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耕耘梦想 守望花开
——访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校长李国辉

2017-08-31邢晓凤线索彭瑞敏

教育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光明学校课程

文 | 邢晓凤 线索 | 彭瑞敏

耕耘梦想 守望花开
——访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校长李国辉

文 | 邢晓凤 线索 | 彭瑞敏

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坐落于顺义城区光明北街,是一所1979年建校的区直属小学。2017年6月,沐着清凉的细雨,记者走进了顺义区光明小学。走廊里,学生们正排着整齐的队伍步入教室。校长李国辉微笑着向记者介绍:光明小学建校至今,坚持“顺天致性,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初步形成了“博雅教育,创新人生”的办学思想。学校在发展中遵循“顺天致性”的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培育“博学、雅趣、厚德、立行”的阳光少年。

李国辉从容干练,举手投足间散发出强大的气场;用同事的话说,他就是一个能“镇得住场面”的人,有魄力,雷厉风行;接触起来又和蔼可亲,春风化雨。谈起学校建设及师生成长,李国辉如数家珍。

关注教师培养——打铁还需自身硬

李国辉有着深厚的教育情结,在基层学校浸润多年,是一位教育管理经验丰富的校长,2014年初,李国辉被调入顺义区光明小学担任校长。面对当时学校执行力和公信力稍弱的情况,他从学校建设抓起,突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请专家办讲座、派老师外出学习以及与领导干部交流的方式,提高干部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干部教师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光明小学现有教师115名,平均年龄43岁,教师经验丰富,但创新进取意识稍弱。李国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及项目的引领,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派老师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学习,开阔教师的视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聘请特级专家定期到学校办讲座,比如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李群、于新北、周爱东等专家进校进行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系列指导,使大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增强向上的进取意识。

在项目的引领方面,学校有吴正宪数学基地校项目、攀登英语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人文与科技项目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对新形势下教育的认识。教师在不断成长,很多老师已在教学上崭露头角,被评为市骨干老师、区特级教师,在市评优课上拿到一等奖获得“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二等奖,多名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市区杂志发表。

学校在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上不懈努力。面对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的持证上岗教师,李国辉对他们加强朗读、粉笔字、钢笔字等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努力使其成为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并要求老师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

学校开展“青蓝工程”,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新教师,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搭建桥梁。对一些表现优异、工作突出的教师,实行“名师带徒”的做法,学校聘请市、区特级教师专门到学校带教师,分层培养,促进了教师队伍有梯度、可持续发展。李国辉表示,打铁还需自身硬,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只有不断努力进步,才能将更多的知识传输给学生。他这样要求教师,也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2015-2016年期间,李国辉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了教育管理硕士的研修学习,在北师大参加全国小学校长高研班的学习,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并完善自我。

抓好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老子》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李国辉认为,课堂永远是学习的主阵地。学校要求教师要回归教育本真,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宽度、厚度、梯度、灵活度、延伸度贯彻到每一节课,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展示空间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关注孩子们的体验、生成、探究,少教多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生本课堂模式更注重孩子的问题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2015年10月,光明小学选派四名教师跟随区生本项目组赴广州生本基地跟随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进行学习。学校本着“由点及面,让一部分教师先行动起来”的原则,先后成立了语、数、英学科优秀教师组成的生本骨干研究小组,成功获批了区生本教育实验基地校,举办了两届以生本理念为引领的科研月活动。

师友互助课堂模式在课堂上切实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路。学生以学习伙伴的结合形式,两个人一组,师友互助,亦师亦友,突出了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沟通,实现伙伴双赢。孩子们获取的不仅仅是合作的学习方式,还收获了倾听、尊重、合作、质疑、自信等良好学习品质。自主课堂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学校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都在稳步提升。

关注生命成长——多彩课程为人生增色

小学阶段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关注学生一生的成长。学校在做好国家、地方课程的同时,充分挖掘资源,依据“博雅·创新”理念,研发适合学生、培养学生兴趣的课程。通过“必修+选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主题实践课程实现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课程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相互承接,实现“一级一课程”:一年级开设硬笔书法、围棋课程;二年级开设武术、小牛顿科学课程;三年级开设高尔夫课程;四年级开设滑雪课程;五年级开设茶艺课程;六年级开设国学课程。逐步递进的必修课程设置,学生参与率100%。学生在体育、人文、科技等方面培养了兴趣,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传统文化方面,除了茶文化、围棋、武术之外,在国家必备课程的书目基础上,整理了一些中华民族优秀诗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甄选出来一些书目,比如二年级有《笠翁对韵》等。

必修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校还根据家长、学生的需求,开设跨年级选修课程,培养孩子们合作、质疑、表达等素养,提升想象力,发挥创造力。学校开展的选修课程,是相互贯通、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学校根据西方一个绘本故事,改编排练了音乐剧《长颈鹿不会跳舞》,参加音乐剧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其实,排练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成熟的过程,通过排练,增强了孩子们意志品质与自信心,而这迁移到学习上,使学生终身受益。

随着北京市课程计划的实施,学科实践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各校的高度重视。学校除了开设必修、选修课程以外,还积极开发了主题实践课程。主题实践课程跳出了校园的藩篱,打破了课堂的边界、架起了学科间的桥梁,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如蝴蝶园探秘主题课程、端午文化主题课程、新生入学课程、毕业季课程等。

关注人文教育——让学生自然全面发展

学校关注人文教育,注重以人为本。李国辉来到光明小学后,坚持传承与发展,从原来的办学理念里抽取了“博雅”和“创新”作为办学的一种新理念,要求学生知识广博,用雅言雅行约束自我。

学校加强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成为一大亮点。学校先后成立机器人科技社团,设立“互联网+”教室。通过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使孩子们能够在这个新型社会里立足,将来做出更大的贡献。“互联网+”设计了一个预防孩子近视的小笔筒,并参加了北京市大中小学的创新现场答辩会,得到与会专家好评。

同时,学校十分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学校开设有专门的心理课程,聘请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专门设置心理咨询室,对个别问题孩子进行“一对一”辅导;向学生普及校园安全知识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学校关注家长的需求,在校园门口设置图书架,方便放学等待家长的学生读书学习。

在德育方面,光明小学以“阳光少年”评选为抓手,通过争“七彩阳光卡”的形式培养新时期“阳光少年”。学生获得七彩阳光卡后,进而参选七彩阳光少年。金奖少年的手印被做成手模印在校园的手印墙上,载入光明小学史册,这既是对学生的肯定与激励,又是一种传承。

关注学习素养提升——寻根求源,采铜于山

伏尔泰说:“读书使人心明眼亮。”李国辉十分关注孩子学习素养的提升,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如《诗经》《论语》《孟子》《史记》等中华文化经典书籍。为此,学校开展了“阅读存折”活动,规范学生读书的时间和内容,并要求学生做记录,家长签字。

李国辉常说,做学问就要有“采铜于山”的精神,博览群书,然后去伪存真,去芜存菁,用自己的眼光加以选择,形成独特见解,找到文化的根。教育的本质在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生是平等的,读书不分贵贱,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发展方向因材施教。同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现代化的技能,辅助学习。网络学习是读经典名著基础上的一个拓展与补充,学生在涉猎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时,要善于甄选;学生要学会读“无字之书”,向名人大家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完善自我读实践之书,真知出实践,妙理贵躬行。

《论语》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光明小学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为学生开心学习的乐园、教师幸福工作的家园、家长放心满意的学园!作为一个教育梦想的耕耘者,面对老师的信任,家长的期望,李国辉深感肩有千钧重担,他默默地耕耘守望成长,静待花开!

猜你喜欢

光明学校课程
遇见光明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黑暗中的光明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走向光明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