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保险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2017-08-31冷昊泽

关键词:储蓄居民消费城镇居民

冷昊泽

山东农业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养老保险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冷昊泽

山东农业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运用我国2006~2015年城镇居民面板数据和生命周期假说模型实证研究了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加快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率将会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增长,进而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养老保险;居民消费;影响

投资、贸易和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然而,投资和贸易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消费水平低,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造成居民储蓄高、消费低的原因有很多,这与与我国传统的风险防范的意识密切相关。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人们会减少当期的消费,相应增加储蓄,以满足年老时的消费需求。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在居民年老时为其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保障居民年老时的生活水平。因此,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储蓄与消费的决策。研究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我国2006~2015年3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考察了我国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促进消费增长的对策和建议。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主要研究回顾

国外关于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影响的研究非常丰富,大多是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模型。生命周期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ranco Modigliani和Richand Brumberg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理性的消费者根据一生的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和储蓄,使一生的收入等于消费,实现效用最大化。因此,效用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人们为了预防未来收入减少,则要限制当期的消费,因而增加储蓄。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储蓄手段,可以为人们在退休阶段的收入提供保障。

Feldstein M.在Modigliani的传统生命周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1]。模型指出,养老保险对个人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是通过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效应来体现的。一是资产替代效应,即人们能从养老保险中获得养老金收益,就可能减少为退休期消费而在工作期积累资产的需要,即减少储蓄;二是引致退休效应,即由于受到养老金保障的人有更早退休的激励,而更早的退休会导致退休期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前积累更多的储蓄。因此养老保险对个人消费和储蓄的效应取决于这两个效应的相对大小。Feldstein运用美国1929~197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Wilcox D.W.运用美国1965~1985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养老金水平对总消费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养老金给付水平与总消费支出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养老金水平增加10%,总零售额增加1.4%,耐用品销售额增加3%,但对非耐用品销售额的影响不显著[2]。后来Wilcox又运用个人消费支出(PCE)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也得出相似结论。Zant利用荷兰1957~1986年间的总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养老保险财富值与消费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1到0.16之间。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的研究认为养老保险对个人消费的影响不显著,如Barro的“中性理论”,他认为父母处于利他主义动机,会为子女留下遗产,这就弥补了子女为缴纳社会保障税遭受的损失,从而抵消了部分甚至全部来自社会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最终导致养老保险对消费没有影响。

国外学术界关于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的研究都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既有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有显著影响的结论,也有养老保险对居民的消费水平影响不显著的结论。研究方法、模型设计和变量选取的差异,会导致最终的研究结果产生分歧,但这些成果对我国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国内主要研究回顾

国内关于养老保险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如张继海选用2002年和2003年辽宁省城镇居民家计调查数据,通过计算机动态模拟实证研究分析了社会保障养老金财富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论表明社会保障养老金财富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正效应[3]。白重恩等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02~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储蓄的影响[4]。研究结果表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我国居民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对储蓄有“挤出”效应,并且这种挤出效应在不断扩大。姜向群等运用代际核算方法,计算了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对国民储蓄的挤出效应,表明中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对国民储蓄存在挤出效应,但挤出效应不大,而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提高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5]。刘子兰等[6]、刘慧[7]以及虞斌、姚晓垒[8,9]等的实证研究结果均表明养老保险对促进我国居民的消费具有积极作用[10-12]。

2 模型设定

其中,Ct代表t时期人均消费支出,Yt代表t时期人均收入,Wt-1代表t-1时期(上一年)财富存量或资产。

Feldstein在传统生命周期函数中加入了养老保险财富变量(SSWt),得到了扩展的生命周期函数:

将以Modigliani的传统生命周期模型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并在(1)式的基础上引入人均养老金水平变量(SSWt),回归方程为:

其中,lnCt代表t时期人均消费支出的对数,lnYt代表t时期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代表t时期人均养老金收入的对数。(其中,t时期人均养老金收入=t时期基本养老金总支出÷t时期总人口)

3 实证分析

3.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取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Ct,单位:元)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均可支配收入(Yt,单位:元)及人均养老金收入(SSWt,单位:元)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养老保险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选取2006~2015各年度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和养老金收入数据,所有数据均直接来自相关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或通过年鉴数据进行相应计算调整。

3.2 单位根检验

为了降低数据的异方差性,同时又不改变数据的趋势,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养老保险收入做对数处理,lnCt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lnYt表示人均消费支出的对数,lnSSWt表示人均养老保险收入的对数,使用Stata13.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基本统计量如表1所示。

表1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养老保险收入对数值的基本统计Table 1 Basic statistics of logarithm values of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nd pension insurance income

对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养老金收入分别进行ADF检验,取最大滞后阶数pmax=[12·(T/100)1/4],T为样本容量,在本文中为300,计算得出pmax=13,使用由大到小的序贯t规则,看ADF检验中最后一阶回归系数是否显著。经过多次试验,取滞后阶数为9时,最后一阶回归系数显著,并且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三个时间序列都是平稳的(表2)。

表2 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Table 2 Unit root test for each variable

3.3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与回归分析

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对数为纵座标,分别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养老金收入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历年的截面数据做出散点图,来分析三者之间相关性(见图1、图2)。

图1 人均消费支出对数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数的散点图Fig.1 The scatters diagram of logarithms of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nd the disposable income

图2 人均消费支出对数与人均养老金收入对数的散点图Fig.2 The scatters diagram of logarithms of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nd pension income

从图1、图2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养老金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初步断定可以建立线性模型:

设定面板数据,首先进行混合回归,分别使用聚类稳健标准误和普通标准误,发现后者大约仅为前者的三分之一。结果见表3、表4。

表3 使用聚类稳健标准误的混合回归结果Table 3 Mixed regression results using clustering robust standard errors

表4 使用普通标准误的混合回归结果Table 4 Mixed regression results using common standard errors

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E),F检验的P值为0.0000,认为固定效应明显优于混合回归;使用随机效应模型(RE),进行LM检验,结果强烈拒绝了不存在个体随机效应的原假设,认为随机效应也明显优于混合回归。用面板数据估计时,究竟应该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是一个根本问题。为此,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Hausman检验结果Table 5 Results of Hausman test

Hausman检验的P值为0.4834,没有理由拒绝原假设,但由于该回归模型聚类稳健标准误与普通标准误相差较大,传统的豪斯曼检验不适用。因此,进行辅助回归和过度识别检验,P值为0.0417,可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认为应该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而非随机效应模型。选择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固定效应回归结果Table 6 Regression results of fixed effects

回归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重要影响,影响系数约为0.842582,而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也就是说,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居民人均消费将增加0.84582%。而人均养老金收入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系数约为0.0402094,并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也就是说,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人均养老金收入每增加1%,居民人均消费将增加0.0402094%。这表明,随着人均养老金收入的增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相符。但是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远小于当期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虽然人均养老金收入不断增加,但我国养老保险覆盖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此外,由于当期可支配收入是确定性收入,而养老金收入是预期的未来的收益,不确定性较大,也使得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得到削弱。

4 对策和建议

为了提高居民的养老金保障水平,从而推动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4.1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率,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居民消费倾向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较窄,仅限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正式职工,对于一些就业灵活的人员,如个体经营者、非企业职工、自由职业者来说,他们中很大部分人没有享受到养老保险的待遇,尤其是农村中以务农为生的农民,他们的老年生活更得不到保障。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率,可以降低这部分人群对未来收入不确定风险的预期,提高他们的预期收入水平,减少预防性储蓄,提升其消费信心,促使他们增加即期消费。

4.2 政府应加大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力度,保障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

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的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推进到30%以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基金缺口加大、收不抵支的挑战。为了降低居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的恐慌,提升公众对养老制度的信心,政府应加大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力度,运用财政手段保障养老保险能够及时足够地发放到居民手中,提升居民退休时的生活水平,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4.3 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和安全

国家应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立法工作,建立起完备的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机制,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严格监督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保障基金的绝对安全。政府应当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效率,培养专业型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人才,并建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构,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在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作的基础上实现保值增值。

4.4 大力发展企业年金等补充性养老保险,构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

企业年金作为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国家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可以弥补社保替代率的不足,保障参保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参保人的消费水平。此外,政府可以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减轻政府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适应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的需要。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对各类补充性养老保险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保证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良好运行,逐步解决养老公平问题,让老百姓能真正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这些举措无疑会拉动消费、促进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1]Feldstein M.Social Security,Induced Retirement,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5):905-926

[2]Wilcox DW.Social Security Benefits,Consumption Expenditure,and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97(2):288-304

[3]张继海.社会保障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4]白重恩,吴斌珍,金 烨.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12(8):48-71

[5]姜向群,魏 蒙.我国现阶段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状况和问题及政策分析[J].西北人口,2015(2):77-81

[6]刘子兰,陈梦镇.养老保险与居民消费关系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0(1):102-105

[7]刘 慧.社会保障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8]虞 斌,姚晓垒.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城镇居民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纵横,2011(8):9-14

[9]姚晓垒,虞 斌.我国养老保险影响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基于养老保险改革前后的对比分析[J].宏观经济,2012(3):17-20

[10]田 颖.社会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长春:吉林大学,2015

[11]朱 波.社会养老保险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

[12]李 珍,赵 青.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挤进了居民消费吗?——基于城镇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5(4):102-110

The Influence of Endowment Insurance on th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LENG Hao-ze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271018,China

Based on the life cycle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on th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using the 2006~2015 panel data of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at endowment insuranc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Therefore,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and raising the coverage rate of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would promote the growth of consumption demand,the sustainable and steady growth of the economy in China.

Endowment insurance;residents’consumption;influence

F840.67

A

1000-2324(2017)04-0636-05

2017-01-05

2017-03-06

冷昊泽(1995-),女,本科生.会计学专业学习.E-mail:895671478@qq.com

猜你喜欢

储蓄居民消费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