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图腾:引起习总书记关注的黄氏百年家训

2017-09-05未名湖

妇女生活 2017年8期
关键词:黄家曾祖母家训

未名湖

良好家风并非只存在于名门望族。在重庆市武隆区羊角镇石床村一个偏僻山坳里,一个家庭凭着两百余字的百年家训发展成“重庆第一大家庭”,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认可。日前,记者采访了这家的第四代长曾孙黄春红,听他讲述了自己家族的感人往事。

恪守优良传统背家训

记者(以下简称记):央视2017年春晚现场,您受曾祖母杨兴明委托,代表五世同堂的121位亲人向全国人民拜年。现在回想起来,是否依然很激动?

黄春红(以下简称黄):受曾祖母及族人委托,我参加了2017年央视春晚,激动是必然的,但我更多的是把它视为一种前进的动力。“文明进万家,家和万事兴。祝全国人民新年吉祥,阖家幸福!”别看这句话只有23个字,直播前我练习了成千上万遍。我觉得这既是一个家族良好形象的展示,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宣言。

记:请您先介绍一下曾祖母及黄氏家族的情况吧。

黄:200多年前,我家祖上从江西迁徙至重庆石床村。高祖兴家立业、耕读传家,在清朝光绪年间花费很大精力撰写了《黄氏家训》,一代代传承至今。老人们的初衷是希望子孙能做一个有道德品质的人。1943年,我的曾祖母杨兴明嫁入黄家。她识字不多,但知道祖传家训的珍贵,进门后便开始学背家训,并以身作则,谨遵家训家规。31年前,曾祖父去世后,曾祖母便挑起整个家族的管训担子,继续教育后人。

从我记事起,曾祖母就常拄着拐杖给我们讲故事,教我们背家训。老人家常说:“家风家训就是传家宝,是黄家的魂儿,丢了魂儿,家就会出问题。”在她的督促下,黄家后人从小就接受家训教育,不但要背到烂熟于心,还要用到生活当中。

现在,我们黄家人身在天南海北,但逢年过节,一大家人都會赶回石床村老家,摆开条凳桌椅,规规矩矩背家训。多年来,全家一直恪守这个传统。

记:《黄氏家训》的内容主要是什么?黄氏子孙从中学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黄:《黄氏家训》共228字,以“忠、孝、勤、德”为核心,内容涵盖励志勉学、治家教子、修身处事、慈孝婚恋等方面,是黄家人安家、持家、兴家、守家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更是黄家人血脉同源的精神纽带和价值坐标。

《黄氏家训》要求子孙多行善、多感恩,对人宽厚仁慈。1918年,村里的小孩上学没有学堂,我祖辈便把黄家的房子腾出来当学堂。一直到1957年,村里新修了学校,学生们才搬离我家。整整39年,我家没一个人说过不满的话。20世纪40年代,邻村的胡庶发3岁没了父母,曾祖母那时有6个年龄尚小的孩子,自家孩子都吃不饱饭,她却毅然收养了胡庶发。

寒来暑往,直到胡庶发18岁参军,老人整整抚养了他15年。如今,70多岁的胡庶发经常会从涪陵回村里看望曾祖母。

在曾祖母的教育下,我爷爷黄继财18岁习得家传医术后扎根山里,热心为乡邻们治病。但凡遇到有困难的乡亲,他不仅不收诊费,还留人吃住、送人钱物。从山里采回来的草药,爷爷都免费提供给村民,从不收取一分钱。村里一大半的人都从我爷爷那里拿过药。这些年,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我爷爷都做到了病人随叫随到,他救治的乡邻过万人。本村63岁的汤国淑,13年前患有严重的风湿关节炎和气虚不足,长期身体不适,最严重时干脆起不了床。爷爷告诉汤国淑:“今后你吃药,随要随拿。”一句承诺重如山,十多年来,不是汤国淑自己来取药,就是我爷爷给她送药,从未间断。

15年前,同村的杨显生肚子肿痛,严重时肚子肿得像皮球,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四处求医都无法根治。我爷爷了解情况后向他许诺:“只要你有信心,我就一直帮你医下去。”爷爷每隔一段时间都给他送医送药,直到他痊愈。2016年6月,家住重庆市渝北区的李大昌,在朋友介绍下,专程从重庆到村里找我爷爷看病。爷爷为其开了10服中草药,并一再叮嘱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临走时,李大昌塞给我爷爷500元钱,老人坚决不收,最终僵持不下,爷爷勉强收了5元钱。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爷爷常说:“要多做好事,行善事,好人有好报!”我曾经对爷爷的做法很不理解,感觉很吃亏。而现在,爷爷的一言一行让我获益良多,也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军人保家卫国也是尽孝心

记:您现在是武警重庆总队四级警士长,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获武警部队优秀士官人才奖。我们想知道,您祖上有没有参军的先例?您参军是受到黄氏家训和他们的影响吗?

黄:《黄氏家训》开篇是“传家忠和孝”,把“忠”摆在了首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的大祖父黄上田,从小深受家训影响,深知“国是最大家,有国才有家”的道理。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参军,随抗日名将罗广文出川抗日。其间,他曾写过两封家书,要求家中兄妹不要挂念他,并替他尽孝,还告诫弟弟妹妹要勤加学习,有所作为。后来,他没能从战场上回来。我们全家都很怀念他。

在家风感召下,我18岁参军。

当兵前夜,父亲与我促膝长谈,对我讲起他年轻时的理想和外出闯荡的经历,鼓励我谨记家训,安心服役。父亲深情地说:“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住,你是黄家人,你所做的一切,都要遵守《黄氏家训》。努力付出一定会有收获,但付出一定是在收获之前。要干,就干出个样子!” 那一夜,我和父亲谈了很久,也暗下决心,当兵就要当出名堂来!

入伍后,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能力素质。新兵下连,我拿下新训团综合考核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荣获“十佳新兵”和支队嘉奖。下连当文书,一开始,我连电脑开关机都不会,硬是用一周学会了五笔打字,还考取了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实现了从“电脑盲”到“电脑通”的转变。

我整理的“八本一表一册”统计法被支队推广,参加军械员比武夺得第一名。当兵第二年,我便光荣入党。

记:入伍之后,您有没有遇到过挫折?曾祖母或者《黄氏家训》给了您什么帮助?

黄:2007年6月,我遭遇了入伍后最大的一次打击。第二次警校考试,我以5分之差落榜。当警官的梦想破灭,我十分苦闷,感到无路可走,萌生了退伍创业的想法,工作一天比一天消极。

曾祖母听说后非常牵挂,特意口述、找人代笔写了一封长信:“春红,你虽失利但不能失志,只有不断追求进步,往后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老人嘱咐我,“本分做事,老实做人,踏踏实实干工作。”

父母放心不下,来部队探亲,动情地对我说:“谁说军校落榜了就没有希望?人,只要有志向,就可以走出一条路来。”

家人的勉励教诲,让我重拾自信,决心扎根警营。

我把长辈的话牢牢记在心里,把矢志建功作为不懈追求,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学习锻炼,充实自己。我坚持每天读一份报,每月看一本书,努力使自己由“一介武夫”向文武双全转变,并通过自学考取了大专和本科文凭,现在正积极报考研究生。

同时,我积极参加部队“官兵大讲堂”,相继作了“当兵就要砺尖兵”“好家风是一种精神砥砺”“用平凡书写不平凡”等主题讲课,以此激励身边战友投身部队建设,增强主人翁意识,取得了较好反响。在部队组织的向贫困学生献爱心活动中,我主动捐出自己半个月的工资,尽了一份微薄之力。

从军以来,我先后当过文书、打字员、班长、放映员、司务长和新闻报道员等,先后在基层中队以及支队、总队、总部机关学习锻炼,每当遇到挫折困难,总会收到父母的家书和勉励。这些年,我先后收到80多封家书,正是这些家书,让我学会了坚强,也明白了家风其实是一种幸福、一种担当,更是一种责任。

被习总书记接见是最高荣誉

记: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军人,肩负保家卫国的重任,很难照顾家人、孝敬父母。对此,曾祖母和您的父母是怎么看的?

黄:曾祖母85岁高龄那年,不小心摔了一跤,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月也不见好转。老人嘱咐家人:“春红在部队当兵是大事,这件事不能告诉他。”家人便集体向我隐瞒。知晓情况后,我心里既难受又感动。

不久,我父親查出患上了乙肝,转氨酶是常人的数倍,控制不好,随时可能转为肝硬化,最终就是肝癌。父亲每月看病吃药花费2000多元,为节省开支,他经常不按量吃药,家人怎么劝他都不听。一年多了,我没有陪父亲去过一次医院,父亲确诊的消息我也是3个月后才知晓的。作为儿子,我是不孝的。回顾当兵这些年,每次往家里打电话,家人总是报喜不报忧:“家里没事,我们现在过得很好,你好好工作!”我深知,家人是不想拖我后腿,这更加坚定了我扎根部队的决心!

记:您的妻子也是重庆人,身为军嫂,她做得也不错吧?

黄:我妻子是一位美丽善良的重庆女孩。新婚之夜,她告诉我:“之所以嫁给你,就是觉得你们家十分友爱,还有家风,看这个家就看得出你是什么样的人!”一年多后,儿子出生。我的老家在农村,父母年纪都大了,家庭重担全落在了妻子肩上。有一次,儿子半夜发高烧,妻子特别着急和无助,边哭边抱着儿子去医院,一个人忙里忙外。

我母亲还因胆结石住院,妻子每天起早贪黑照顾老人,那段时间,她整个人都瘦了一圈。我问妻子后不后悔嫁给我,她说:“家里老人都做得这么好,我总不能拖你后腿吧!我是军嫂,就要挑起这副担子,你放心就是了。”

多年来,在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爱党报国、爱军精武、爱岗敬业这些我们部队经常讲的话,妻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脱口而出。这些大爱情怀渗入我们的灵魂,让我深深感到,懂得“小家”连着“大国”、“家庭梦”融入“中国梦”的夫妻,更能经得起风吹雨打。

记:当兵入伍,您承载了全家人的梦想。就像您说的,您不是一个人去当兵,而是代表一个家族去当兵,请谈谈您的收获吧!

黄:家风淳朴,滋养着我成长。如今,我已转改四级警士长,2014年荣获“国防服役”铜质奖章,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获“武警部队优秀士官人才奖”,一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官党员”,数十次受各级嘉奖。

我的先进事迹曾在部队专题展出,并在《解放军报》和《人民武警报》刊载。一路走来,是部队塑造了我,也是家风影响了我,我现在坚信:无论在任何岗位,只要肯学、肯干,有责任有担当,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个人一定会有大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不会吃亏!

记:您是怎么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能否具体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形?

黄:2016年12月11日,我来到北京京西宾馆,代表曾祖母参加“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并作为三个典型家庭代表之一发言。当时,我特别激动。

接到邀请前,我想都没想到能去京西宾馆。因为京西宾馆主要接待国家、军队高级领导,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举行高规格重要会议的场所,与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同级别。能受邀到那里参加会议,是一项极高的政治待遇。当时,大家完全不知道会受到习总书记接见。

11日上午8点50分,我和重庆市委宣传部领导及其他家庭代表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11点50分,飞机抵达首都机场,迎接人员把我们送至京西宾馆。

12日早上8点30分,经层层安检,我们终于来到庄严的接见大厅,我的合影站位被安排在第一排。直到此时,我们还不知道习总书记会接见我们。

9点30分,当习总书记到来后,现场掌声雷动,大家都很激动。习总书记与代表们亲切握手,不时与大家互动交流,向我们表示祝贺。当习总书记与我握手时,我主动向总书记报告:“总书记好!我来自重庆武隆五世同堂家庭。”总书记听后,一边和我握手,一边高兴地点头!

总书记的手温暖又有力,眼神里全是鼓励。我激动地向总书记表决心:“谢谢总书记!我们一定发扬家风美德!”总书记连声说:“好!好!好!”

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说:“天下之本在家,家风好就能够家道昌盛,和顺美满,大家一定要弘扬传承优良家风,要为全社会做表率。”

表彰会上,我以《好家训是我们的“传家宝”》为题进行了发言,6分钟时间,4次被掌声打断。

当天,中央电视台对我进行了专访,这条新闻在12月13日晚《新闻联播》中播出,时长26秒,近20个画面。

不久,我又接到中宣部通知,邀请我参加中央电视台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受曾祖母杨兴明委托,我将代表五世同堂的121位亲人向全国人民拜年。大年夜,曾祖母坐在电视机前,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她对子孙们说:“我们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做了自家本该做的事,党和国家却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誉,咱们不能骄傲,一定要把《黄氏家训》好好传承下去。”

记:黄家老宅被重庆市确立为“家风教育传承基地”示范点,发挥了哪些作用?

黄:如今,黄家老宅已迎接参观团体近百个,黄氏家风跨越家族界限,熏陶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有人留言:“家风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生之路。”这也是我和黄氏子孙的心声,更是曾祖母的心愿——把好的家风传递给更多的家庭,让更多的家庭幸福美满。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黄家曾祖母家训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张蕴馨、李晓、谭婷婷、黄家琪作品
外曾祖母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曾祖母的雨伞
天上的“星星”
怀念曾祖母
家训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系列·《朱子家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