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EM的建筑企业创新环境与绩效关系研究

2017-08-31陆中伟张云宁王洁雨

关键词:信度变量检验

陆中伟,张云宁,王洁雨

(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基于SEM的建筑企业创新环境与绩效关系研究

陆中伟,张云宁,王洁雨

(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企业绩效是衡量一个企业效率与效益的综合指标,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创新环境的培养。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建筑企业创新环境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利用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发现:建筑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对建筑企业收益绩效、生产绩效和运营绩效均有正向影响。

建筑企业;创新环境;绩效;结构方程模型

传统的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物质资源的占有直接决定了建筑企业的存活与发展。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建筑行业结构持续升级与优化,建筑企业固有的发展思维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筑企业必须立足于创新发展的思想,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多角度、全方位提高企业自身价值,适应行业的发展规律,因此,对建筑企业创新环境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创新环境和绩效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ROBINSON[1]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环境变化会对企业的成长绩效和产业发展产生影响。CONRAD[2]研究表明,企业的创新创业环境对其市场导向和创新导向有促进作用,并对组织绩效有正向影响。李霞等[3]运用复回归分析领先用户参与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李瑶等[4]应用回归模型研究了环境对创新活动的调节作用后发现,创新环境中的商业联系和政府联系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关系。李寅龙[5]基于184家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创新环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创新环境对企业年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有显著影响。

目前针对创新环境与绩效的研究大多从外部宏观环境出发研究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而忽视了企业绩效的整体性,对从企业内部创新环境出发进行创新环境和绩效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基于结构方程对建筑企业的创新环境与绩效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建筑企业提出相关的建议。

2 建筑企业创新环境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2.1 建筑企业创新环境构成维度

阎康年[6]认为企业创新环境由硬环境(物质环境、刚性的管理体制及人员组成)和软环境(人文环境、弹性的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两部分组成。鲁虹[7]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分为外部环境(政策、科技、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和内部环境(与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的企业机制、组织机构、科技力量、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等)。薛捷[8]认为企业创新环境主要包括与企业科技进步相关的所有政策、资源和投入等的集合。笔者根据文献[7],从建筑企业内部环境出发,将建筑企业创新环境划分为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具体观测变量指标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企业创新环境观测变量指标

2.2 建筑企业绩效构成维度

关于企业绩效的构成与含义界定存在诸多观点。HENDERSON等[9]认为,企业管理中的战略管理最终目标就是提升绩效,但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不同,因此对企业绩效的认识仍有较大差异。朱焱等[10]将企业绩效划分为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并对两者进行了量化。郑美群等[11]认为现实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构成了企业绩效,企业绩效主要受企业技术创新与内外部资源利用能力的影响。张徽燕等[12]认为企业绩效由财务类绩效和非财务类绩效两方面组成。鉴于上述研究,笔者将建筑企业绩效分为财务模式和价值模式两种。建筑企业绩效观测变量指标如图2所示,选择收益绩效、生产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绩效作为建筑企业绩效观测变量,其中,选取收益绩效指标衡量财务模式,选取生产绩效指标和可持续发展绩效指标衡量价值模式。

3 建筑企业创新环境与绩效的结构方程构建

3.1 研究假设

笔者将建筑企业创新环境与绩效进行了构成维度的划分,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建筑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对建筑企业收益绩效、生产绩效和运营绩效均有正向影响。

3.2 研究样本与数据

笔者选取处于成熟稳定期的建筑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这些建筑企业发展相对成熟,企业创新环境相对稳定,绩效水平相对平稳,调查数据与结果更具代表性。在调研的基础上,笔者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对问卷中的相关变量进行测量,设计1~5分别表示与建筑行业水平相比状况由坏到好的不同层次。针对符合条件的目标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最终回收问卷557份,回收率为96.03%。其中,有效问卷为544份,回收有效率为97.67%。

图2 建筑企业绩效观测变量指标

3.3 信度与效度分析

效度反映的是量表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表的效度越高,问卷的调查结果与研究内容越科学。建筑企业创新环境的度量共包含2个潜变量,13个观测变量。首先对建筑企业创新环境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通过正交旋转方法旋转后发现IW4荷载系数小于0.600,故删除该观测变量。模型的主成分因子旋转矩阵如表1所示,KMO检验结果为:KMO=0.903,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为:近似卡方=2 131.257;df=58;Sig.=0.000(Sig.<0.050,拒绝零假设,即原始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由此可知,建筑企业创新环境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

建筑企业绩效的度量共包含3个潜变量,12个观测变量。模型的主成分因子旋转矩阵如表2所示,所有观测变量所在潜变量上载荷系数都大于0.600,KMO检验结果为:KMO=0.921,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为:近似卡方=3 625.720;df=66;Sig.=0.000,由此可知,建筑企业绩效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

信度体现的是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内在一致性,量表的信度越高,表明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就越高。笔者首先对建筑企业创新环境进行整体的信度检验,Cronbach’sα值为0.892,符合检验要求;其次进一步对各个测量潜变量的信度进行分析,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各测量项的Cronbach’sα值均大于0.700,符合模型要求。两次检验结果均表明笔者设计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研究基础可靠性强。

表1 建筑企业创新环境观测变量主成分因子旋转矩阵

表2 建筑企业绩效观测变量主成分因子旋转矩阵

同理针对建筑企业绩效进行信度检验,整体Cronbach’sα值为0.946,各观测潜变量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各测量项的Cronbach’sα值均大于0.700,符合模型要求。

表3 建筑企业创新环境各测量项Cronbach’s α值

表4 建筑企业绩效各测量项Cronbach’s α值

3.4 模型检验

通过上述分析,对调整后结构方程模型,运用AMOS软件对测量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建筑企业创新环境与绩效关系假设。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1)模型基本适配指标。根据BAGOZZII等提出的基本适配指标评价模型的准则,模型中各参数的误差项均为正值且达到显著水平,潜变量与观测变量的因素负荷量均介于0.700~0.950之间,表明模型的基本适配度良好。

(2)整体模型适配度指标,即对模型外在质量进行评估。运用AMOS软件对建筑企业创新环境与绩效关系假设的相关参数进行估计,模型拟合指标如表5所示,根据各拟合指标的拟合要求可知:建筑企业创新环境与绩效关系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指标均达到拟合要求,因此建筑企业创新环境与绩效关系结构方程模型的整体适配度较好。

图3 建筑企业创新环境与绩效关系结构模型

表5 建筑企业创新环境与绩效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整体适配度指标

(3)模型内在结构适配度的评估,即对模型内在质量进行检验。组合信度是用来评价一组潜在构念指标的一致性程度,亦即潜变量的建构信度,用ρc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经计算,收益绩效、生产绩效、发展绩效、创新意愿、创新能力的组合信度分别为:0.909 8、0.940 0、0.924 1、0.848 2、0.925 4。各潜变量组合信度均大于0.600 0,通过检验。

平均方差抽取量是表示相较于测量误差变异量的大小,潜在变量构念所能解释指标变量变异量的程度,用ρv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经计算,收益绩效、生产绩效、发展绩效、创新意愿、创新能力的平均方差抽取量分别为0.716 7、0.796 6、0.752 8、0.650 7、0.579 9。各潜变量平均方差抽取量均大于0.500 0,通过检验。

4 结论

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计算出了建筑企业创新环境与绩效关系中各潜变量的路径系数,并对建筑企业创新环境与绩效关系的相关假设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如下:①建筑企业创新意愿与建筑企业收益绩效、生产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单位创新意愿的增加会提升0.272个单位的收益绩效、0.287个单位的生产绩效和0.315个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绩效;②建筑企业创新能力与建筑企业收益绩效、生产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单位创新能力的增加会提升0.158个单位的收益绩效、0.161个单位的生产绩效和0.188个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绩效;根据上述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结合建筑行业实际,提升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建筑企业应当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最大化地发挥创新力量,保持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性,促进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应当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战略,将生产、教育和科研进行资源整合,结合建筑企业自身业务发展,将研发成果应用到实际中来,实现研发创新与实际生产的有效结合。

(2)以创新理念为指导,树立企业创新价值观,增强企业创新精神。建筑企业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与行业环境,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孕育出属于自己企业的企业创新精神,并贯彻到企业的日常生产与运营之中,培养出浓厚的企业创新环境。用这种创新环境去影响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创新环境。

[1] ROBINSON K C.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y structure on eight alternative measures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for high potential independent new ventur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9,14(2):165-187.

[2] CONRAD C A. Market orientation and the innovative culture: a preliminary empirical examination[J]. 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1999,7(4):229-236.

[3] 李霞,宋维维,郭要梅,等.领先用户参与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33(4):651-655.

[4] 李瑶,刘益,刘婷.管理者社会联系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创新环境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2):101-105.

[5] 李寅龙.基于创新环境类型的企业年龄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企业经济,2015(8):30-35.

[6] 阎康年.创新环境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J].科学与社会,2004(4):10-13.

[7] 鲁虹.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有利环境的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24(9):107-108.

[8] 薛捷.区域创新环境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双元学习的中介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5,33(5):782-791.

[9] HENDERSON J C, VENKATRAMAN H. Strategic alignment: levera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ransforming organizations[J]. IBM Systems Journal, 1993,32(1):4-16.

[10] 朱焱,张孟昌.企业管理团队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11):45-52.

[11] 郑美群,吴燕.基于智力资本的高技术企业绩效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60-66.

[12] 张徽燕,李端凤,姚秦.中国情境下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元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2,15(3):139-149.

LU Zhongwei:Post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Environment and Perform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ased on SEM

LUZhongwei,ZHANGYunning,WANGJieyu

Enterprise performance is a comprehensive measure of the efficiency and benefit of a enterprise. With the change of enterpris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firm the facto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2095-3852(2017)04-0444-04

A

2016-11-01.

陆中伟(1993-),男,江苏扬州人,河海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风险管理、工程经济、BIM应用研究.

F407.9

10.3963/j.issn.2095-3852.2017.04.013

猜你喜欢

信度变量检验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平衡损失函数下具有时间效应和通胀因子的信度估计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