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均衡发展需下足“绣花”功夫
——访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

2017-08-31潘程

教育家 2017年29期
关键词:绣花四川省贫困地区

文 | 本刊记者 潘程

教育均衡发展需下足“绣花”功夫
——访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

文 | 本刊记者 潘程

谈及四川省教育发展,人们常会提起这些词汇:促公平、提质量、精准扶贫、教育均衡……将这些词汇落到实处,下足“绣花”功夫是关键。在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之时,四川省如何保障教育均衡发展?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朱世宏。

教育改革:握紧“公平”“质量”双保险

记者:今年,陈宝生部长在四川调研强调:“教育综合改革面临公平和质量两大主题。”您认为在教育改革中,“公平”和“质量”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朱世宏:当前,全球教育进入一个质量与公平并重的时代,教育公平保证每一名学生享有获得知识的权利,是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教育质量最终体现在每一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水平上,是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没有教育质量的公平是失掉内在本质、没有意义的。

四川省在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上一直兼顾并重,力争做到更好。一方面全力促进教育公平。在全国率先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在51个民族自治县实施15年免费教育、“一村一幼”等。实施“全面改薄”、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等教育重大工程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农村和薄弱学校同步均衡发展。

另一方面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出台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及20个专项改革文件方案,加大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改革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保障教育质量的“软实力”。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在“促公平”上,将从基础教育抓起,在高等教育突破,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城乡教育进一步协调发展。在“提质量”上,将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义务教育标准化、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等计划,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及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分层特色发展。

记者:您认为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朱世宏:我想在教育改革中有五点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是切实把握当前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要清醒认识到现阶段“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化、对象群体多元化、社会需求多样化、全民学习终身化、发展环境国际化”的特征。

二是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步均衡,切实推动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加强对困难群体、困难地区的精准帮扶,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入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等计划,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实“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

四是改革质量评价制度。加快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中等及以下学校招生考试办法,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形成高校考试招生新模式。落实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标准,加强教育质量监测。

五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深入实施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完善分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学校章程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和扶持制度。

精准扶贫:均衡教育发展需下足“绣花”功夫

记者: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时候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四川省下了怎样的“绣花”功夫?

朱世宏:四川教育扶贫深刻理解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阻断代际贫困为目标,以帮助贫困地区学生有学上、能上学、上好学、都上学为核心任务,坚持精准原则,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制定教育扶贫规划,推动项目落实落地,使教育扶贫出成效。

在扶持谁方面,坚持抓对象精准。年初,厅扶贫办、督导室、财务处、民教处等处室组织对全省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进行摸底调查,摸清贫困地区学校布局、差距、存在的问题,以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情况,建立完善数据库,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措施,针对性施策。

在谁来扶方面,坚持抓责任精准。制定教育扶贫2017年度工作方案,把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责任处室,把项目落实到人,确保每个项目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16个退出县都有处室负责督导。同时,要求市(州)、县(市、区)层层落实责任。推进落实“五长”责任制,跟踪掌握4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以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重度残疾儿童等就学情况,确保学生都上学。

在怎么扶方面,坚持抓措施精准。一是突出工作重点。抓重点区域,扭住“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紧盯16个“摘帽县”,保证“县摘帽”时教育达标。抓重点学段,办好义务教育保基础,办好中职教育保就业。抓重点人群,紧盯全省59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抓重点学校,重点加强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学校建设。

二是找准工作措施途径。主要从五个方面加强教育扶贫。加快硬件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硬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重点解决好学生招得进、学得好、就业好问题。加强贫困学生资助,建立从学前到大学全覆盖、贫困家庭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短板建设,重点解决民族地区学校数量少、布局不合理、学前教育学位严重不足等问题。努力提升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素质,重点解决贫困地区教师招不进、留不住,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

在怎么退方面,主要关注三个指标,一是关注贫困家庭学生是否有学生因贫辍学、因贫举债。二是关注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是否享受符合条件的救助政策。三是关注每个乡镇是否有标准化中心校。贫困群众退出,对于已经享受到符合条件的资助政策并且无因贫辍学的家庭,发放义务教育保障达标认定书,同意其退出;贫困县退出,必须实现乡乡有标准化中心校,全县无学生因贫困辍学。

记者:至今,四川省在教育精准扶贫上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您如何评价这些成绩?对于“教育精准扶贫”,四川省的目标是什么?

朱世宏:经过几年的努力,教育扶贫取得显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省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二是贫困学生上学得到保障。三是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四是贫困地区中职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五是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通过教育扶贫只是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好,不管是硬件建设还是学生资助,都正逐步把教育推向更加公平,更加公正。现在取得的成绩,是一个阶段性成绩,虽然解决了不少问题,但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攻克,如民族地方上学远住宿难等问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始终不高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好,需要按照习总书记下足“绣花”功夫的要求,把工作再细化,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一个一个进行解决。

对于教育精准扶贫,四川省的目标是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重点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提高基础教育普及率和办学质量,到2020年,贫困地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保障各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孩子全程全覆盖资助,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孩子都能上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或职业培训掌握一门技能,助推家庭脱贫,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记者:为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四川省有怎样的针对性举措?

朱世宏:针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特殊实际,“十二五”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持续推进《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藏区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启动实施了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一村一幼”计划等重大教育民生工程,全面开创了各族儿女人人有学上的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是实施15年免费教育。为全面提升民族地区教育保障能力,从制度上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年轻一代不再重复上一辈不懂知识的老路,我省从2016年春季学期起,在免费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全部免除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学前教育保教费和普通高中学费、教科书费,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全免费。

二是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为加快彝区学前教育发展,扩大村级幼教资源,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省从2015年秋起在彝区13县(区)实施“一村一幼”计划,省级财政按“每个幼教点配备2名辅导员、每名辅导员每月补助2000元劳务报酬”的标准给予定额补助。目前彝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较2015年提升20个百分点,基本解决了边远贫困地区入园难问题。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一村一幼”计划支持范围由彝区13县扩展到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目前省级4.02亿元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

三是实施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为进一步巩固提高大小凉山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我省从2014年起在大小凉山彝区13县启动实施了“教育扶贫提升工程”,三年间累计投入专项资金6.35亿元,建设校舍项目328个、教师周转宿舍2427户。

四是实施“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为加快藏区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扶贫内生动力,我省制定了《关于实施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的意见》,计划在2016年至2026年10年间,每年保证有1000名教师支援藏区教育发展。去年内地15个市已选派700名优秀教师到藏区32个县(市)支教,藏区32县也选送300名教师到内地跟岗学习,同时内地近千所学校已同步结对帮扶藏区近千所学校。

创新教育:全方位保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记者:基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四川省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怎样的计划?

朱世宏:力争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指导帮扶、文化引领等多位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未来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有以下计划:

一是推动高校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以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全体教师参与,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

二是推动高校理顺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和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能部门责任。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务部门牵头,学生、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三是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督促高校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性创新创业公共课程,开设具有行业特点、与创新创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开设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并严格纳入学分管理。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进程,探索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组织相关人员联合编写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四是加快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建设。到2017年底,实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全覆盖。到2020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达到20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达到1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达到5000个、省级项目达到15000个、校级项目达到50000个,覆盖学生不低于20万人。

五是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建立四川省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公共服务平台与专业管理状态数据平台,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促进人才培养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

猜你喜欢

绣花四川省贫困地区
松鼠绣花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岜沙苗寨绣花女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立法”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