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陕西行动”

2017-08-30撰文王虹摄影行向辉薛铂资料

陕西画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丝路陕西西安

撰文/王虹 摄影/行向辉 薛铂 资料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陕西行动”

撰文/王虹 摄影/行向辉 薛铂 资料

多式联运,打通“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

编者按: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之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在丝绸之路上传承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繁荣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上的丝绸之路逐渐消失……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由此,“一带一路”走入世界视野,开启了一段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新旅途。2015年3月,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步入实质性的推进和全面落实阶段。

中医药和中国文化吸引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前来学习

丝路文明的互鉴互融

凭藉铁路,中国将“一带一路”延伸至欧洲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丝路精神的丰富内涵,系统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4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擘画出面向未来的发展愿景,亮出了兑现承诺的中国行动,全面描绘了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

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一跃成为对西部科学发展新引擎、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尤其是在日前制定并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行动计划中,陕西将建立“五大中心”,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陕西贡献”。

通过铁路运输集装箱是理想选择

贸易畅通,购买国外商品更便捷

文化交流合作可以为经贸合作共赢提供“软”动力

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陕西的比较优势:(1)金融优势:陕西围绕丝绸之路,建设五大中心,即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使领馆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商贸中心。其中,金融是重头。(2)旅游资源丰富:陕西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对相关国家有极大的吸引力。(3)工业优势:陕西工业基础雄厚。(4)教科文优势:陕西拥有丰富的科研院校资源,能够吸引中亚国家精英阶层人士及其子女前来留学,把西安作为一个文化交流中心。(5)平台优势:欧亚经济论坛。

《陕西省推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2015——2020)》《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6行动计划》,从建设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旅游金融等中心等方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铁路: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中国西部铁路枢纽,开通了面向中亚、欧洲的“长安号”国际货运专列。

航空:陕西以建设丝绸之路航空枢纽为目标,建设国家航空试验区。长安航空正式运营,以开拓国际航线为重点的空中丝路,新开通阿拉木图、旧金山、暹粒(金边)3条国际航线;开通国内首条从阿姆斯特丹至西安的“陆空联运”跨境电商直飞线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国外48家航空公司建立了航空业务往来,开辟的通航点达136个,航线269条。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而实现民心相通,首要而有效的手段就是文化交流

古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通商互信之路、经济合作之路,又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对话之路

口岸通关:2014年,西安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和西安铁路口岸获批,西安海关获准复制上海自贸区制度。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网上丝绸之路持续延伸。“西安港”纳入国际运输“始发港/目的港”序列。相继开通西安——华沙、西安——汉堡的中欧班列。开通了20多条丝路国际旅游线路及旅游专列。

文化交流:以欧亚经济论坛、西洽会等活动为平台,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电影节、旅博会和丝绸之路博览会等活动。

陕西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为依托,建设了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哈人民苹果友谊园、中吉空港经济产业园、中韩合作产业园,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领域合作建设项目100多项,建立7家工厂。陕煤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石油炼化厂成为该国最大投资项目。在中亚、非洲的3个“陕西产业园区”也即将启动。陕有色、陕煤化、法士特、陕汽等大型国企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在4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00多家境外企业和机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和中俄丝路创新园建设加快推进,已与中亚国家在能源开采、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作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为丝路沿线国家在绿肥种植、旱地作业、设施农业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在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国的农业合作园区加快建设。与韩国、日本等国开展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合作,环境质量能力不断提高。促进陕西高校与国外60余所高校合作,每年安排1200名中亚学生在西安求学。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等7家智库先后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不到一年时间,已有五大洲31个国家和地区的128所大学加盟。

联合开展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工作,涉及中、哈、吉3国的“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遗成功,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团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的“寻找大月氏”考古活动取得圆满成果。陕西省医疗机构与俄、印尼、韩等国合作开展了护理培训、中医医疗等项目,并与俄罗斯医学科学院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相继举办了“丝路寻梦·人文陕西”中外媒体采访、“一带一路上的陕西”等大型采访,在哈萨克斯坦通讯社网站开设《中国陕西:丝绸之路开始的地方》专栏,让陕西故事传播更远。

编辑/王虹

“一带一路”是一个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符号

猜你喜欢

丝路陕西西安
丝路•山海
连霍高速,串起丝路上的文化明珠
西安2021
Oh 西安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在敦煌,感受千年丝路的不同开放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走进丝路明珠喀什市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