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抗癌母爱“凶猛”:我活着,如诗如画

2017-08-31正当

知音(月末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女儿妈妈

正当

2017年6月11日,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北京召开《海诗集》新书首发仪式,著名音乐人小柯、作者王海诗的母亲林晓玉分别朗读了其中的《我一直都在》、《遇见》等作品,所有在现场的人均潸然泪下。

王海诗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上学时,被诊断患了重症。2010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到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音乐,可严重的淋巴管肌瘤却一步步把她逼向死亡……恐惧痛苦的背后,是父母一直在她生命的麦田守望……

花季女儿得重症:妈妈的坚强放飞了我的梦想

2012年7月16日中午,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王海诗见到了来接她的父母。她几乎是向他们扑过去,父母一起上前拥抱着她,王海诗的眼泪止不住地涌了出来:“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林晓玉摸着女儿的脸,心疼地说:“海诗,你又瘦了。”父亲王沛悦喃喃地说:“回来就好……”

1990年6月,王海诗出生在内蒙古包头市,父亲王沛悦和母亲林晓玉做餐饮生意,他们想“富养”女儿。6岁那年,海诗在一个商场里看到钢琴,挪不动步。“妈妈,妈妈,我要学钢琴!”林晓玉一看标价12500元,她说:“你要想学,妈妈可以给你买,但你要答应妈妈,要坚持练习!”海诗点头。

海诗每天练琴,一练就是五年。2001年,海诗11岁,林晓玉辗转联系到中央音乐学院一位钢琴教师,每半个月就带着海诗,坐火车去北京。

一年冬天,林晓玉感冒,发烧38.5°C,头重脚轻。火车上嘈杂的人群,更让林晓玉头痛欲裂,她强打精神,抱紧海诗。“妈妈,我抓着你的手,你就不难受了。”下火车时,海诗仍抓着她的手:“妈妈,慢点,我扶你走,我保护你。”林晓玉眼睛湿润了。女儿懂事,知道努力、用功,她很欣慰。

16岁的海诗考上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她想家,晚上睡觉,抱着喜欢的布娃娃,喃喃自语:“娃娃,你能当我的妈妈吗……”

2008年10月,在一次体育课上,王海诗打篮球时腰扭了一下,觉得全身酸软无力,腰疼,请假回包头检查。在去包钢医院拿化验单时,她见到化验单上面写着:“肾部有阴影,请结合临床。”她仍没有意识到严重性,给母亲打电话,说得轻描淡写。

“马上回家,你还是个孩子!”林晓玉和丈夫回家,拿着女儿取来的化验单赶到医院,医生说王海诗肾脏有问题,初期的临床表现是乏力,需做进一步诊断。“如果出现大出血会很危险,半个小时就可能休克,肾慢慢衰竭,最多坚持到30岁。”

在医院走廊里,王沛悦哭得跟个孩子一样,林晓玉压抑着痛苦,安慰丈夫:“沛悦,你不能哭,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查明孩子的病因,商量怎么治疗。”说完,她的眼泪也止不住滚了下来……

他们不敢告诉海诗实情,订了去北京的机票,带海诗去北京检查。难得一家三口出行,海诗格外开心,拿出手机:“爸爸妈妈,来来来,自拍一张。”王沛悦看着一无所知、一脸微笑的女儿,心如刀绞,林晓玉拉着他的手,强笑着配合女儿自拍。

趁海诗去上卫生间,王沛悦拿出手机,翻出相册,凝神看着女儿那一张张青春靓丽的照片,伤感地对妻子说:“我真恨不得坠机,我们一家三口死在一起,也不要让女儿痛苦。”林晓玉眼里含着泪水,用力握紧丈夫的手说:“没事的!”海诗回来,他们立刻对着女儿笑脸相迎。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检查发现王海诗肾脏结构比正常人大一倍,全是空洞,叮嘱:“必须好好治疗。”

在北京找专家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海诗的病情暂时控制住了,她回包头家里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就想返回北京上学。王沛悦怕她身体承受不了高考的压力,劝她放弃。“爸爸,我都拼了这么多年,怎么能放弃呢?”海诗还拉着妈妈的胳膊撒娇:“妈妈,为了我,你这十几年吃了多少苦啊,我要去考嘛!都学到这了,要是不参加高考,多遗憾呀。”

林晓玉望女成凤,海诗又这么执着,她决定让女儿回北京完成高考,只是叮嘱她不要太累。

海诗又返回学校,投入紧张的学习中。压力很大。她偶尔觉得透不过气,怕父母担心,很少在电话里说,只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抱着布娃娃,她才会喃喃诉苦:“我到底怎么了……”

2009年6月,王海诗参加了高考,结果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为了圆音乐梦,她决定出国深造,经过一年的努力,最终,她以优异成绩被美国波士顿大学音乐专业录取。林晓玉和丈夫还是很担心她的身体,怕她到了国外,承受不了学业和生活的压力,以及精神上的孤独,可是看着海诗那充满憧憬的眼神,他们毅然决定放飞她的梦想!

2010年7月,林晓玉陪海诗前往波士顿,为避免离别时伤感,王沛悦事先说好不送机。

母女俩走后,王沛悦在家一本本翻着相册,看女儿从一个可爱的女婴,一点点长成亭亭玉立的美丽姑娘。有一张照片,女儿倚在他怀里,仰著脖子,手里拿着一颗糖递给他。王沛悦恍然记起那次是因为他生意受挫,情绪压抑,海诗拿着一颗糖说:“爸爸,爸爸,你把我的糖吃掉,你就开心了。”往事犹在眼前,王沛悦一边流泪,一边拿起车钥匙下楼,开车一路狂奔到机场,他要送送自己的宝贝女儿。

可航班已经起飞,王沛悦在大厅久久伫立,失魂落魄地走回停车场。路上,他放着《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是女儿最喜欢的歌,他忍不住泪流满面。

泪别波士顿:病魔有多残酷母爱就有多“凶猛”

到了遥远的波士顿后,林晓玉帮海诗安顿好一切,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附近有一个公园,里面长了很多小蘑菇,林晓玉拿着小箩筐去采蘑菇,给海诗做炸酱面。怕她吃得不习惯,她又做了几大瓶炸酱。周末,海诗没课的时候,母女俩到附近的查理士河畔散步。河里白帆点点,岸边柳丝袅袅,景色优美。林晓玉挽着女儿的胳膊说:“海诗,妈妈走后,你要照顾好自己。”海诗用力点头。

林晓玉趁海诗去上课,一个人从波士顿转机到纽约。海诗下课回到住处,看到母亲给她备了一整冰箱爱吃的食物,思念一下子攫住了她的心。

母亲走后,王海诗在波士顿的求学时光并不快乐。有时,她一个星期都不说话,吃不下饭,消瘦得特别厉害。她很孤独,怕完成不了学业,怕把原本不好的身体拖垮,经常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大哭。

海诗在波士顿独自坚持了两年。2012年7月初,王海诗隐约感觉身体不适,全身乏力。她到波士顿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她肾脏情况不容乐观。

她打电话告诉父母,父母让她立刻回国。经学校同意,海诗只好中断学业,含着眼泪挥别波士顿……

林晓玉和丈夫接回海诗后,让她回家休养,接受保守治疗。林晓玉把她生活照顾得很好,海诗的身体状况开始好转。她不甘心老呆在家里,到父亲公司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就这样坚持了两年。

2014年底,一家三口前往深圳过年,林晓玉和丈夫明显感觉到海诗不对劲,她语速变慢,走路喘息,于是领着海诗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医,医生诊断海诗肺功能衰竭,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肺移植,但术后极易受感染,常见的感冒都会致命,只能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

2015年2月,林曉玉和丈夫带海诗去北大医院检查,医生确诊为淋巴管肌瘤,这是仅发生于女性的致命性免疫系统疾病,属恶性肿瘤,非常凶险,而且已累及肾脏、肺脏。医生谨慎地说:“从发病开始,患者就要和病魔长期抗战,随时做好与‘死神搏斗的准备,最短生存期可能不到一年。像王海诗这种情况,应该只有4至8年的生命。”

王沛悦接受不了这一残酷的结果,痛哭到哽咽,用手砸墙。林晓玉握紧丈夫红肿的手,流泪道:“沛悦,想想怎么面对吧!”

王海诗开始真正意识到命运的残酷,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泰戈尔的诗歌:“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她怕有一天不能和父母彼此相拥。

王沛悦对女儿有很多期望,想女儿要找男朋友,他一定要好好“考验”,他甚至和妻子“模仿”,如果见到女儿男朋友的时候,他要怎么说?他一定要底气满满地说:“你要是欺负海诗,我不会饶了你的!”他想过女儿结婚,一定要去浪漫的巴厘岛,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女儿是最美丽的。他甚至想过以后他和妻子一起帮女儿带外孙,听孩子稚嫩地喊他们“姥姥姥爷”,他们会把世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可是,什么都没来得及实现,什么都不可能实现了!想着本该在女儿举行婚礼的时候,却有可能举行葬礼……王沛悦就控制不住地大哭。

林晓玉排斥丈夫的泪水,却无法让自己不流泪。她想哪怕海诗成为“植物人”,只要她活在这个世上,只要海诗还能让他们照顾,她就心满意足。她不再要求女儿有什么成就和出息,她只要女儿活着,哪怕不健康地活着都行!想到以前她总是严格要求海诗,逼她练琴,她就后悔不已。她为什么没多陪陪女儿,为什么没有?!总以为相伴的时间很多……

2015年3月,王海诗住进北大医院,主要依靠吸氧和免疫抑制药西罗默斯维持治疗。她从没有感觉到死亡离自己如此之近。她在手机上看到里尔克《沉重的时刻》:“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无缘无故在世上哭/在哭我……”她把它抄写了下来。

林晓玉每天认真擦拭病房,将天花板上的灯都擦得锃亮。她还每天为女儿准备一则笑话,希望让她多笑一笑。晚上睡觉,母女俩手握着手对话。“妈妈,我会死吗?”“不会的!”“我死了你怎么办?”“孩子,我的孩子,你要是死了,妈妈就陪你……”

缺氧对王海诗病情十分不利,走路会加剧氧气的消耗,她只好坐上轮椅,被母亲推着,在北大医院各个大楼之间辗转。有一天下暴雨,林晓玉手里撑的伞被风吹得变了形。她站在轮椅前,给海诗撑着伞,用身体替她挡着风,自己身上被淋得透湿。王海诗很想对母亲说声“对不起”,却只是轻轻地喊了一声:“妈妈!”这一声也被风雨遮没……

林晓玉给海诗穿漂亮的衣服、化精致的妆容,笑着劝她服药,抚慰她的疼痛。她认真而详细地记录着海诗吃的饭、喝的水、氧流量等。海诗让妈妈买来书,她不停地阅读,认真地手抄她喜欢的诗句。她还学着写诗,在《岔路》里抒发自己执着而迷茫的心情:“岔路的平静/是看尽人潮车马船头……岔路不可问/也无处寻/她依旧平静着孤寂着……”

妈妈“在麦田守望”:我活着,如诗如画

病痛很折磨人。王海诗不敢大口呼吸,说一句话都要停顿好几次。林晓玉小心翼翼地照顾着海诗,因为休息不好,加之巨大的心理压力,她偏头痛的毛病又犯了,王沛悦劝她休息,找最好的护工来照顾海诗,她一口拒绝:“我撑得住!怎么我也得陪在海诗身边,我要多陪陪她……”说着,她便泣不成声。她悄悄地买来止痛药,吃一片不行,再加一片。想到女儿经受的痛苦,比她头疼要严重多少倍,她就觉得自己的疼痛根本就不算什么。

疼痛、绝望!王海诗常忍不住莫名地发火,林晓玉仍微笑以对。一天,海诗去走廊里透气,看到妈妈站在窗前啜泣,肩膀耸动着。那一刻,她第一次体会到妈妈痛苦和压抑的情绪,顿时泪流满面。

王海诗想好好配合医生,想好好体谅妈妈。可是痛苦和恐惧总在折磨她。她不再留恋这人世,几度想轻生,甚至上网搜哪个国家允许安乐死……林晓玉无意中看到女儿的浏览记录,内心更加焦灼和痛苦,她小心翼翼地将房间里的剪子等收了起来。

经过漫长而痛苦的治疗后,2015年4月,王海诗总算出院了,她回到包头静养。她加了一个病友群,群里每天都有不好的消息传来,她情绪又变得很不稳定,动辄发火。终于有一天,林晓玉忍不住了:“海诗,你这样只能更痛苦,不利于你的病情康复!”“好,那我去死好了!”说着,海诗“砰”的一声,关上卧室的门,并反锁。

林晓玉吓得敲门。“你走,你走,我再也不要看到你!”海诗对着门外的妈妈大喊。林晓玉赶紧给丈夫打电话,王沛悦立刻回家,敲海诗的门:“海诗,你开门,爸爸和你聊聊。”海诗终于打开门,和爸爸坐在她房间的地板上。“海诗,你妈妈压力很大,晚上睡不好,总是吃安眠药……”海诗终于慢慢平静下来:“爸爸,我知道,我向妈妈道歉。”她出来拥抱着妈妈,替她掠着额前飘落的白发,哽咽:“妈妈,是我不好。”林晓玉抱着她哭。

在最绝望的时候,王海诗想起《我与地坛》中的史铁生和母亲。此刻,妈妈和她的样子,与史铁生母子俩何其相似!可史铁生在痛苦和死亡面前,是那么坦然,还爆发出惊人的创作才华,她为什么不能?疾病和死亡本身就是一部人生教科书。

为缓解海诗的痛苦,王沛悦开车带她去市郊看麦田,海诗望着一层层起伏的麦浪和从麦田飞过的鸟雀,感到生命是如此美好,不禁感动落泪。回家后,她写下了一首《守望》的诗:“我在麦田守望/嘴角上扬/内心的美好映在脸颊/起风了/我张开双臂/迎接温暖成群的鸟雀和无际的麦浪……”

林晓玉鼓励女儿写诗、画画。王海诗为摆脱绝望,给心灵找个住处,开始尝试用写诗、绘画来抒发自我,创作使得她的内心变得格外宁静。她在《路途的美好》中写道:“我在艳阳下行走/风度翩翩笑容可掬/时不时地哼起欢快的曲调/还会跳上一支舞蹈/歌喉远不及林间百灵/姿态也比不上池塘的野鸭/我却依旧热爱/路途上的美好……”

海诗还在一幅名为《愿》的画里,画下在沙漠里撒下棕榈树种,“不求开花/不为结果/只愿陪伴着仙人球/从此不再孤独。”

海诗沉浸在创作中,人也变得乐观起来。加上进口药物雷帕霉素的控制,她身体好转。她不要妈妈陪伴,一个人去医院做定期检查。林晓玉不放心,悄悄跟在她后面,可想到有些路,总要女儿自己走的,她又退回去。夏天,海诗穿着格子衬衫,四处奔走,阳光正烈,她一手拿着病历,一手撑着太阳伞,苗条、瘦弱的背影美丽,又让人心疼……

两年中,海诗慢慢有了上百篇(幅)诗、画作品。林晓玉在北京到处找老师,让他们指点女儿的作品,她说:“请你们只把海诗当成一个正常的孩子,不能因為她的病去同情她。”几经辗转,王海诗的作品,最终得到了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认可。

2017年6月11日,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北京霄云路FLO餐厅召开《海诗集》新书首发仪式,著名音乐人小柯在现场朗诵了海诗写的《我一直都在》:“我一直都在/在你放手之前/请允许我用深情面对你/……请相信我未曾胆怯/今后也绝不会/我哪都不去/就在这儿等着你/我一直都在……”小柯富有感情的朗读,感动了来宾和餐厅的顾客。

林晓玉也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她在现场朗读了女儿写的《遇见》:“遇见你/每次都是新貌/好似遇见的是/每一回新生/每一段苍老……”朗读完后,她望着坐在台下的海诗,充满深情地说:“海诗写这首诗,是要感恩我们带给她生命。我作为母亲,能有海诗这样的孩子很幸福……”现场来宾均被深深打动。林晓玉走到台下,与海诗紧紧拥抱。

王海诗上台发言时,特别感谢了父母:“我爸爸、妈妈就是我生命麦田的守望者!他们用坚强和不放弃告诉我,苦痛也是一种财富……是向死而生的磨难和考验,重新开启了我的生命之门。”来宾和餐厅的所有顾客,为王海诗的坚强和爱心鼓掌。

《海诗集》出版后,也感动了许多读者。目前,病情稳定的王海诗,正计划写一本有关病友的短篇小说集,希望唤起他们与命运搏斗的勇气,也让勇气和梦想,充实她未来美丽而坚强的生命。

编辑/胡平

猜你喜欢

女儿妈妈
女儿情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守着我的笨女儿,直至她花开灿烂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淘气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