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明城市居民绿道游憩动机与满意度研究

2017-09-03李霄鹤兰思仁

三明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三明城市居民绿道

曾 真,尤 达,郭 艳,李霄鹤,兰思仁

(福建农林大学 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3002)

三明城市居民绿道游憩动机与满意度研究

曾 真,尤 达,郭 艳,李霄鹤,兰思仁

(福建农林大学 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3002)

以三明绿道为例进行实地调研,依据抽样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城市居民对绿道的游憩动机主要包括放松身心、交流互动与健身、亲近自然三种类型,三明城市居民对绿道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总体布局、植物配置、休憩布置、标识设施、配套设施。依据研究结论提出重视弱势群体的游憩特点,提高其对绿道游憩的参与性;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市民绿道游憩的舒适性;优化植物配置效果,提高植物的季相变化率等策略,以契合城市居民的绿道游憩需求。

城市绿道;游憩动机;满意度;优化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绿道建设在中国成为新的建设项目,绿道打破城市中传统“块状”的休憩活动空间,以“线性”开放空间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以及其他高密度聚居区,是城市内部进行绿色联系的空间纽带[1-3],为城市居民提供低碳、绿色交通的生活方式以及日常休闲游憩活动,研究其社会学满意度具有一定意义。2017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广林荫路,加快绿道建设,鼓励城市居民步行和使用自行车出行。”依旧是当前城市修补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以居民意愿为导向的城市绿道建设对促进城市修补工作开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作用。当前国内学者对于绿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绿道本体,围绕绿道的历史演变[4]、绿道的进展与展望[5]、绿道的使用用评价[6-8]以及绿道的建设[9-10]等方面展开,而对于城市居民绿道游憩动机的相关研究分析较少。目前相关研究学者对游憩动机的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胜景区、城市公园居多。由于绿道与城市公园都属于开放式的游憩空间,其主要的使用人员都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游憩动机是引导城市居民去参与户外活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基于城市居民的绿道游憩动机及其满意度研究不仅可以找到影响绿道游憩功能发挥的核心要素,还能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生态修复以及城市绿道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收集

1.1 三明绿道概况

三明城市绿道于2013年3月开始动工,是福建省宜居环境建设行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三明城市绿道规划沿沙溪河东岸从永安、三明至沙县,建设规模约100 km。目前已建成梅列碧桂园至三元文笔山段的绿道20 km,将华坪山公园、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麒麟山公园和三元国家森林公园串联起来,以便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游览、观赏、休憩、互动、锻炼等功能。自从三明绿道的建成,为三明这座文明城市添加了一条美丽的绿色通道,目前已经成为了三明居民运动、休闲、放松的首选之地(图 1)。

图1 三明城市绿道导览图(来源:三明绿道现场拍摄)

1.2 数据收集

通过借鉴相关研究文献,设计了三明城市居民绿道游憩动机与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游憩动机调查、满意度调查3部分。其中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3个选项。游憩动机包括欣赏自然美景、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缓解工作压力等13个游憩动机选项。满意度调查包括总体布局合理、植物配置效果美观、休憩点布置舒适、标识设施合理醒目、5个选项。

调查时间选择2017年2月25日~3月12日期间的3个双休日,对三明绿道的游憩居民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为保证问卷回收的准确率,采取有偿问卷的形式,并现场填写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3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19份,有效率为92%。另外在发放问卷的同时,随机选取有合作意愿的居民进行访谈,此次访谈对象约20人,每人平均15 min。

2 统计分析及结果

2.1 问卷调查对象的社会学特征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的社会学特征统计如图2所示:受访者的性别比例基本均衡,其中男性占51.4%,女性占48.6%;如图3所示,受访者的年龄分布以青年和中青年为主,其中18~25岁占63.03%,26~40岁占24.37%,两者合计量达到受访总人数的88%,说明当前三明城市绿道因其线形的布局特色,成为青年、中青年周末游憩、运动的首要选择场所,另外由于三明绿道选线主要依山而建,现有的出入口可达性较低,使得老年群体和幼儿群体极少享受绿道带来的生活乐趣;如图4所示,受访者职业构成主要以学生、公务员、企业人员三类为主。其中学生占据比例最高为28.57%,其次为企业人员24.37%和公务员22.69%。这三类群体的共性有接受知识的渴望度高、对周边信息的捕捉灵敏度高,说明三明城市绿道在承载绿道一般功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文化解说系统的构建,满足此类群体对知识的需求。总体而言,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受访者的分布明确、重点突出,抽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也说明了绿道是城市居民进行游憩和互动的重要场所。

图2 受访游人男女比例

图3 受访游人年龄比例

图4 受访游人职业比例

2.2 三明市居民绿道游憩的主要动机分析

2.2.1数据处理

游憩动机的数据统计采用李克特量表,1到5分依次代表非常不赞同、不赞同、一般、赞同和非常赞同。受访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13个选项依次现场打分,最后将收集的数据录入电脑,运用SPSS 19.0对13个动机因素进行因子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城市居民绿道游憩的主要动机因素。

首先,以克朗巴哈系数作为信度指标,对调查问卷进行总体信度检验,得出系数为0.943(大于0.7),说明调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其次,借助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方法来分析数据,其中Bartlett球形检验相伴概率为0.000,拒绝原假设,说明相关系数矩阵不是单位矩阵,统计数KMO为0.882,说明统计的数据适合因子分析。最后利用主成份法提取公因子,经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处理,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解释方差78.092%,如表1所示。

表1 游憩动机的因子分析

2.2.2 数据分析

通过对13个动机项目及其因子载荷计算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由“缓解社会压力”、“缓解工作压力”、“追求心理放松”、“没有约束感,舒缓身心”、“暂时摆脱生活烦恼,享受自由”等5个项目构成的组合,通过对以上5个动机的语意解释,可将其归类为“放松身心”,可以解释27.642%的方差。说明三明城市绿道在选线、规划上注重了与生态自然的融合,体现了慢行、漫游的设计宗旨。三明城市居民在对绿道的游憩中“结交新朋友”、“与家人在一起,增进感情”、“与朋友在一起,增进友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重养生,追求健康”等4个项目构成的组合,通过对以上4个动机的语意解释,可将其归类为“交流互动与健身”,可以解释26.219%的方差。说明三明城市绿道在功能设置上体现了健身、交流的服务,为三明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处交流互动与健身的场所。“欣赏自然美景”、“呼吸新鲜空气”、“观赏植物”等3个项目构成的组合,可以解释24.232%的方差,通过对以上4个动机的语意解释,可将其归类为“亲近自然”,说明三明城市绿道在选线、规划上注重了与生态自然的融合,体现了回归自然的设计宗旨,也表达了三明城市居民对自然的渴望与喜好。

2.3 三明市居民对城市绿道建设现状的满意度评价

2.3.1 数据处理

城市绿道建设现状满意度评价数据收集与统计依旧采用李克特量表,1到5分依次代表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受访者根据自身对三明城市绿道建设的实际感知情况对5个选项依次现场打分,最后将收集的数据录入电脑,通过游客对三明城市绿道的满意度计算公式:平均值=P(非常不满意%)*1+P(不满意%)*2+P(一般%)*3+P(满意%)*4+P(非常满意%)*5,计算城市居民对三明绿道建设的满意度总体情况,见表2。

表2 城市居民绿道游憩动机因子荷载

2.3.2 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的统计与计算其结果如表3所示,按照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为:“总体布局合理”平均分为3.74,“休憩点布置舒适”平均分为3.65,“植物配置效果美观”平均分为3.58,“标识设施合理醒目”平均分为3.51,“配套设施全面便捷”平均分为3.21,通过上述公式计算三明城市绿道的总体满意度值为3.54,说明三明城市居民对三明城市绿道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见表3。

表3 三明城市绿道游客满意度评价表

其中游客满意度最高的是 “总体布局合理”,受访游客中选择非常满意的比例占了14.29%,选择满意的比例也达到了52.1%,由此可见,三明城市绿道的总体布局,尤其是绿道选线契合三明城市绿地分布情况,沿线景观与节点满足三明市民的游憩需求;受访游客对“休憩点布置舒适”选择非常满意的比例也达到了14.29%,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也较低,总体上还是趋于稳定,说明三明绿道规划设计时考虑了休憩点的选点设计及其内部的空间处理,使得三明绿道中的休憩点给三明市民带来了舒适便利的休憩场所;受访游客对“植物配置效果美观”选择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占了4.2%,选择不满意的比例占了5.04%,仅次于配套设施,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部分路段的植物配置略显混乱或者植物成枯败状。“标识设施合理醒目”的满意度平均值较低,由于三明绿道中标识摆放位置不合理、不够醒目,对游客的指引和警示作用较小,使得游客对这项的满意度较低;“配套设施全面便捷”的平均值位列最低,受访游客选择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都最高,原因在于三明绿道在建设时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厕所、垃圾桶、座椅等不够完善,数量以及便利性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此次调查中还针对游客对三类绿道满意度进行了随机访谈,收集了他们对于三明城市绿道的意见和建议。结果与前述的满意度表一致,游客对于绿道的不满意集中体现在“植物配置效果美观”和“配套设施全面便捷”两方面。关于植物配置,游客提及最多的是绿道中植物的管理与护理,希望加强对沿途植物的修复与管理,减少植物枯败现象,略为杂乱的植物配置也需要修整,另外还应增加植物景观的季相性,让游客在四季中都能来绿道感受四季不同的植物色彩。对于配套设施,游客认为“公共卫生间的数量太少”、“垃圾桶太少”、“运动设施太少”,另外不少游客也提出绿道的安全设施需要加强,沿路的防护栏还需增多,安全警示牌摆放要醒目等问题,说明三明市民对城市绿道的建设均持以积极的状态,都希望政府能广泛搜集民意,为三明建造属于市民自己的绿道空间。

3 三明城市绿道优化策略

3.1 重视弱势群体的游憩特点,提高其对绿道游憩的参与性

三明城市绿道的建设要多考虑老年群体和未成年儿童游憩需求的规划设计。老年人和儿童是绿道游客中的两类较为特殊的群体。根据问卷调查,在受访游客群体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18岁以下的未成年儿童所占的比例较小,由于三明城市绿道依山而建,距离城市居民区较远,现有绿道入口位置都需要步行一段较长距离的长坡或者阶梯才能到达,使得绿道的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可达性较低。根据绿道的距离衰减规律,使用者从居住地到绿道的平均距离为6.4 km,距离越远,使用者越少[4]。现如今,我国城市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加剧,老年人在公共活动场所所占的比重也随之提高。因此,城市绿道应结合老年人的游憩动机和需求特点,在建设中有针对性的改进。例如在对绿道入口的设定位置改进,加强安全护栏的建设,保证老年游人的安全,通往绿道的专线车的车次增加,便于老年游人乘坐。此外,城市绿道相对于儿童的需求考虑较少,缺乏针对儿童活动的活动空间。交流互动是城市居民主要的绿道游憩动机,很多父母认为和子女一同出门游玩可以增进彼此的交流,因此城市绿道应适当性的多设置些相应的活动场所和游玩设施。

3.2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市民绿道游憩的舒适性

在城市绿道的现阶段的建设和未来的规划中应契合城市居民的绿道游憩需求,围绕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绿道的建设现状,在相应位置增设公共厕所、凉亭、座椅、垃圾桶等公共休憩设施,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放松和休憩体验。由于不同游憩者的锻炼方式有所不同,有人选择慢跑或走路,也有人选择骑车,此类以年轻人居多,因此绿道规划时的路宽与路线要能满足不同人群锻炼的功能需求,以防不同人群使用时的相互干扰,如对于以慢跑或慢走为主运动则规划专门的健康慢道,并配以指示牌加以引导[6];以骑车为主的运动则规划专门的健康快道,以防对慢行的游客产生安全上的隐患。

3.3 优化植物配置效果,提高植物的季相变化率

绿道中的植物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其整个生长周期与周边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因此在树种选择上要体现科学性[11-12]。植物的色彩和季相特征是园林植物景观特有的观赏内容,而色彩恰是人类视觉最为敏感的东西[13]。所以树种选择要着重考虑植物色彩搭配和季节变化。由于三明城市绿道处于市区边缘,相对于三明市区,海拔高度更高,气温更低,导致管理的难度系数增大,绿道的植物配置和维护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因此树种选择上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可减少相应的管护工作量,其次需要加强对于绿道的植物管理和护理力度,减少沿途植物的衰败现象。

[1] 张健,吴文洁.城市绿道空间的公共艺术介入初探[J].美术学报,2014(1):100-107.

[2]丁金华,杨晓辉.基于生态理念的水网城市绿道网络构建策略探析 —以苏州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3(8):104-108.

[3] 金云峰,周 煦.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1(3):33-37.

[4] 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9):3108-3116.

[5] 谭少华,赵万民.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园林,2007(1):85-88.

[6] 吴隽宇.广东增城绿道系统使用后评价(POE)研究[J].中国园林,2011(3):39-43.

[7] 张淑萍,王结贵,潘家明.马鞍山城市绿道使用评价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79-80.

[8] 陈 琦,徐文辉,徐文杰.滨水型乡村绿道优化设计研究[J].广东园林,2015(5):52-55,66.

[9] 胡剑双,戴 菲.我国城市绿道网规划方法研究[J].中国园林,2013(4):115-118.

[10]卢飞红,尹海伟,孔繁花.城市绿道的使用特征与满意度研究—以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为例[J].中国园林,2015(9):50-54.

[11]罗婉贞.广州绿道建设中的植物群落设计[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12] 芦建国,徐新洲.论园林植物造景的“七性”[J].风景园林,2012(5):60-63.

[13] 张涛.现代园林的植物造景艺术探讨[J].现代园艺,2017(5):122.

(责任编辑:朱联九)

Research on Recreational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Citizen's Greenway in Sanming City

ZENG Zhen,YOU Da,GUO Yan,LI Xiao-he,LAN Si-ren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China)

Taking the Sanming greenway as an example,the data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ample survey method and the 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conclude that greenway recreational motivations of Sanming urban residents mainly includes relaxation,interaction and fitness and closing to nature.Satisfaction of citizen's greenway in Sanming city from high to low are the overall layout,plant configuration,open space layout,marking facilities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it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cre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improv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recreation of the greenways,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orting facilities and the comfort of the public recreation of the greenways,optimize the plant configuration effect and improve the seasonal change rate of plants in order to meet the urban residents of the greenway recreation needs.

urban green-way;recreation motivation;satisfaction;optimization strategy

TU985.18

A

1673-4343(2017)04-0088-07

10.14098 /j.cn35-1288 /z.2017.04.015

2017-03-2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4BAD15B00);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项目(201404301);福建省科技厅项目(JA15192)

曾真,男,福建三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通讯作者:李霄鹤,女,山东邹平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三明城市居民绿道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北京城市居民的娱乐生活(1949—1966)
关于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议案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