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票救国为何成闹剧

2017-09-04◎张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户部闹剧救国

◎张 嵚

股票救国为何成闹剧

◎张 嵚

1898年二月,对于正在凄风苦雨中挣扎的大清王朝来说,本该是个激动人心的新起点,因为户部上奏,要印造部票100万张,名曰昭信股票,颁发中外。

户部为何要这么干?因为穷疯了。穷则思变,昔日状元黄思永上了一道非常有才的奏折:发行股票,是目前最管用的办法,不仅来钱快,更能把全国官民拧成一股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度过最困难的年头。

如此呐喊,可谓慷慨激昂,光绪高兴不已,赶紧批转给了户部。正愁钱的户部立刻茅塞顿开,加班加点研究之后火速拍板:玩股票!

遗憾的是,这事从一开始就不靠谱,因为连黄思永都没弄清楚股票是什么。他虽说也见过西方国家发行股票的场面,不过就看了个表面景象,得出了一个奇葩结论:股票胜于银票。以这个奇葩结论弄出来的方案,当然不是真正的股票:一共发行一亿两白银的股票,由全国官民来认购,年利率为5%,分20年还清,股票还允许抵押售卖。这分明就是打着股票的名号发行公债。

虽然股票变了味,但黄思永还是很负责任的,与户部商议后,定出了17条章程,而且各省都设昭信分局,负责股票事务,管保责任落实到人,办事高效利落。他还专门强调:一定要避免强制摊派,否则就治重罪!

本来按照黄思永的构想,由各级官员带头认购,算是给全国百姓做个表率,没想到这表率一下就做过了头——恭亲王带头捐了两万两,却表示不敢要股票,算是给朝廷尽孝心了。接着,各级官员纷纷掏腰包,所谓股票变成了向官员“强制募捐”的手段。

更严重的还在后头,官员们有钱尽孝心,老百姓哪里有,所以股票发行下去,认购者极少,最后也就认购了两千万两。钱虽不多,后果却很恶劣,要知道股票发行是高调的,官员们的孝心是认真的,怎能在认购这个环节卡壳?于是一级压一级,最后就变成官员强迫百姓购买,各种奇特场面就来了。有些官员在农村摊派股票,就是按照田亩土地划分,谁家有钱就要买,不买就直接抓人;还有的官员把当地的商人关押起来,逼着家里买股票来赎人。特别是山东地区,还有商人被逼得上吊。

于是,一个旨在救国的股票项目闹得举国怨声载道的闹剧,以至于清政府不得不在九月发布诏书,停止股票买卖。

对此,晚清名臣岑春煊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国家办这类事,都是银行来做,官员根本不插手,当然办得成。但深层原因却是,这是一个已经腐败透顶的大清朝,多先进的经济手段交到大清手里,都会变味儿。

猜你喜欢

户部闹剧救国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朱元璋道歉
朱元璋道歉
潮细胞
一场闹剧
风油精引发的闹剧
光绪元宝户部库平一两金币
一生践行“科技救国”
来武汉户部巷「过早」
避免发生一场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