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外国警察聊上海“绊摔抱娃女”事件

2017-09-05

环球时报 2017-09-05
关键词:警员环球时报民众

近日引发热议的“上海警察绊摔抱小孩女子”事件,以涉事警察被记大过处分,妨碍执法的女子被警告处罚告终。但在相关视频被热炒甚至处理结果出炉后,舆论中对涉事方责任与对错的争论一直很激烈,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撕裂”了。有人指责涉事警察滥用执法权,有人痛斥涉事女子无理取闹,并随口称“这种情况在美国早就被击毙了”……那么,国外的警察同行是如何把握执法尺度的?他们怎么看上海这场执法争议?《环球时报》驻美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的特约记者发来了他们的采访和调查。

巴黎警官:如果我是那名警察

“如果不服警察开罚单,在法国必须通过上诉法庭才能得到解决。针对一名开罚单的警察讨公道是不可能的——因为警察是在执行公务。”在《环球时报》记者让巴黎警察总局的一名警官看了近日被热议的上海警察执法视频后,他说:“法国很少会出现这样的冲突,被执法者为了罚单吵架是十分不划算的。抗拒执法的罪名比违章停车要严重得多。”

在法国,法律对执法过程中发生的冲突有明确规定,警察、宪兵、海关人员、监狱看守人员等代表公共权力,当他们执法时,执法对象或普通民众不得抗命,所有由于执法引起的纠纷、矛盾必须通过法庭来解决。如对抗执法,后果会很严重,比如用语言、行动、威胁来抗拒执法,可判最多7500欧元罚款加6个月监禁;聚众抗拒执法,判刑翻倍。

但是,这名巴黎警官认为,上海案件中的警察问题也很大,有反应过度、盲目使用暴力的嫌疑。“警察有执行公务的权力,但没有滥施暴力的权力。只有在对方不听从执法时,才可以使用武力来让对方服从。这里有一个正当防卫问题:只要对方没有威胁到警员的生命,使用暴力就要十分小心。”

法国警察执行任务时,何时可以亮出武器,何时可以使用武力,都有规定。近来因反恐形势紧张,法国放宽了治安人员使用武器的标准。但在上海的案子中,涉事女子阻扰与抗拒的只是违章停车的罚单,她最多是辱骂、推搡警员,而警员却不顾她手中还抱着孩子,不对孩子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就把女子绊摔在地。

其实,如果真要以抗拒执法、辱骂执法人员的罪名拘捕该女子,在法国起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警员反应冷静,向对方发出有效警告;向上司报告,听取指令,同时告知上司对方手抱孩子的具体情况;在上司同意对抗拒执法的对象进行拘捕时,必须口头向对方告知进行拘捕及其有关规定;与同事配合,先保证幼儿的安全,然后才能拘捕等。

这名法国警官向《环球时报》记者提及去年5月18日巴黎发生的一场示威,当时有几名示威者用石块、铁棍等打砸警车,随后又点火烧警车。警车里一男一女两名警员在遭到连续打击、殴打时,仍赤手空拳回击,尤其是男警员救出女警员,但没使用武器,没让局势恶化。随后,警察逮捕了肇事者,通过法庭使其被判刑。

相关视频在法国各大电视台播出后,许多人赞扬警员反应适度,谴责示威者滥施暴力,公众关注的焦点一下子转到讨论示威行动中如何应对示威者的暴力上。其实,当时情况下,该警员生命遭到威胁,他一度准备拔枪回击,但看到对方只是使用顺手拿到的物件进行袭击,就克制住了动枪的想法。

“我觉得中国在培训警察执法能力方面还需加大力度,同时需要司法当局对抗拒执法的行为进行有效惩处”,这名警官说。▲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姚蒙)

借鉴美国?中美社会差异有点大

美国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但整体来说,美国民众对他们有着敬畏之心。美国在保护警察自身安全方面有不少法规,违背了这些都会有生命危险。与此同时,如果对警察执法有不同意见,通常都有规定的时间可以上法庭申诉。这确保了警察执法过程的公正和效率。

记得自己刚来美国两个月时,由于拿到驾照时间不长,对开车的法规不是很清楚。一次开车沿右转弯线路走却没右转,结果被警车追上责令停车检查。当时记者很紧张,而警察看了看记者的驾照,很快明白了问题所在,把记者教训了一番就放行了,没有扣分也没有罚款。

第二次就没那么幸运了。记者凌晨开车,不觉间就超速了,被警察开车追上。警察很礼貌,但表示超速太多,必须开罚单。记者当时还觉得挺委屈,当场说这样不公平,警察也不发火,而是说你可以上法庭申诉。过了几天,记者收到一封律师函,里面说“你认为警察执法不公,我们可以帮你打这个官司”等。原来是这名警察特意给记者推荐的律师。

美国警察如何执法,记者的经历或许能说明问题。根据美国联邦法典第18条第242款,任何人执行任何联邦、州或地方权力,剥夺他人被宪法或法律所保障的权利或特权,即为犯罪。这就是“ColorofLaw”原则,即看起来合法的权力实际是违法的,违法者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却导致权力滥用。

这些规定从根本上约束警察知法犯法。美国警察确有令人“意外致死”的执法问题,对于这样的悲剧,最重要的不是受害者是否违法,而是执法过程是否合法。

国内同胞在电视上看到不少美国警察暴力执法的镜头,也看到有美国民众因警察过度执法而丧命。记者查了一下有关资料,从2005到2012年7年间,美国司法部对执法人员一共发起340起诉讼。7年,3亿人口,读者可以对这些数字掂量一下。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中美两个大国都出现警察执法不当或过度等问题,也会有警察犯罪等大问题。这里既有警察执法的问题,也有被执法者的认识和态度问题。一般来讲,暴力执法在美国相对还是少数,记者曾听说一名女士开车超速被执法,按说她应该老老实实待着,没想到她下了车,一个劲儿贴近警察。警察无奈坐回警车,在车里再次发出警告后,该女士才作罢。

美国人在遇到急事大事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打“911”。警察执法时,只要执法对象老实配合,警察的动作不会激烈。记者在美国这10多年,感觉美国警民关系相对来说是融洽的。当然,近两年,黑人与警察的  近日引发热议的“上海警察绊摔抱小孩女子”事件,以涉事警察被记大过处 冲突确实发生了不少。分,妨碍执法的女子被警告处罚告终。但在相关视频被热炒甚至处理结果出炉后美国民众枪支拥有率很,舆论中对涉事方责任与对错的争论直很激烈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撕裂”了高,警察执法时难免精神紧一,。有事有事一人指责涉警察滥用执法权,人痛斥涉女子无理取闹,并随口称“这种情张,先发制人。美国警界有况句话:要么不出手,要出手就一在美国早就被击毙了”……那么,国外的警察同行是如何把握执法尺度的?他们怎次性解决战斗。这也是中美社会么看上海这场执法争议?《环球时报》驻美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的特约记者发的差异吧。▲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雨尘)

“战斗民族”难忘“户籍民警”角色

俄罗斯警察队伍很庞大,约有83.5万人,平均每10万民众有570名警察,而欧洲国家平均每10万人有200-300名警察。西方媒体因此一直喜欢用“警察国家”来“妖魔化”俄罗斯。然而,正是这个“欧洲版图内警察人数最多的国度”,长期保持着令西欧国家十分羡慕的社会治安环境。

俄罗斯人常被称作“战斗民族”,那么俄罗斯警察的“战斗”特征是否更突出?在俄罗斯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执法者与违法者大打出手的场面,反映出俄罗斯警察在执法方式和尺度上存在很大问题。这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方面,从苏联“警民一家”社会环境中走出的俄罗斯民众,无法接受警察在执法过程中“过于冷酷无情”;另一方面,在严峻的反恐形势下,越来越坚信执法权威的警察更愿意加大执法力度。

俄罗斯警察表面上强悍冷酷,但据《环球时报》记者长年观察,他们其实仍忘不了苏联时期“户籍民警”的角色。多数情况下,俄罗斯警察仍愿意把自己视为“助人为乐的执法者”。但在面对复杂情况时,他们不得不表现出“必要的冷酷”。正因为此,莫斯科交警维加就上海这起案件对记者说,在不清楚那名女子是否携带武器或炸弹等背景下,不能只根据抱孩子女人被打倒的画面就做出警察执法过度之类的简单定论。

按维加的说法,警察采取何种手段应对局面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但通常会符合执法经验和规定。“像绅士一样温情执法”是警察在完成例行程序过程中应当表现出的最佳状态,但在面对危险犯罪嫌疑人时,任何温情之举不仅违背警察执法手则,也会威胁到周围群众的生命。“在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用牺牲换来的教训。执法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不是做一个完美无瑕的圣人。”

俄罗斯警方在执法过程中对嫌疑人向不留情。前段时间,几名在押犯试图从莫斯科州法院逃跑,俄警察当场击毙3人。莫斯科市民卡加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面对全副武装的警察的询问或指令,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配合执法说到底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记者观察到,在日趋复杂的安全局势下,俄警察暴力执法的现象偶尔会引起民众关注。但总体而言,俄民众对警察的评价是正面的,这与警察严格自律、加强内部管理不无关系。像在莫斯科,警方处理未经批准的反对派示威活动时,即使一些人被现场逮捕,也没有让人感到很暴力,很难接受。

在俄联邦内务部代表伊琳娜·沃尔克看来,警察的素质问题至关重要。俄内务部重视警察队伍建设,在莫斯科,受过高等教育的警员占80%以上,不少警员毕业于法律专业。俄政府要求警方人员必须在精通法律、熟悉本职工作和培养军人气质方面下功夫。▲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汪嘉波)

德国人纷纷要求加强警察权力

“德国人更信任警察还是总理默克尔?”答案显然是前者。德国民调机构Forsa今年4月公布“谁最受公民信任”调查结果,警察以88%的信任度名列榜首,其后依次是:雇主(83%)、医生(80%)、联邦宪法法院(75%)、联邦国防军(65%)和联邦总理(57%)等。Forsa负责人曼弗雷德·古勒表示:“自2001年开展这项调查以来,警察的信任度多年排名第一。”

一名最近来到德国的巴尔干移民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前几天在柏林一家商店前停了几分钟的车,却赶上一名女交警在开罚单。他上前解释,称自己德语差、对路牌不清楚,但女交警毫不理会,仍旧开出几十欧元的罚单。一怒之下,他飙了句脏话,结果被追加罚款250欧元。

受民众信任的德国警察,执法严格在欧洲是出了名的。有人曾说相比随和的英国警察,德国警察是欧洲的“地狱”。德国警察由于执法过于严格,有时也会引起民众反抗。比如几年前,斯图加特市民抗议火车站改造项目“斯图加特21”时,警察维护治安时的严厉手段招致不少批评。在今年的G20汉堡峰会期间,德国警方采取的强硬安保对策也被批“冷酷”。

“在这种情况下,警方都会启动形象危机预警,向民众公布争议事件的真相,做到透明公正。”德国联邦警察工会负责人玛努埃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像G20汉堡峰会后,有个别警察受到处分,很快获得民众肯定。

德国人接受警察的严格执法风格。他们认为,警察是个特殊职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执法力量。如果民众妨碍警察执法,等于对抗国家法律。近年来,受难民危机等影响,德国偷窃、谋杀等犯罪事件增加,民众更是纷纷要求加强警察的权力。

德国警察受到社会和民众信任是一项“长期工程”。柏林社会学者马塞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德国在招聘警察时要求很高,不仅对身高、是否文身等有要求,对品行等也抓得很严,要求符合公务员的标准。

法兰克福银行主管艾娃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德国人的成长与警察联系在一起。在幼儿园时,老师就带他们去警察局参观。小学时,由警方派人对孩子们进行交通规则培训。上中学和大学时,学生也有不少与警察互动的机会。

记者从柏林警方了解到,警察执法时可以使用很多强制措施,但警方对警察的执法有严格规定,执法要遵照“强制最低”原则。“最重要的是,德国警察保持着清廉执法的形象”,马塞尔说,德国警方对腐败警察“零容忍”,还会追究刑事责任。可以说,公众对警察的信任与警察的专业素养、自我监督有很大关系。由于警察的信任度高,警察也是德国中学生最向往的职业。▲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

猜你喜欢

警员环球时报民众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
圣诞礼物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