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元培的温厚与坚执

2017-09-04崔鹤同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总长蔡元培校长

崔鹤同

有人盛赞蔡元培是古风犹存的君子,“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他不仅有温良、仁义、敦厚、与人为善的一面,也有坚守、刚正、执着、宁折不弯的一面。

1912年1月,蔡任教育总长,他在报纸上读到胡玉缙的文章,对其颇为欣赏,便让教育部承政厅写信邀请胡到教育部任职。当时民国刚成立,写信之人沿袭清朝官场用语,开头便写“奉总长谕”。胡收到信后很是不满,写信向蔡抗议,认为“谕”承袭了清朝的陋习。蔡接到信后,马上复函向胡道歉。胡见蔡的复函言辞恳切,这才同意到教育部任职。

1916年12月,蔡任北大校长。当时北大有这样一条规定:新生入校,必须有一名京官担保。1919年,一位马姓湖南学生考入北大,但他在京举目无亲,更谈不上认识京官了。他便写信向蔡元培抗议,要求北大取消这一规定。蔡马上回信说,国外大学确无此制度,但北大是教授治校,取消这一规定必须在教授会议上通过。不过在取消这一规定前,他愿为马担保,于是马顺利进入北大求学。

1915年夏,许德珩只身来到北京,考入北大英文系,当时许已25岁,家中贫穷,无力供他上学。一年后,许的生活还是没有着落,只好去找校长,向蔡陈述了自己的困境。蔡得知他会英文翻译,又写得一笔好字,当即介绍许到国史编纂处做课余翻译,月薪十块银元。从此,许不仅吃穿无忧,而且每月还能寄点钱给乡下的寡母。多年后,许还时常对子女孙辈说:“正是我山穷水尽的时候,我师蔡先生援人以手,给了我课余翻译的机会,对我真是莫大的支持和鼓舞。”

23岁的刘海粟应蔡元培的邀请到北大画法研究会授课,之后,蔡元培为刘办了一次隆重的画展,并亲自撰写了《介绍画家刘海粟》,登在《新社会报》上。后来,蔡又将刘的画作荐售给德国大夫克里依博士,解决了刘的生活来源,还帮其到欧洲考察艺术,促成了柏林中国画展。

蔡元培心地善良,平生不知如何拒绝别人的求助。晚年,他每日总要为别人写几封推荐信,多则十余封,几乎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蔡元培不惮烦劳地为青年人写推荐信,除了爱惜人才,也是因为他有一个定见:“希望在中年人青年人身上,为这些人挺身请命,披荆斩棘,是老年人的义务!”

蔡元培晚年避居香港时,廖平子一家也在香港,廖为人恬淡,不屑钻营,家无隔夜之炊,仅靠妻女织屦维持生计。廖经常手写诗稿送给蔡元培,蔡虽亦拮据,但每次必赠其法币十元,每月皆如此,令廖感动不已。

“唯仁者能爱人”,蔡先生虚怀若谷,善解人意,乐善好施,其赤子之心,广为流传。

蔡任教育总长时,内阁总理唐绍仪辞职,为抵制袁世凯专制独裁,蔡亦向袁世凯递交辭呈:“敬乞大总统速任教育总长,俾元培得早一日去职,即尸位之咎早一日解免。”他到总统府向袁当面辞职时,袁对他说:“我代表四万万人留君。”蔡答道:“元培亦对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

“五四”风潮,北大学生是先锋和主力,被捕的也最多。蔡元培毫不迟疑,联合学界进步人士,极力营救被捕学生,使他们很快脱身囹圄,重获自由。

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为抗议北京政府逮捕学生,于5月8日递交辞呈,并于9日悄然离京南下。此后,北京各大学校长于5月13日集体向政府递交辞呈,支持蔡元培。

“五四”前后,北洋军阀及旧派文人指责新士风为“洪水猛兽”。蔡元培在《新青年》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道:“今日之士风,可以算是洪水;而今日之军阀,正是猛兽,非用洪水淹此猛兽不可。”胡适在此文的“附记”中说:“很重要的文字,很可以代表许多人要说而不能说的意思。”罗家伦也将此称为“光芒万丈的短文”。

北大因提倡“新文化”“兼收并蓄”,招致北洋政府的横加干涉。蔡元培对此异常气愤:“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世界哪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吗?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的校长吗?”1919年6月15日,蔡发表《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称:“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读完挂冠而去。

北大有两名英国教授品行不端,带领学生逛八大胡同,蔡元培对此极为不满,聘约期满后,蔡坚决不再续聘。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找蔡求情,遭到拒绝后怒而扬言道:“我看你蔡鹤卿还能做几天校长?!”但蔡依旧坚持原则。英国教授将北大告上法庭,蔡请王宠惠任代理人,最终北大胜诉。

1921年,蔡元培到美国考察教育,刚到纽约州五指湖区的伊萨卡镇,便有一位美国驻华公使准备设宴款待,让他帮忙介绍北京的权贵。蔡断然拒绝,刚下车就离开此地。

当年,北大学生不肯缴纳讲义费,为此包围红楼,还有学生恶语相向。面对气势汹汹的数百学生,蔡挺身而出,毫无惧色,挥着拳头说:“我是从明枪暗箭中历练出来的,你们若有手枪炸弹,只管拿来对付我。在维持校规的大前提下,我跟你们决斗!”50岁的老校长摇身一变成了拼命三郎,学生自觉理亏,从此讲义费照缴不误。

这就是蔡元培,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刚正不阿,敢作敢为,义薄云天。

蔡元培之所以在近代享有崇高的威望,除了他的历史功绩外,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分不开。1940年3月5日,蔡元培长眠于香港。弟子蒋梦麟送上旗帜,“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毛泽东唁电中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至今和蔡元培的肖像一起,挂于北大教育学院的大厅。endprint

猜你喜欢

总长蔡元培校长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蔡元培的气度
2015 年我国城轨交通线路概况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大跨悬索桥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