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研究

2017-09-03王婷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厌食症

王婷婷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儿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研究

王婷婷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儿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方法:15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7例。两组均口服多酶片和培菲康,研究组加用参苓白术散化裁。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6.10%、对照组7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儿积食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厌食疗效较好。

小儿厌食;多酶片;培菲康;参苓白术散

小儿厌食为长期对正餐进食表示显著的厌恶,需反复抚慰或疏导方能少量进食。多引发食欲不振、食量降低、体重减少,极易罹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1-2]。我院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小儿厌食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54例,均为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厌食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7例。研究组男41例,女36例;年龄1~6岁,平均(4.1±1.3)岁;病程0.1~4年,平均(1.6±0.5)年。对照组男44例,女33例;年龄1~6岁,平均(4.2±1.6)岁;病程0.2~5年,平均(1.4±0.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厌食,食欲衰减,面色无华,毛发枯槁,身体消瘦,精神疲软,大便黏腻,乏力盗汗,餐后泄泻,舌苔薄腻,脉缓无力。排除消化系统脏器功能异常、肠道寄生虫病、严重感染、先天性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口服多酶片(江苏克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131),每次餐前30min口服2片,每日3次,连服14天;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10970104),每次口服2支,每日2次,连服14天。

研究组加用参苓白术散化裁。药用苍术10g,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藿香8g,厚朴8g,防风5g,甘草3g。日1剂,煎成每袋100mL,每日早晚各温服1袋,连服14天。

3 观察方法

中医证候积分[4]。分为脾虚、痰浊、气滞、食积、湿热5个证候作为评估指标,每个证候按照无、轻、中、重、极重5种程度依次评分0、1、2、3、4分,即每个证候满分4分,整体中医证候评分满分为20分。分数越高则厌食症状越严重。

4 疗效标准[5]

治愈:食量恢复正常,有正常食欲,厌食症状消失。显效:食量为正常水平的75%以上,食欲良好,厌食症状极大改善。有效:食量为正常水平的60%以上,食欲尚可,厌食症状有所改善。无效:食量及食欲无显著提升,厌食症状仍然明显。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77 18.2±1.6 5.3±3.6*△对照组 77 17.7±2.0 10.9±4.8*

两组均无不良反应。

6 讨 论

小儿厌食治疗原则为促进其食物消化吸收,而多酶片是运用最广泛的西药。主要成分为胃蛋白酶和胰综合酶,其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可促进蛋白质分解为多肽,胰脂肪酶能够促进脂肪微粒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使食物在人体肠道内消化分解效率增速,促进食物中的营养素吸收,从而达到增强营养吸收速率的目的。培菲康散剂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链球菌组成的三联微生态活菌制剂,可直接补充肠道益生菌,使肠内菌群的数量和比例恢复正常,重建菌群与宿主间的平衡状态,保持体内稳定,参与物质代谢、促进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小儿厌食症病机为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水谷精微无法化生[6-8]。因而,治疗的原则健脾和中、燥湿止泻、行气补气。参苓白术散化裁方中党参健脾益气、白术健脾燥湿,共为君药;茯苓健脾渗湿、苍术健脾燥湿,共为臣药;藿香化湿醒脾和中、厚朴行气燥湿、防风胜湿止泻、甘草补中益气兼以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诸药合用,益气健脾、利湿和中,故治疗小儿厌食属脾失健运、脾气亏虚证疗效显著。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更为明显。说明小儿厌食给予多酶片及参苓白术散疗效更好,且安全性好。

[1] 李伟峰.参苓白术散联合多酶片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0):92-93.

[2] 程玉聪,靳晓霞,丛聪.中医辨治小儿厌食症体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61-16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

[4] 钟森,石来军.四君子合剂结合捏脊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23(17):81-83.

[5] 彭文静,向希雄.藿朴夏苓汤加减配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6,38(2):14-16.

[6] 吴强,邵瑛,唐纯志,等.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6,45(5):834-838.

[7] 冯子南,徐湘江,许迪,等.参苓胃消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8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224.

[8] 刘勇,陈娟.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5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81.

R442.1

B

1004-2814(2017)07-0803-02

2017-03-03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厌食症
国王的厌食症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周素芳运用参苓固肠颗粒治疗泄泻经验
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撷菁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