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传统文化 建和谐校园
——湖南省汝城县第一完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纪实

2017-08-31朱志凯何敏英

教育家 2017年29期
关键词:郴州市国学中华

文 | 朱志凯 何敏英

承传统文化 建和谐校园
——湖南省汝城县第一完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纪实

文 | 朱志凯 何敏英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第一完全小学(以下简称“完小”)前身为汝城县干部子弟学校,创建于1975年,地处县城中心,学校占地面积约19728.7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6740平方米。完小现有教学班59个,在校学生3965人,现有在职教师173人。学校倡导“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办校”的宗旨,秉承“励志修身、开拓奋进”的校训,狠抓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运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活动,着力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培养师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学校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迈向新世纪、走向现代化的基石。学校专门成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朱志凯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人员和各语文老师为成员,其中教务处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的落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上级有关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文件,领会精神,统一认识。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继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切实提高各校德育工作实效。

整合资源,凸显特色

近年来,我们充分运用现有的条件,发挥环境育人功效。践行“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着重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狠抓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为了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常规化管理,学校在学期初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纳入课时计划,列进课表,由专职教师进行授课。努力做到诵读与践行并举、环境氛围浓厚、教育评比经常化,从而达到传统文化在各校教育教学中的可持续性发展。

营造浓厚教育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在校园内走廊和围墙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建筑文化、园林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将国学经典名句、校史校训与墙体文化紧密结合,一进入校园,诗词歌赋充溢眼帘,古色古香的教育设施之间散发着浓郁的国学气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举行了高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演讲”比赛,学生代表五年级1208班何甜甜获得了郴州市经典名文诵读比赛二等奖,音乐剧《读唐诗》获郴州市一等奖。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国学经典诵读展演竞赛”活动,营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组织学生参加“国旗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开设“言之礼、行之善、学之成”国学校本课程在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专门编撰了校本教材《言之礼、行之善、学之成》,学校本着分学段有序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将经典读物引入课堂,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在各年级段形成了独特的授课模式。一、二年级:主要以故事带讲,联系生活实际,熟读成诵。三、四年级:自读自悟,悟中求实,导读成诵。五、六年级:温故知新,升华内涵,吟读成诵。各年级组按照自己的教育模式授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实施校本课程上,学校举行了启动仪式,进行了课题研究,开展诵读评比活动。

国学渗透各个学科将“国学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学校将古诗文与语文教学水乳交融,剪纸艺术、国画绽放于美术课堂,民乐旋律奏响音乐课堂,墨海书香飘溢写字课堂等。力求通过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思想品德课上,教师通过大量具体唐诗宋词篇目,讲解了唐诗宋词所包蕴的人文精神,表现出的对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对社会发展和学生人格塑造具有永恒的价值;学生通过品读、吸纳这些文化内涵,决心弘扬和培育这些精神,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注重熏陶潜移默化学校利用墙壁开设“一分钟课程”,精选传统典籍名句、古诗词、格言警句等,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让学生在进出校门的短短一两分钟里,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每天的校园音乐还融入中国古典名曲,让学生在古典乐曲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把配乐唐诗朗诵设置为上下课铃声,让国学伴着学生上课、下课,点燃学习激情。文学经典凝聚了祖国的传统文化,许多班级还利用课堂让学生背诵文学经典,如六年级1102班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背诵《论语》《大学》《中庸》等国学读本。

扎实开展读书活动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在读书活动中把读诗词、诵诗词、写心得作为读书活动的重点,积极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并把读书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每学期开展读书活动评比,促进了活动的开展。如二年级1504班一直开展诵读《弟子规》等经典的活动,重在使学生学习、挖掘蕴藏其中的人文价值重在给学生精神上的鼓舞与启迪,并得到艺术形象的教益,从而对孩子们的人生输送正能量。

长效机制,扎实推进

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建立健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要求各校各班级和广大师生,“经典诗文诵读”要做到三“不”:不以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注意孩子个人的纵向发展;不是所有的经典诗文都适合诵读,特定年龄的孩子应该读特定的内容;不刻意追求学生读懂,力戒“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注重熟读成诵,贵在积累通过国学教育长效机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经过长久的努力,我们的工作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南省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湖南省首批省级经典诵读特色学校”“郴州市规范化学校”“首批郴州师范学校‘教育实习基地’”“郴州市校本研训示范校”“郴州市养成教育示范学校”“郴州市市级教师培训基地校”“郴州市读书活动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湖南省汝城县第一完全小学)

责任编辑:吴丹

猜你喜欢

郴州市国学中华
“垂”改成“掉”,好不好?
郴州市:夯实基础,提升环境监察效能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构”筑不一样的精彩——郴州市第三完全小学“同课异构”剪影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湖南郴州市北湖区龙女寺全国征联揭晓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