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空“流浪者”

2017-09-04路遥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流浪者宇航员空间站

路遥

如果你看过电影《地心引力》,一定对空间站被高速掠过的太空垃圾摧毁的镜头印象深刻。那么,太空垃圾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这一期,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让宇航员们“闻之色变”的太空垃圾吧。

太空并不像我们所以为的那样空无一物。在广袤(mao)的近地空间中,潜伏着很多大小不一的太空“流浪者”——太空垃圾,它们就像一颗颗流动的炸弹,对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构成威胁。

客从何处来

太空垃圾也被称为轨道碎片,是指围绕地球轨道运行的无用人造物体。绝大多数太空垃圾分布在地球周围2 000千米的范围内,其中距地面750千米-800千米的高度上最为集中。它们有的是“退休”的人造卫星或报废的火箭残骸,在失去效用以后,仍在太空中飞行,例如目前地球轨道上最大的太空垃圾——欧洲航天局2002年发射的地球观测卫星Envisat,它有一辆双层巴士车那么大,重达8吨,在201 2年失效成为太空垃圾。有的是宇航员在太空作业时制造的垃圾:1965年,一只手套被美国宇航员爱德华丢弃在太空,这只手套以每小时约2.8万千米的速度在太空飞行了20多年,最终坠入大气层烧毁;1982年,苏联宇航员瓦伦丁·列勃捷夫在进行例行的太空行走时,减压舱内的一些螺栓、垫圈和一支铅笔被吸入太空,成为太空垃圾:2007年,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安德森在太空行走期间,将一个635千克重的有毒氨水罐抛入太空,16个月后,

这个电冰箱大小的太空垃圾坠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茫茫大海,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事故。还有一类太空垃圾是航天器碰撞或者爆炸后产生的碎片。例如苏联就曾进行过多次卫星拦截、爆炸试验,制造了大量大小不等的碎块垃圾。这类太空垃圾数量众多且体积小不易观察,给人们的航天活动造成许多危害。

野蛮生长的流浪汉

2015年,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天文学家制作的一个视频,展示了从1957年到2015年太空垃圾的数量变化。1957年,太空中只有1個太空垃圾——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到1980年,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已经达到近5000个;2007年,太空垃圾数量迎来一次大爆发;到了2015年,太空垃圾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令人忧虑的程度。据专家估算:

大小在1厘米以下的太空垃圾超过1.7亿块;

大小在1-10厘米的太空垃圾超过67万块;

大小在10厘米以上的太空垃圾超过2.9万块。

竟然有这么多太空垃圾环绕着地球,是不是很可怕?更可怕的是,这些太空垃圾还在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按照这个速度计算,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么近地轨道在300年后就可能被垃圾填满。

别人要钱,这位流浪汉要命

在地面上乱扔垃圾,最大的危害也许是破坏了环境卫生。而在太空中“乱扔垃圾”,可是会要命的!

2016年,英国宇航员蒂姆·皮克发现国际空间站瞭望塔舷窗上出现了一个直径约7毫米的圆形撞击坑。“肇(zhao)事者”是谁呢?据推断,这可能是一小片金属碎片撞击造成的,这些小碎片的直径大约只有千分之几毫米,小到肉眼都无法看见!

很难想象尘埃大小的碎片竟然有如此大的破坏力,而这正是太空垃圾的可怕之处。太空垃圾的破坏力主要来自极快的飞行速度——每秒钟约7千米。科学家们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直径1.2厘米的小球,以每秒6.8千米的速度撞击一铝块,撞出了十几厘米深的坑,而绝大部分的航天器外壳都没有这么厚。据科学家们估算,一块仅10克重的太空碎片的撞击能量不亚于一辆高速行驶的小汽车;一颗迎面而来的直径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宇航员的宇航服,使其一命呜呼:一个棒球大小的太空垃圾则可能直接将航天器撞得粉碎,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1986年,欧洲发射的“阿丽亚娜”火箭刚进入轨道就发生爆炸,产生了564块大于10厘米的碎片、2300多块小于10厘米的碎片。这些密集的“弹丸”,后来直接造成两颗日本通信卫星和一颗法国卫星失灵。

为了避免这些“移动炮弹”的伤害,美国和欧洲将两万多个大小在10厘米以上、能够被观察到的太空垃圾进行编号,并持续跟踪和监测,发出预警。国际空间站也专门加设防护层以应对小碎片。可是对于10厘米以上的“大家伙”,就只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2014年,国际空间站为了避免遭到太空垃圾的撞击,不得不三次变轨。

消灭太空垃圾,前路漫漫

既然太空垃圾如此可怕,那有没有办法消灭它们呢?遗憾的是,按照现有的技术,要完全清除太空垃圾还是比较困难,且成本昂贵。因此,目前应对太空垃圾还是以“躲”为主,或者等待它们自己进入大气层烧毁。

科学家们从消灭一些较大的太空垃圾着手,也提出了一些清理办法:日本科学家们提出,可以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个激光系统,利用激光将太空垃圾推入大气层中烧毁:瑞士科学家们打算在卫星上安装超快仿生手臂,捕捉并回收太空垃圾;美国科学家们提出了“二维宇宙飞船”的构想,使用特殊的二维薄膜材料将太空垃圾“五花大绑”并“捉拿归案”;中国的科学家们已经展开了实践,于2016年6月发射了一台“遨龙一号”飞行器,让其主动清理轨道上的碎片,并将收集的太空垃圾带到大气层烧毁……

记一次可怕的太空交通事故

2009年2月11日,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近地轨道卫星相撞事件。两颗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788.6千米的高度上狭路相逢,还没来得及跟对方打个招呼,就一头撞了上去。

这次太空交通事故的两位“当事人”,一个是俄罗斯的废弃军用通信卫星“宇宙2251”号,发射于1993年,重约900千克;撞击发生时,它早已失去效用,在太空飘了十多年。另一个是美国商业卫星“铱星33”号,发射于1997年,重约560千克,是美国铱星通信公司的66颗通信卫星之一,当时仍在使用中。

在这场事故发生前,美国北美太空安全司令部曾预测到这两颗卫星会在584米的近距离上擦身而过,可没想到卫星与预计的轨道有些许偏离,结果就撞上了。

撞击发生后,科学家们立即对撞击产生的碎片进行跟踪。在撞击发生3个小时后,两颗卫星的轨道上就出现了大量的碎片。而在随后的四个月里,撞击产生的碎片布满全球。2012年,科学家们的统计结果显示:“宇宙2251”号被撞后共产生了1603块可观察到的碎片,其中222块已自然陨毁:“铱星33”号则有598块碎片,其中93块已自然陨毁。一次撞击事件就产生了2200多块可以观察到的太空垃圾,这数字真是令人触目心惊!

猜你喜欢

流浪者宇航员空间站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画宇航员
自制空间站模型
空间站日记
宇航员是怎样炼成的
流浪者成美国防疫“定时炸弹”
贪玩儿的宇航员(下)
巴士车上的“浴室”
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我是宇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