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β受体阻滞剂联合ACEI治疗慢性心力哀竭的效果观察

2017-09-03

关键词:阻滞剂受体心功能

刘 雄

(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省 黔东南 556000)

β受体阻滞剂联合ACEI治疗慢性心力哀竭的效果观察

刘 雄

(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省 黔东南 556000)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应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ACEI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本院治疗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2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ACEI,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ACEI的方法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β受体阻滞剂;ACEI;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属于一种临床综合征,多数患者为慢性心力衰竭,常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无力、水肿等,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严重影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药物包含洋地黄类、利尿剂等,可缓解患者病情,但长期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治疗时,能够促进患者心脏功能的有效改善,本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即采用β受体阻滞剂与ACEI联合的方式,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06月~2016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男46例,女38例;年龄47~82岁,平均(6 1.4±3.3)岁;病程6个月~1 4年,平均(3.9±1.7)年;合并症:高血压53例,冠心病22例。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心功能超过3级;(3)无服用药物禁忌症;(4)无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口服利尿剂、洋地黄类等药物,如处于急性加重期,静脉注射呋塞米等药物,缓解后,口服地高辛等药物;对症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并给予患者心血管扩张药物,同时,有效控制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糖水平。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用β受体阻滞剂、ACEI,ACEI选择为依那普利,剂量5 mg,2次/d,3~5天后给予患者β受体阻滞剂,药物为美托洛尔,初始剂量6.25 mg,2次/d,服用1周,之后每周增加剂量,目标剂量为50 mg,共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包含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相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LVEF高于A组,LVEDD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组与B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表1 A组与B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注:与A组相比,*P<0.05。

组别(n=42) LVEF(%) LVEDD(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37.5±3.1 45.2±3.2 63.0±6.1 60.3±5.8 B组 37.9±3.2 52.8±3.4* 64.5±6.2 53.5±6.4*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后,会减少心脏排血量,提升心室腔压力,弱化心脏功能,即使心脏代偿能力被发挥出来,但泵出的血量仍然无法满足机体需求。研究显示,心力衰竭时,神经体液会被启动,进行代偿机制,增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提升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并在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上发挥作用,强化心肌收缩能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脏排血量,但增多去甲肾上腺素后,心肌耗氧量会提高,导致心肌细胞凋亡速度加快,提升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此外,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醛固酮分泌量增加,引发水钠潴留,降低心功能[1]。

近年来,临床上开始广泛的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ACEI联合的方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可结合心肌细胞β2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减缓,属于负性肌力作用,但已有研究证实,对于交感神经的激活,β受体阻滞剂可以发挥对抗作用,阻断其所产生的危害,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而且此种作用强于负性肌力作用,因此,患者无使用该药物禁忌症时,可于早期给予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2]。ACEI代谢时经过肾脏,可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发挥抑制作用,使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减少,并能够对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做出抑制,扩张血管,促进心室重构改善,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3]。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ACEI联合治疗后,二者可发挥协同作用,缓解病情,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1] 黄仁裕.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07):166-167.

[2] 张勇辉.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04):537-538.

[3] 胡晓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9(09):50-51.

本文编辑:李 豆

R541

B

ISSN.2095-6681.2017.18.47.01

猜你喜欢

阻滞剂受体心功能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指南变迁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α1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结石中的研究进展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适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