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的遐思

2017-09-05郑红蕾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楼台云烟氤氲

郑红蕾

烟,缥缥缈缈,朦朦胧胧,我们迷恋于如烟似雾的感觉,我们醉心于烟雾氤氲的氛围,那种空灵飘逸就这么攫住了很多人的心。诗句中有用烟写景的,有的雄壮,如“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有的苍凉,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有的温暖,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有的迷蒙,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有用烟衬人的,如“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有以烟咏史的,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以烟写愁的,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槛菊愁烟兰泣露”,更有甚者,《红楼梦》中林妹妹那“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还有邢岫烟这么轻妙高远的名字,极为吻合这位端雅稳重的女子。

有时也会迷惑,为什么我们如此偏好烟的意象呢?静心一想,或许和烟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烟,轻逸缥缈,若有若无,似隐似现。而人都是有好奇心好胜心的,对于自己把握不了的东西,尤其痴迷,总想看清楚弄明白这个中原委。迷蒙的往往更具审美,张潮在《幽梦影》中言:“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 为何此境最妙,因为山在远方,雪洒地上,月隔纱窗,云霞漫天,奥妙就在若即若离中。不远不近,看得意犹未尽,又朦胧难辨,影影绰绰。这样的距离,恰好充分发挥想象,于是,美凸显其中。月下看美人情同此景,月光皎洁,衬得美人风姿绰约。烟的美就美在这迷蒙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就是一种美,太实在的往往也就失去了想象力。米洛斯的维纳斯之所以倾倒众生,就因为她失去了双臂,反而引人无限遐想。所以舞台上要用升腾的烟雾为舞蹈演员营造仙境的感觉。

云烟升腾、烟雾氤氲是一种极美的意境,“藍田日暖玉生烟”,蓝田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在,近观却无,空幻而美好。于是,我也明白了古人为什么喜欢焚香操琴,在缥缈迷离的烟雾中,在扑鼻而来的幽香中拨动着手中的琴弦,俗气顿消心神俱宁,那该是多高雅的事!烟雾迷离,也创设了一种放松舒适的气氛。在云烟中,仿佛被施了一种魔法,人与人之间有了一种安全的心理距离,能更多地看到彼此的优点,也就更能心平气和,更能敞开心扉,坦诚相见,获得了交流的愉悦。所以徐志摩在《吸烟与文化》中说:“牛津大学学生的学问,是在教授的烟斗中熏出来的。”在这里,吞云吐雾成了一种境界,烟雾缭绕是一种很轻松的氛围,在放松随意看似家常的闲谈中,人的心智反而获得了极大的释放,潜能都被激发出来了,学问自然大有精进。

烟,有时也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家园。有人说,炊烟是种在屋顶上的精神的庄稼,说得很形象,一缕炊烟,牵起的是家园之思。农耕社会中,黄昏了,夕阳西下,望见村头炊烟袅袅升起,就是该回家的时候了。人烟一词,人间烟火,不就是家的召唤么?试想一下,暮色苍茫,小桥流水的稀疏村舍,已是炊烟袅袅,骑着瘦马的游子还走在荒凉的古道上,疲惫地走啊走,“故园东望路漫漫”,这怎不会让漂泊异乡的游子愁肠寸断呢?所以羁旅在外的游子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感叹。邓丽君的《又见炊烟》让人百听不厌,“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让人惆怅,耐人咀嚼。忽然想,自己已经有多久没看到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了?

猜你喜欢

楼台云烟氤氲
蒋正华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月下行吟
幕下氤氲
雾失楼台
岳阳楼下对新梅口占
初冬望月
春日相思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 on Poetry Translation
氤氲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