多种不同的块面,块面与块面之间形成独特的排列组合,演变出不平衡的韵律。比如《灰色与黑色的改编曲:画家母亲的肖像》几乎只有对画面的平面分割而没有景深。作品以灰色和黑色为主色调,画面被分为黑色的窗帘、灰色的墙面、黄灰色的地板及黑色的裙子四大块,人物面部处于画面的右边,整幅画中唯一的暖色就是面颊的一点红晕。黑色窗帘占据画面的左侧与人物黑色的裙子连接,产生不平衡感,而窗帘上的白色花纹又中和了一部分黑色的沉重感,灰色的墙面上有两个白色为底色的画框,其中一个被挤出画面只留下一个边角,画框的白色与人物衣着上的白色相呼应,使画面不至于沉闷。惠斯勒对画面构图的巧妙构思体现在了这种不平衡的构图上,对平面的精心安排呈现出的韵律感成为了惠斯勒绘画中的东方元素之一。

除此之外,在浮世绘绘画作品中,画家还常常以从高处往下看的角度描绘对象。比如在歌川广重的《飞鸟山北望》中,构图通过一种俯视的视角描绘画面,这样的构图使得画面的视角变宽,能够将远处与近处的物体完整地包含在画面中,也就大大地减弱了景物的纵深关系。惠斯勒的《粉红色与灰色的变奏曲:切尔西》也以俯视的视角描绘,画面被地平线和河岸分为近乎平行的三部分,地面上的人物透视接近,河面的几艘船只没有明显的视觉大小差异,并呈现出与地平线几近平行的状态,远近景物间几乎没有遮挡关系,使得空间立体感降低,变得更加平面化。

(三)音乐性的色彩

浮世绘画师通过观察自然的色彩,大胆地将自然色彩进行总结,并将其概括成为纯净鲜明的色块,利用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巧妙安排组成和谐的画面。比如歌川广重,他的画面中多使用幽静淡雅的白色、蓝色、黄色、绿色等颜色,将这些颜色进行调和产生深浅不同的变化,运用平涂的方法,和谐巧妙地安排色块之间的搭配,色彩微妙的变化产生一种清新雅致如梦似幻的美。惠斯勒在《白色交响曲三号:白衣少女》中使用了同样变化微妙的白色调,白色的沙发和白衣的少女色调柔和统一却又有细微的不同。虽然是白色交响曲,画面中却有黄色的裙衫,蓝色的裙带、微红的头发、肌肤的肉色,惠斯勒曾说一首交响曲不能只有一个音,那就只是一个音调的不断重复又重复。

惠斯勒认为绘画作品是为了让人们重视绘画艺术本身,而不为任何外在的东西吸引。他认为一幅画不应该是表现一个故事,不是为了传播神示,也不是为了服务政治,而是为了表现美。就好比音乐的目的是悦耳,而绘画的目的就是让人赏心悦目。因此惠斯勒把他的画作都起上如乐曲般的名字。例如改编曲、协奏曲、夜曲、和声之类的音乐术语。惠斯勒的《夜曲》系列每一幅都是宁静的、深沉的,画面建立在不同的单一色调上,或灰或蓝,薄薄一层的颜色有着微妙的变化。惠斯勒对于颜色的把握,就像熟练的指挥家在演奏时指引着各种管弦乐、打击乐,掌握着曲子的节奏与感情基调。所有的色彩在惠斯勒画笔的指挥下,演奏出一曲宁静低沉的夜曲,蓝色越暗就显得愈加幽深,在画面中营造出声音与色彩和谐统一的音乐氛围,将观者带入画面悠远宁静的意境中。

三、结语

惠斯勒在浮世绘的影响下,突破了早期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演变成为独特的个人风格。平面化的空间、韵律感的构图和音乐性的色彩,以及带有音乐性的标题和诗意的画面体现着惠斯勒的美学追求。他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理念,大胆地对传统发起挑战。

艺术的前进与发展需要艺术家的不断创新,西方艺术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正是艺术家将东西方绘画艺术特点有机融合的创造。来自东方与西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在艺术的国度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在这场碰撞与交流中,惠斯勒开辟出了一条独具个人魅力的艺术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勇.西方审美现代性中的东方元素——论印象派绘画中的异国情调[J].艺苑,2009,(03):4-12.

[2]张玉磊.现代主义的前奏——惠斯勒艺术浅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李虹,崔思蕖.耐“看”的音乐与动“听”的绘画[J].人民音乐,2000,(10):20-23.

[4]少見.音乐画家惠斯勒[J].音乐爱好者,1985,(01):17.

[5]刘霞.论日本浮世绘对惠斯勒绘画的影响[D].渤海大学,2010.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东方艺术
艺术与和谐
审美同情观与东方艺术的诗性空间
西方人对东方艺术“理念”与“精神”的美学价值判断
张锰谈于向溟
夏可君谈于向溟
王海旺的午后三点
陈鑫的午后三点
高鹏的午后三点
东方艺术大家:路由器中的八个城市空间
阿培×东方艺术大家:城市“空间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