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高度重视语文教育

2017-08-31刘旭昇

教育家 2017年29期
关键词:母语汉字汉语

文 | 刘旭昇

要高度重视语文教育

文 | 刘旭昇

母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学习和掌握的语言。一个人能否熟练使用母语,对于他的学习、思考和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因为人的思考大多是以母语为基础的,前期的教育一般也是在母语环境下进行的,如果母语学习不好,学习其他知识势必也会有一定的困难。

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作为汉语的重要交流手段,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为了使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承,人们的思考、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大量积累汉字和熟练掌握汉语变得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导致国人对汉语文学、文字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现行教育制度本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作者为此做了深入思考,对此进行阐述,并针对现行教育制度不合理之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本刊将陆续刊载“话说语文”,与读者共飨。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5年的“钱学森之问”是一位民族先知对全民族振聋发聩的警醒,更是留给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

时下教育制度中语文教育的不合理,影响更是深远。钱理群先生曾说,“语文教育有其特殊性。许多人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都会发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往往是语文教育,或者是语文教师。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的力量。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种精神底子应当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即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

“五四”以来,一些知识分子、各领域的精英认为:全民极高的文盲率、中国的全面落后都是因汉语文自身的落后和难懂难学造成的。这种错误认识和骨子里的自卑,导致了至今仍然存在于教育制度之中的某种程度上的不合理和不科学。

比如,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都要花一大半时间死记硬背对多数人来说可能一生都没机会使用的英语。

又比如,多数人从小学毕业后就不再学识汉字从高中毕业后就不再学习语文了。

无怪乎当今中国有一种现象:某些大学教授(尤其是理、工、农、医科)的语文水平仅相当于高中学历的水平。

人一出生,就置身于一个无时无处不在的语言环境中,这个语言环境就是母语(语文)环境。通过初步的母语教育和学习,人们能把感官获得的信息抽象、浓缩成为母语信息,使其成为人们的经验和知识并加以储存记忆。再往后,随着母语水平和知识的增长,人们更能直接用语言去更快更有效地获得更广泛的信息,并对母语信息进行联想对比、分析判断等处理,进而得出认识结论。

早在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对母语及其重大意义做出了如下定义:“母语是指一个人自幼习得的语言,通常是其思维与交流的自然工具”。

以母语文字为载体的民族文明文化成果信息,彻底打破了生物遗传的局限,使人能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接受教育、学习和传承本民族的文明文化知识成果。

培养和提升人的学习、认知和思考能力,探索、研究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和学习的终极目标。这些能力现在都可归结为人的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母语的教育和学习,是人的信息获得与处理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最主要的作用和意义,就在于帮助中小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即母语文学习。欧美国家极端重视中小学直至大学的母语文教育和学习(后文有专门论述),说明他们早就对这点有非常清醒和明确的认识。

研究表明,语文不但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是我们认知、学习、描述和思考的工具和方式。人类的思考过程是先对事物的本质信息进行总结概括提取并加以描述,然后和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联想比对,通过综合分析、逻辑推理判断,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全部贯穿作用的载体正是语文。不管外部环境如何,人们在思考时永远要直接面对母语言文字信息。

母语言文字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源代码和操作系统”。一个人的母语文水平代表着他的学习、认知和理解水平,是其分析思考能力、探索研究和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基础,也是其思想水平、文化素质、生活工作能力及道德修养的基础。

言为心声,文以载道。一个民族创造并完善发展着自己的语文,语文又塑造着一个民族的独特精神风貌。由于人类一切精神和物质活动都以语文为中介和载体,因此对一个民族来说,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态就是该民族语文的形态。民族语文是一个民族根本和主要特质,是一个民族现存文化文明成果最主要的载体和主要内容,是一个民族智力和文化文明的主要遗传基因,是一个民族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创新的内生原动力。

汉字是全世界现存并被全民族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中华民族是世界唯一到现在还能认读自己最古老文字(甲骨文)的民族。相较于世界其他所有消失的古文明,中华文明的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汉语文不中断持续发展的支撑。

2200年前,华夏帝国的缔造者统一并创制华夏文字,彻底铲除了割据、分裂的混乱局面,奠定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200年后建立的罗马帝国,仅存在了很短的时间,继而分裂为无数弱小民族、国家,有力地证明了统一文字的重要性。

以汉语文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在发展历史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引领世界从黑暗走向光明。在世界近3000年的进程中,中国总的GDP一直雄踞世界第一(大概占世界GDP的三成)达2800多年(1840年之前)之久。

英语和汉语在高考中占有同等分量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是造成我们发展诸多不如意的渊薮。世界上最刻苦努力同时也是学习负担最沉重的中国青少年,却是用一大半的学习时间来应付日后可能没有多大用处的英语。

现代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学习和思考的成功会激励由神经单元和神经突触组成的神经网络生长的更为强壮。反之,死记硬背的挫折会使之抑制和纤弱。汉、英文的学习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塑造我们青少年的智力。

余秋雨说:素质就是常识。阅读是获得常识最主要的途径,学英语对时间的强行挤占,使中学生的阅读范围大大萎缩,中、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羸弱。而反观欧美,长期以来,欧美国家对其本民族的语文教育无比重视,“美国中、小学生在校时几乎什么都不学”不过是道听途说的误解,其实英美很多国家的教育体系内,青少年有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对其母语文的学习上,尤其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不容置疑。

英美从幼儿到高中毕业的时期,把八、九成的学生时间用于其表音语文的教育、学习和阅读。美国国家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RE)中,只有英文和数学逻辑两个科目,而英文要考一般人一生不会用到一次的三万多“老古董”词汇,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文化发展积淀精粹之所在,也是对所有高级知识分子文化素质要求的最低门槛。

反观我们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硕士和博士,最多不过认识五千个左右的汉字。

阿尔法狗(AlphaGo)的精彩亮相,标志着人类已进入人工智能的高科技时代如果我们的人工智能是听、说、写、读、学想全英文或只识两、三千汉字的半文盲机器人,那只能说明汉语文被高科技时代抛弃了事如至此,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文明成果将何以自处?中华民族将何以自处?

教育改革的决心虽难下,办法却简单从考试下手,因为它是指挥棒。具体来说要尽快调整应试教育体系中的英语成绩的权重,通过考核标准的大幅度变化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汉语文学习中,引导学校更加重视语文教育。另一方面,严格规定公务员不得在公众场合“秀英语”引导和教育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以讲汉语为荣。设想有一天,我们所有的大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和应用《新华字典》所收录的近一万汉字和其所有组词;国家公务员和所有高级知识分子都能熟练掌握和使用《辞海》所收录的两万汉字及其词汇;国家公务员和所有高级知识分子的晋升和录用中汉语言的掌握和应用程度是重要考核条件……则汉语文的复兴何其可待?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伟大历史,离不开汉语文这一人类史上伟大的思维和交流工具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用就在于教化人心,实现这一功用,舍语文而其谁呢?

激发文化自信的浑厚力量,语文教育责无旁贷,唯有如此,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才能静水流深,通达四海。

(本文由光明日报“阅读公社”供稿)

猜你喜欢

母语汉字汉语
学汉语
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字这样记
母语
汉字这样记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