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蟹呈祥 文房奇珍
——蚌埠市博物馆藏明代“陈遇”款端砚赏鉴

2017-09-01季永

书画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呈祥文人雅士端砚

文_季永

蚌埠市美术馆副馆长、蚌埠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荷蟹呈祥 文房奇珍
——蚌埠市博物馆藏明代“陈遇”款端砚赏鉴

文_季永

蚌埠市美术馆副馆长、蚌埠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陈遇”款端砚

在近日举行的蚌埠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活动中,一件“陈遇”款荷蟹纹端砚引起人们关注。

此砚为1979年蚌埠市文物商店移交。砚长24.5cm,宽15.2cm,厚7cm。砚石呈深紫色,石品优良,细腻滑润,以手抚之,如儿面。砚面采用浮雕、镂空雕等技法雕刻有两片荷叶,上下排列,上片卷曲形成凹槽为砚池,下片叶面展开为砚膛。双叶叶背叶柄相对,中间镂雕一莲蓬,叶片翻卷处,隐隐露出一只小蟹,雕刻精细,生动传神,又富于文气。砚旁一侧阳刻“居鄛胡集祉堂珍藏”,下侧阴刻“江东明道书院静诚室第一砚”,下刻“陈遇”款及“中行”印章。

砚为古代文人不可或缺的文房用具,我国砚的制作与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众多的砚台种类中,尤以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最为知名。广东肇庆端溪所产的端砚,以其石质坚实、温润如玉,抚之细腻、娇嫩,不损笔毫,走墨流畅,研出之墨汁细滑,而有“群砚之首”的美名。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出产,至宋时被列为贡品,之后一直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青睐。这方端砚整体工艺精湛,构思巧妙,风雅自然。砚上雕刻的荷花与螃蟹纹饰,均为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莲,“花之君子者也”,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风范。“莲”又与“廉”同音,有着为官清廉的寓意。故而自宋代周敦颐著《爱莲说》以来,莲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荷蟹图案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和谐”之寓意。这方荷蟹纹砚不仅完美展现了明代端砚高超的制作工艺,也承载了明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和人文情怀。

细审其铭文,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历史信息。根据铭文所指,此砚为明初文人陈遇所用。据《明史·陈遇列传》记载:“遇资禀纯粹,识度超远,博通经史,尤邃于先天之学。元末江东明道书院山长,开教永嘉,子弟多从之。及中原板荡,乃归建康。扁所居之室曰静诚,人因号曰静诚先生。”陈遇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器重,太祖多次亲临他的住处,问保国安民之良策。而对于太祖任命的官职,陈遇则多次推辞。洪武十七年(1384)去世,赐葬钟山。陈遇曾于元末主讲江左明道书院,书斋即为“静诚室”。再考“居鄛胡集祉堂珍藏”印,此印曾见于香港佳士得2012年秋季拍卖会《郑夑行书七言诗联》以及台湾富德2017春季拍卖会钱载《竹石图》。“居鄛”,即安徽巢湖古称。“胡集祉堂”已不可考,然根据已见传世书画上此印的钤用可知,此印应制于清代乾隆之后。结合此砚的形制、雕工看,此砚制作应在明代中期,与陈遇所在的明初时期尚存在差距。而铭文及印章应为清代乾隆以后镌刻。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猜你喜欢

呈祥文人雅士端砚
海浪声声尤悦耳,波光闪闪亦呈祥
云起龙襄 纳吉呈祥
歲朝图 文人雅士篇
古代文人雅士的合称
荷叶形端砚赏析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五色呈祥——谈一谈作品“时来运转”带来的创作思考
端砚的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的策略研究
溥仪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