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翡翠情未了 永结石头缘

2017-09-03口述肖永福整理陈朝晖

藏天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马帮翡翠云南

口述/肖永福 整理/陈朝晖

翡翠情未了 永结石头缘

口述/肖永福 整理/陈朝晖

◎仿老工琢『莲莲有鱼』谐音『年年有余』手玩件

翡翠,这种大自然赠与人类的宝物,实在是不能用文字完全讲清楚的,还有许多的自然密码等待人们去破释。由于认识水平、宗教信仰和科学实验的因素,人们很难用最贴切的、最让人信服的、现阶段已经知道的理论知识,去破解翡翠所产生的众多错综复杂的现象,于是,从古到今就有许许多多的遐想和传说。

信佛的人说:观世音菩萨过雾露河时,看到这里绿树布满大地,清清的河水在林间流淌,观音赞美这块宝地,随行的仙女即把篮中鲜花洒向大地,于是河中及两岸便布满五颜六色的翡翠,但只有诚信礼佛的人才能挖到。也有人说这里的石头是吸天地灵气,聚日月精华而变化出来的,这与红楼梦中的说法有些相似。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讲,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的地带,在产生高压和不太高的温度时,形成钠铝辉石岩(或者说钠长石岩脱硅产生钠铝辉石),而附近恰恰又有铬铁矿、角闪石等矿物提供铬、铁、锰等微量致色离子,从而形成质地温润、色彩斑斓的物质。经过千万年地质变化,这些物质在搬运的作用下沉积到山沟、河流之中,形成今天我们见到的翡翠山料、半山半水料、水料。

翡翠这么受人喜欢,追其原因,乃中国玉文化传承所致。明朝末年,大批南京、山西一带的士兵因戍边的需要,大量南迁到云南,这些士兵中许多人是身怀技艺的工匠,其中包括解玉、琢玉的能人。当他们解甲归田,利用农闲赶着马帮到雾露河边做生意时,就有意无意地将翡翠毛料带到腾冲,解开见翠,并用雕琢白玉的技艺将翡翠制作成许多符合当时人们需要的玉石装饰品。他们继承了白玉的雕琢工艺,在雕琢翡翠的过程中,大胆创新,丰富了玉文化的内涵。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解释和实验,许多从开采、相玉开窗、划线、切片、画样、雕琢的名称等,都依靠匠人的实践总结,所以直到今天,这些翡翠相关的术语大多数仍在使用,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现象。

◎清代翡翠荷花帽饰,中间红色为碧玺

◎清代到民国年间翡翠小童镯及飘花圆镯

◎清代到民国年间云南流行的发簪圆镯

◎清代到民国年间云南流行的翡翠烟嘴、印章

翡翠文化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得力于云南独有的马帮文化。自古到今,马帮在崎岖不平的云南高原上走南闯北,带着云南人生产的丝麻、铁、铜器皿等南下到雾露河,驮着紧茶、边茶到西藏,打通了云南与藏区的沟连,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在马帮行进的过程和商贸活动中,腾冲制作的玉手镯、耳片、龙牌、团活(圆形的帽饰)、长活(长形或者叶形的帽饰)等饰品,得以在云南各地流行开来,使云南的玉文化得到发展,俗话说的“玉出云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是云南人,从小住在外婆家,外婆家住在昆明小东门灵光街,以卖瓦货(即陶瓷器)为生。每逢节日,外婆总要梳洗一番,戴上据说娘家陪嫁来的飘花手镯,发髻上插上红翡的美人手抓鱼和翠绿的茉莉花果簪子,头上戴的勒子(帽子的一种,由两片形似荷花瓣联结而成),勒子上有18个小玉佛,两边有两片“福在眼前”玉片,大大的美寿圈耳环上坠着两片翠耳片,迈着三寸金莲,整个人顿时光鲜无比。

我大学读的是工学院地质系,有空就学些珠宝知识。从1976年开始工作,先后任工交展览馆、地质博物馆馆馆长。担任地质博物馆馆长期间,对珠宝、翡翠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今年我已年逾古稀,想有生之年将所学知识奉献给社会,正所谓:翡翠情未了,永结石头缘。

◎黄加绿三色翡翠琢福在眼前,长寿连连坠

◎清代荷叶翠三牌

◎花青翠琢九龙盘

猜你喜欢

马帮翡翠云南
翡翠湖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只翡翠手镯
马帮“驮起”脱贫路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不一样的朦胧美——翡翠雪花棉
翡翠玉坠(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