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包”的人类学解读

2017-08-29李涵杨雪琼

大观 2017年8期
关键词:红包库拉

李涵+杨雪琼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理论分析了中国人的发红包现象,并和《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中库拉交易进行了比较,对发红包这一现象进行了人类学的解读。

关键词: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库拉;红包

一、库拉交易的特点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中大量描写的“库拉”是一种交换形式,具有地域广泛性而在各部落之间进行的特点;它由居住在一大圈海岛国、形成了一个封闭循环的众多团体进行,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循环圈(即库拉圈)。沿着这个圈子,有且只有两种物品在不断沿着相反方向流动,顺时针流动的是红色贝壳“索巫拉伐”,逆时针流动的是白色贝壳做成的臂镯“姆瓦利”。这两种物品在各自方向中彼此相遇,不断交换、交换的每一个细节,都受到一套传统规则和习俗的制约和管理,库拉的某种活动还伴随着复杂的巫术仪式和公开礼仪。

莫斯在《礼物》中写到“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所有这些部落,所有这些物品、服务和人才被纳入到一个循环之中,并且围绕着这个循环在时间和空间上规则地运动。”

二、库拉交易与“发红包”的相似和区别之处

在商品经济繁盛发展的今天,交换行为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时每刻,购买东西交换礼物等等都是交换行为。可库拉与商品交易的不同在于它并不是即时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不是基于实用目的的物物交换,而是延时的基于契约精神的一种特殊交换形式。观察生活中收红包这一现象,与遥远而古老的“库拉”制度相比较,发现背后深层的社会学意义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一)相似之处

1.遵循等值互惠原则

在“库拉”交易中,如上文所述库拉交易规则很重要的一条是“库拉在赠与礼仪性礼物后,间隔一段时间必须酬报等价还礼,如果没有等价礼物可先用次品代替。”等值交换这一原则在交换红包这一习俗中也是同样适用的,结婚、过年等收到的红包看似是根据人情亲疏、熟识程度来给定份额,但更多也是遵循等值交换原则。红包是作为生命历程中重大事件的礼物表达送红包者的祝福、喜悦之情,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在送出红包之前给出者往往会考虑对方在上次给了我多少红包,所以这次我该往红包里装多少钱。大部分人情交往的红包都只是在不同时段的“礼尚往来”,而更少考虑“人情”的价值。

红包不同于普通礼物,在国外,人们喜欢在送包装好精心挑选的礼物,更多表达的是对一个人的了解,根据个人喜好等需求传递心意,这种礼物的“价值”无法衡量比较。而在中国人们更喜欢较为直观实用的“红包”,包装了的货币,这种礼物的价值一目了然,下次对方也会给你差不多数额的红包,用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收到的红包都是要还的。”

在农村凡是重大节日嫁娶建房甚至老人大寿,都会举办大型典礼,举办的主人会提前邀请亲朋好友邻居来参加,在入门前会有个人专门记“礼金”(参加人的姓名和礼金)。这一做法在农村较为普遍,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核对数额,另一方面是让主人对每个人送的礼金有明确的记录,也成为下次对方举办大型典礼是是否参加以及给予多少礼金的依据。

2.功能相似:是一种联结情感的符号

库拉交换的功能或价值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让人们暂时拥有,满足特殊乐趣,同时是人与人间情谊的联结,促使礼物交换的进一步发展。“红包”也承担着这一功能,收到红包的喜悦,无论是过年还是生日嫁娶等仪式上,红包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这也就是为什么比起赤裸裸的现金,我们更喜欢把它包装成更讨喜的“红包”。过年过节发红包,遇到喜事发红包,仪式将人们聚集在一起,而红包联结着人们的情感。

也有学者对村民礼物互赠中的人情往来做过一些调查,顾伟列在就礼物馈赠的人情伦理进行过调查后得出结论村民人际交往的核心是人情,不管是近亲还是远亲,关系的维持都依赖于平时走动和礼物的往来,礼物也大多被“红包”代替。库拉交易给新几内亚岛的岛民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换礼物的机会,库拉交易其实类似于固定的“商品展销会”,不同的部落在这样的仪式上被联合起来,通过交换“伐乙古啊”,部落的感情得到联络,在一定时候也可以共同联合起来对抗外敌。而红包也具有类似的功能,红包让久不走动的亲戚朋友感情变得更加亲密,也有了再次交往联络感情的契机,一来一往,红包变成了联结感情的桥梁。

3.“库拉圈”与“红包圈”比较

库拉首先是在本部落之间进行交换,进而到大距离的部落之间的库拉。红包首先是在家族近亲之间,再到家族与家族之外的朋友之间互相送红包。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说传统的中国乡土社会就是差序格局的社会,像一颗石头丢入水中形成的水波,不同水波又回荡交织在一起,中国人送的红包圈子也和差序格局有些相似。不同圈子的人接触认识后又会形成新的圈子,在重大礼仪事件中又会根据情分的亲疏在重大事件中送出相应的红包。

(二)区别之处

1.团体行为和个体行为

当然,这两种类型的交换虽说功能有些类似,但更多的依然是有着两种不相同的“礼物”交换范式和解释。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库拉”交易是以团体为单位的,是在经济和契约原则下形成的共同体制的制度表现,是有章可循的规律,是和社区整体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团体行为,而发红包是个体处于情感需求等其它因素所发起的个人行为。

2.交易物品的价值

“库拉”交易的物品臂镯和项链没有实用价值,更多的是为了彰显个人财富、荣耀。但是现代社会的发红包行为交换载体是货币,这也反映了在商业社会,人们更愿意把一些符号化的东西变成实用性较强的东西来表达情感,终究和“库拉”中不考虑实用价值的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库拉交换的主要目标是毫无实用性的物品交换而不是对不可缺少的或者实用物品的交换。库拉交易中两个人不会就等价问题进行商讨、讲价钱,严格遵守高度重视交易礼节。“伐乙古阿”不会被当做价值的标准或交换媒介,以特定的方式被拥有和展览,通过引起羡慕的方法,使得库拉物品具有了崇高的价值。

3.交换礼物的周期

在库拉贸易中,一个人一般都不会把一件物品保存一两年以上。即使这样,他还可能被讥讽为小家子气,而有些区域也因为太“慢”或太“难”交易而弄得名声不好。另一方面,一个人对经手的宝物只能短期保存,但仅是这种短暂的拥有就给他带来无上的光荣,他会向人们展示自己占有的宝物。因此,对于项圈和臂镯,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拥有它们所帶来的声誉正是它们的价值所在。

库拉交易一般是在一到两年进行一次大型航海贸易,按照固定周期进行交换,但是红包交换更多的是偶然性和随机性,如果彼此生活中有重大事件或礼仪的时候再进行交换,也是一种对人情关系的投资。

【参考文献】

[1]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M].张云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莫斯.礼物[M].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王俊杰.人类学视野中的礼物世界[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4]李伟民.红包、信任与制度[M].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5]苑国华.论“库拉圈”理论及其人类学意义[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6]顾伟列.村民交际中的人情伦理与互惠原则——上海张泽镇村民视野中的礼物馈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6):79.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包库拉
Who is your favorite Halloween character?谁是你最爱的万圣节角色?
大城市里的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