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伦伯格的传世思想:文件双重价值论

2017-09-03曾庆彬

长江丛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价值论双重伯格

曾庆彬

谢伦伯格的传世思想:文件双重价值论

曾庆彬

《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是谢伦伯格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蕴含的诸多思想都对后世影响深远,文件双重价值论便是其一。文章以该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然后结合历史和现实对本书做出客观评价。

谢伦伯格 文件双重价值论 档案鉴定

一、成书背景与内容概况

谢伦伯格是公认的现代档案之父[1]。其教育背景良好,在历史学方面有较深的钻研并获博士学位;在职期间专注档案工作和理论研究,于多家机构、多个职位从事档案工作,实践经验丰富,退休后从事档案教育工作。1955年在澳大利亚讲学的基础上著成《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呼应了国家档案馆成立后馆藏数量猛涨,以收藏政府公共文件为主的时代背景。作者所称的现代档案,区别于中世纪以来为历史研究服务的历史档案,希望能够根据美国国情写书,替代詹金逊的《档案管理手册》,以此指导本国的档案工作[2]。

全书论述了美国公共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总结了美国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档案工作的经验,对比了这些国家的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全书共分三编,导论讲述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性质等基本内容;文件的管理集中论述文件拟制、分类、整理、保管、处置及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档案的管理论述档案鉴定、保管、整理、编目和参考服务,讲解档案馆与文件中心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二、文件双重价值论:概要与评述

(一)理论内容

作者在扼要介绍法、德、英三国的鉴定标准后着重阐述了美国的档案鉴定标准:文件双重价值论。他认为,公共文件具有两种不同的价值:一是对原形成机关的价值,包括行政管理、法律、财务、科技四个方面;二是对其他机关和个人用户的价值,包括证据和情报两方面,如图1所示。

(二)理论评述

双重价值论的提出呼应了美国档案工作的实践要求:国家档案馆集中管理联邦政府档案,档案部门承担文件长期保存或销毁的职能。二战期间,联邦机构新增大量文件,最终将压力转移给国家档案馆,导致急需鉴定的档案越来越多,并由此强化了档案鉴定的价值:决定档案文件的去留,影响政府的行政效率,关乎档案保存设施的利用效能[3]。在此背景下,谢伦伯格总结出档案的双重价值:原始价值和从属价值。其中,从属价值包括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为档案鉴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于文件证据价值的认识是全书对后世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正如书本所言,判断文件的证据价值需要了解机关职能、在行政等级系统中的位置、在履行职能时进行的活动[3]。这就说明,要判断文件的证据价值,需要从文件产生机构的组织和职能重要性入手。书本还提到,同一机关产生的文件应作为一个整体以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不应以单份文件作为价值鉴定的单元,对文件要以其来源为基础进行职能鉴定,这为之后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电子文件时代,文件海量、易逝、易变等特征倒逼档案工作者加强前端控制,提前制定鉴定规则,将价值鉴定的重心转移到机构职能、组织之间的联系上,而不是过多关注文件本身的价值[2]。无论是加拿大学者特里·库克“以来源为基础的结构职能”的宏观鉴定战略,还是德国档案专家汉斯·布姆斯“用文件形成者职能来体现社会价值”的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论,都体现了谢伦伯格“以来源为基础的职能鉴定”的基本思想。

双重价值论在档案鉴定理论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它被提出之前,代表性的档案价值鉴定理论包括德国迈斯奈尔的“年龄鉴定论”、英国詹金逊的“行政官员决定论”和波兰卡林斯基的“职能鉴定论”。谢伦伯格吸收了其中的部分思想:职能鉴定标准、行政的标准和历史的标准,结合美国实际提出双重价值论。它与之前的理论相比,真正揭示了档案价值的实质,又避免了档案鉴定的片面性,有助于全面挖掘档案价值,反映历史档案和现行档案的联系[4]。除了继承前人的鉴定思想,谢伦伯格也为后来的理论研究给予了启发。如前所述,电子文件时代的宏观鉴定论就吸收了双重价值论中“以来源为基础进行职能鉴定”的思想。并且,欧美档案学家正是依据文件双重价值形态的转化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回头来看,文件双重价值论就是在运用文件生命周期的思想探讨档案价值,其“双重”实质上是文件价值在不同运动阶段上表现出来的两种非同一性[2]。

文件双重价值论富有预见性,至今仍是美国档案鉴定的主要依据。而与谢伦伯格同时代的档案学者,鲜有如此建树。究其原因,与他的生平经历密不可分。从其履历可以看出,谢伦伯格既是档案实际工作者,又是档案理论研究者。多机构、多职位的工作经历使他能够从一线感受档案管理的现实需求,积累了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而早年接受的历史学教育也赋予他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的习惯和思维,让他更深切地认识到档案具有难以比拟的历史价值,现行档案和历史档案之间的联系不可割裂,这为划分档案价值形态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全书评价

作为档案学的经典书籍,书本的优点不言自明。总的来说,从历史的维度看,全书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美国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比较研究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在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说明档案工作的性质和任务[5],为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档案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从现实的维度看,如前所述,书中的某些观点在如今的电子文件时代依然具有可取之处,体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

具体说来,全书的优点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概括:

第一,结构清晰,逻辑性强。作者注意到了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全书的结构安排上分为导论、文件管理、档案管理三大部分,清晰明了。在导论中指明档案和文件的关系:档案是文件的一个部分,为之后阐述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作好铺垫。在论述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时,作者采用了相同的行文结构:以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再围绕这些因素具体论述文件和档案的管理。

第二,理论详实,内容独到。作者在开篇详细阐述了档案和档案馆的基本理论。全书最大的亮点在于档案鉴定和档案整理理论的创新。文件双重价值论首次将文件的价值分为不同的形态,对后世影响深远;基于双重价值理论的全宗内档案的整理原则也与当今的档案整理原则一脉相承。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一些思想也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档案机构应向公民开放公共文件、要重视档案文化等。这些思想的光芒均体现了作者独到的眼光和长远的思考能力,与作者的学识密不可分。

需要指出的是,该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没有就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进行比较,甚至没有提及,忽视了档案管理体制方面的差异和作用,体现了作者的政治局限性。另外,除了纸质档案以外,未论及其他材料的档案,如:图纸档案、声像档案、缩微档案等,反映了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档案工作的认知存在缺陷。

[1]陈静雯.简析谢伦伯格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J].卷宗,2015(3):65.

[2]连志英.论谢伦伯格《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的理论与思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41~46.

[3]谢伦伯格.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M].黄坤坊,等,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3:9~10.

[4]黄霄羽.外国档案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26.

[5]吴爱明.档案学与档案工作的比较研究——评介谢伦伯格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J].图书情报知识,1987(2):59~61.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曾庆彬(1996-),男,汉族,湖北宜昌人,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价值论双重伯格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我的爸爸叫焦尼
No.5扎克伯格又抛股票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我”来了
扎克伯格赴欧洲议会道歉
价值论视阈下的环境价值
泛目的资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