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防治韭蛆试验效果探讨

2017-09-01孙晓计

河北农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噻虫胺韭蛆株率

孙晓计

不同药剂防治韭蛆试验效果探讨

孙晓计

韭蛆属双翅目,蕈蚊科,是北方蔬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严重为害韭菜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来,韭蛆为害随着韭菜生产面积的扩大和韭蛆抗药性的产生而加重。为防治韭蛆,菜农往往使用大量农药,致使韭菜农药残留非常高,“毒韭菜”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韭菜的品质,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为此,本文对新型的防治韭蛆药剂进行试验,对不同药剂的防效及农药残留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适合韭菜生产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保障作物安全。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河北省玉田县孤树镇后枣林庄,韭菜田肥力较好。韭菜种植3年,韭蛆为害较重。

2、试验作物

试验作物:韭菜——中华韭王

3、供试药剂

1%阿维菌素颗粒剂,由华北制药集团艾诺有限公司生产;20%噻虫胺悬浮剂,由河北利时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48%毒·辛乳油,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效农药实验厂生产;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由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

4、试验处理

试验设4个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共15个小区,每小区面积66平方米(畦宽2米,长33米)。各药剂用量详见表1。

5、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7年4月22日进行,试验当天天气晴好。采用随机取样方法,每小区取0.5米长韭菜行,分别于施药前和施药后7天、14天调查被害株率,计算防治效果。

被害株率(%)=被害株数/总株数*100

防效(%)=(对照被害株率-处理被害株率)/对照被害株率*100

6、农残检测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法,每个试验小区取样1.5千克,利用国家标准方法——酶抑制法对该次试验进行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二、结果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中选用的各种药剂均能有效地控制韭蛆的为害。其中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表现最优,药后第7天、14天的防效分别为97.70%、92.34%,防治效果好,持效期较长。其次是48%毒·辛乳油和20%噻虫胺悬浮剂,药后第7天的防效分别为95.54%、95.14%,药后第14天的防效分别为89.61%、90.27%;三种药剂在药后7天防效均达95%以上,优于其它药剂。1%阿维菌素颗粒剂次之,药后7、14天的防效分别为92.84%、87.03%。试验期间,所有药剂处理对韭菜叶片无不良影响。

表3结果表明,施药后16天,各药剂的残留量均未超标,其中联苯·噻虫胺的抑制率最低,为19.5,其次是毒辛、噻虫胺、阿维菌素,抑制率分别为24.2、32.4、36.7。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表2 不同药剂对韭蛆的防治效果

表3 韭菜抽检结果汇总表

三、小结

通过试验,发现联苯·噻虫胺颗粒剂、毒·辛乳油和噻虫胺悬浮剂用于韭蛆的防治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这三种药剂是防治韭蛆较为理想的药剂。综合防效及残留情况,建议在韭菜生产中采用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进行韭蛆的防治。

(作者单位:玉田县农牧局)

猜你喜欢

噻虫胺韭蛆株率
2021年大通县油菜三甲害虫药效防治试验报告
不同剂型噻虫胺对柑桔木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对家蚕的毒性*
澳洲坚果杂交子代开花调查分析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三化螟田间为害丛率与为害株率相关性研究及应用
2018年泰山东麓和南麓甜樱桃主产区冻害情况调查
邯郸地区噻虫胺防治韭蛆的田间药效试验
韭蛆综合治理研究及应用
噻虫胺研究开发进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