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美无言
——记《画坛名师大讲堂——苏百钧讲工笔花鸟画》(上下册)

2017-09-01毛春林安徽美术出版社

书画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画坛两本书白描

文_毛春林 安徽美术出版社

大美无言
——记《画坛名师大讲堂——苏百钧讲工笔花鸟画》(上下册)

文_毛春林 安徽美术出版社

画坛名师大讲堂—苏百钧讲工笔花鸟画(上) · 典雅画坛名师大讲堂—苏百钧讲工笔花鸟画(下) · 格局

经过无数次的沟通、调整、修改、打样,苏百钧老师的两本专著总算是下厂印刷了。

大约2015年4月,我给苏老师发了一条短信,大致是介绍《画坛名师大讲堂》如何好,希望他能有兴趣和时间参与。经历过太多的拒绝,仿佛第101次求婚,当时只是单纯地想试试看,没想到苏老师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这套书经历的波折甚多,前后3年,在此郑重地对苏老师、雷老师说一声抱歉。由于我的拖延,这套书错过了2016年苏老师广州美术学院个展的大好推广机会。还好苏老师足够包容我,无一丝刁难。

关于《画坛名师大讲堂》,已不属新鲜话题。这几年陆续推出了罗寒蕾老师的《画坛名师大讲堂—罗寒蕾讲工笔人物•等待》(第1版和第2版)、张伟平老师的《画坛名师大讲堂—张伟平讲山水画》,口碑及市场反响皆不俗。

我们总说这个时代太浮躁,缺乏工匠精神,其实,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搁在任何时候都成立。以偏概全无疑会忽略掉许多细节,再浮躁的时代都会有那么一些人,沉湎于自己的心头好,精心雕琢着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巧思,泛溢着音乐般的诗意。如此一来,便会少一点失望与颓丧,增添几分继续下去的希望与勇气。

2016年11月3日,苏百钧老师于广州美术学院的个人大展开幕。场面怎么形容呢?就和下饺子般,难有立锥之地。一到三楼,满坑满谷的作品和观众。一楼大画,二楼扇面,三楼白描,长卷散布每层。承蒙苏老师错爱,借给其编辑《画坛名师大讲堂》的便利,我受邀到场,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款待。冒充专家,我得以在开展前静静观赏了部分作品。(作品太多,到离开广州都没法看完、拍完,憾!)仅就目之所及,我的脑海浮现的就是“大美无言”几个字。无论大画还是小画,都是同样的情真意切,功力深厚,逸气充盈。画面充满着教养与对生活美好不遗余力的赞颂,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爱,苏家三代不会矢志不移地在花事与绘事上沉醉。

另一件事让我惊讶,苏老师始终兢兢业业地在画工笔花鸟画,没有才子式的寥寥数笔的笔情墨趣,也没有触类旁通地将表现范围拓展到人物与山水。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纯净而美好。太多的不幸来自不断增长的欲望与有限的能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乱人心志,平添痴念。

画展上,苏老师将分量最重的大画放在第一层,没有掺水,没有孱弱,每一幅都大气磅礴,都在呢喃着苏老师彼时彼刻流淌在画面的情思。通过灵动的线条和清雅的色调,苏老师在工笔花鸟画上挥洒着深沉的挚爱与无比的才华。我与尚老师得出同样的结论,就大画而言,数量、质量上当代无出其右者。

为了配合苏老师的大作品得以充分展示,苏老师的两本书《画坛名师大讲堂—苏百钧讲工笔花鸟画(上)•典雅》《画坛名师大讲堂—苏百钧讲工笔花鸟画(下)•格局》将丛书原来的大16开改为8开。苏老师提供了其海量的作品、手稿大图及文字,硬盘占了100多G。苏老师为了全面展示其创作、教学理念和多年来创作上的演进,在夫人雷老师的倾力协助下,做了非常周到、详细的书稿整理、初排工作(为了排版方便,苏老师提供了排版小图和替换小图的高清大图)。只是我这边由于工作交接安排上的小失误,导致这些海量的资料竟成乱源,高清图片很久都没有替换完整,连累苏老师、雷老师着急上火,很多个日日夜夜都在向我传图,电话不知道打了多少通。然而我再安排到下一制作环节,又仿佛中国足球似的临门一脚乏力,耽误了无穷的时间。最终我与制作方以非常不愉快的方式结束了合作,临时更换了制作部门。其实,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想临时更换合作方,毕竟对书稿的了解有一个不短的过程,双方的磨合亦是需要时间的。

有关于书名,苏老师特意和我在电话里长谈了一次。“典雅”“格局”是其对两本书的角度做的定性,亦是其对自己艺术风格的定位,回头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苏老师年少即接受父亲的悉心培养,无论文学素养还是绘画技巧、传统积淀等都突飞猛进。其祖上世代花农的背景,又仿佛命中注定要将花事与绘事交由苏老师来完成集大成的任务。

苏老师在传统上是下过苦功的。书中第一篇第一节即“古画品读”,苏老师花了相当多的笔墨耐心地讲解其对传统的认知。他认为提升对花鸟画的鉴赏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画家未来发展的高度。确实,眼界决定格局。苏老师挑选了最具代表性的数幅传统花鸟画精品娓娓道来,分析其为什么好,妙处何在,对我们未来的创作有何启示等,为了便于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苏老师还为每幅图都配上了构图分析。

苏老师是有传统文人情结的画家。书中第一篇第二节写的是梅兰菊竹。“四君子”是历代士大夫画家表现最多的题材,寄托着画者的气格与追求。苏老师写得很细,甚至细到每一个叶片每一遍如何染色。

苏老师的这两本书原是一本书,后来考虑到单做一册的话,成本不低,定价就会很高,会影响到图书在市场上的推广与传播。与苏老师磋商以后,一分为二,变成现在的模样。

上册之所以书眼锁定为“典雅”,是因为后边各章均是在第一章对传统的品鉴水平上生发的。下册则将书眼命为“格局”,苏老师没有止步于小品的精致小巧,他以瘦削的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创作力,视野开阔,初心不泯,气格高雅,不断地刷新着大家对其创作面貌的认知,写生、白描、长卷、淡彩、重彩、没骨、撞水撞粉、泼墨泼彩,如此多的领域,随意撷其一二即可蔚为大观,苏老师却能齐头并进,皆能皆精。这需投入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唯有自己动笔试试才可体会其中有多少不易与可贵。可以不夸张地说,除了吃饭、睡觉、教学,苏老师的世界里都只在做画工笔花鸟这一件事,不然怎么解释画展上人气爆棚所诠释的由衷佩服与赞叹。

在装帧上,我和苏老师有一个小小的拉锯。为了丛书形式感齐整,开头我是抗拒改开本的,苏老师认为精装可以凸显这两本书的价值,平装变成了精装,客观上大大增加了成本。《画坛名师大讲堂》是面向广大师生的,目的还是希望读者买得起,成本所限,不可太贵,心中不免暗暗担心。不过随着漫长的编辑加工的推进,逐渐体会到苏老师的坚持恰如其分。他的作品种类繁多,大画丰沛,细节繁复,假如不改开本,很多画面的感染力和细节会不同程度地削弱,且长卷也很难相对全面地展示。

《画坛名师大讲堂》有相应类型化的版式,改了开本后需要在原基础上进行不小的调整,完全套用原版式会较突兀,因此在版式上做了数十次的改动,过程与木雕师傅打磨作品类似,由粗到精,逐渐透出形神。

这两本书是苏老师迄今为止对其工笔花鸟画教学、创作最完整、最详细、最深入、最系统的一次梳理。皇皇巨制被我撞上,三生有幸。

书分上下两册,共四篇,每篇再分若干小节详述。前有吕品田的前言,后有苏老师年表、后记。内容而言,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苏老师主要以其创作的几个面貌为主线:

从第一篇的传统经典和传统梅兰菊竹谈起,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力图对每一幅经典都解说透彻,给读者如临其境之感。

第二篇主要是讲工笔花鸟画的基本功,以写生、白描为主。苏老师明确提出工笔花鸟画写生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多看佳作,提高眼光;第二阶段写生时提炼对象;第三阶段目识心记。进而谈到造型与结构、写生的构图训练等关键问题。关于白描,苏老师在阐述了白描的要义后,用一幅幅高度提炼的作品具体分析画白描时的各种玄奥。本篇单独一节讲了长卷,这种极具传统书卷气息的绘画形式现在擅长的已不多了,不料苏老师在此还情有所钟,写生了很多地方,费了很多功夫绘制了一大批长卷佳作,增强了其创作水准的高度,开阔了读者的眼界。

第三篇为不同的设色方式,具体分为淡彩、重彩、没骨、撞水撞粉、泼墨泼彩。可以说,第三篇是两本书中着墨最重的部分,苏老师极为有心地将其经年所得和盘托出,毫无保留,金针度人。通篇读下来,会对工笔花鸟画绘制的观察方式、思考方法、造型、设色等的认识均有大幅提升,颇有醍醐灌顶之感。

第四篇是苏老师多年来积累了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大汇演,几乎每一幅都有创作分析,好像苏老师带着我们在展厅讲述他当年创作时的心境、思路。

前言里,吕品田老师写道:“上苍的安排,似乎注定苏百钧要成为最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苏老师尊古不泥,锐意创新,格调高雅,气格宏大,不追时风,在创作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于教学,苏老师尽心竭力,提携新人,桃李天下。

端午节后苏老师的这两册书就可以入库了。在此,祝苏老师、雷老师身体健康,诸事顺遂!

2017年5月25日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猜你喜欢

画坛两本书白描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汪观清:深耕画坛,“牛”劲十足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有趣的“拔河”比赛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写给远去的路遥
一口“仙气”
两本书
吴绪经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