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城市水资源现状及水网建设探讨

2017-08-28高小芳

地下水 2017年4期
关键词:韩城市水河水网

高小芳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1)

韩城市水资源现状及水网建设探讨

高小芳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1)

全面系统的水网构建对增强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改善河湖水系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韩城市水系治理现状及存在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与水文化等问题的基础上,简述了水网构建总体思路及布局,并提出供水和防洪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水系管理信息化五大具体规划治理措施。

水系;连通;生态修复

1 区域水文概况

韩城市地处陕晋交界、关中平原东北隅,包括黄龙山区、浅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和川道、黄河漫滩区四种地貌类型,总土地面积1 621 km2,市域辖6镇2办(街道办),2015年全市总人口约40万人,全市生产总值311亿元,是陕西省计划单列市[1]。韩城境内河流较多,流程短、水量小,流向一般由西向东或由西北向东南而注入黄河。黄河一级支流有9条,均属季节性河流。境内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有4条 (分别为澽水河、芝水、盘河、凿开河)。韩城市自产水资源虽相对贫乏,然而入境水、岩溶水水量却十分丰富。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29亿 m3,人均占有自产水资源量323 m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全省平均水平的33%。

2 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韩城市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与自然条件限制的相互制约,凸显了一系列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与水文化问题。

2.1 供需矛盾突出,水源工程连通不够

韩城市境内蓄水工程少,9条入黄一级支流,仅有5条建有拦蓄工程,芝水河、凿开河两条年径流总量5 000万 m3的资源,尚待开发利用;近年来虽然建成了一些涝池、湖池,但雨水洪水调蓄能力远远不够;过境水、傍河水、岩溶水虽然丰富,但没有合理充分利用;水库淤积、设备老化、地下水位下降等各种原因导致供水能力衰减;用水量方面,农灌用水近5年虽稳中有降,但城市、工业需水增加较快,增加的供水能力远远跟不上用水增长需求,供需矛盾突出。

同时,水资源区域之间沟通不畅、调配能力不足,未能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总体安全保证程度和应急保障程度较低[2]。主要表现在一些区域的水源工程缺乏必要的输水连通工程,覆盖范围不够广,只能就近供水,影响效益的发挥;境内主要河流互不连通,不能发挥系统的补偿、调节、稳定作用,供水安全保障性低。

2.2 防洪减灾体系不完善

“十二五”期间,韩城市主要对澽水河、芝水、盘河三条入黄一级支流重点河段进行了防洪生态治理,防洪效益显著,但三条河流的其他河段以及其他黄河一级支流仍存在防洪隐患。部分河道设防段少甚至没有设防,部分河道段行洪断面因矿渣、垃圾随意倾倒被人为缩窄,影响正常行洪,需要进行综合治理。黄河小北干流具备修建控导及蓄滞洪区的地形条件,但现状由于控导、护岸工程少,黄河干流的分蓄洪能力仍然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管理洪水并使其资源化。

2.3 水环境及水生态恶化问题突出

韩城市现状污水收集并处理量占污水排放总量的59%,现状污水处理能力有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城镇发展建设严重不协调。澽水河、凿开河等河流水质的个别指标存在超标现象,部分河段生态水量不足甚至出现断流现象。

2.4 水景观缺乏规划,水文化体现不足

水景观缺乏连续性、系统性、整体性、多样性,美学与生态价值不能兼顾;过度人工化、城市化导致原有的自然风光和蕴含文化特色的水景观遭受破坏,河岸亲水性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导致水文化产品结构单一,水文化精品工程少,旅游设施明显不足。

为提升城市品味和形象,实现“区域中心、文化名城、生态美城、园林城市、黄河西岸明珠城市”,构建系统、科学的韩城市水网十分必要并且非常紧迫。

3 水网构建总体思路及具体布局分析

3.1 水网构建总体思路

韩城市水网构建以恢复韩城市水系基本功能,打造“纵横成网、河库相连、渠湖相通、湿地成片、湖泊镶嵌、绿树成荫”的水系格局,构建安全、健康、优美、智慧水系为总体目标。韩城市水网构建从保障韩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水安全、水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突出水生态文明建设主线,通过查清韩城市水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现状,改变传统的治水思路,“从单纯治水向系统治水、刚性治水向柔性治水、部门治水向协同治水的根本转变”,依托天然,仰仗人工,重在调蓄,利在沟通,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建设蓄引提工程、河湖连通、蓄滞洪区、生态补水、人工湿地、人工湖池及景观水面、海绵城市以及信息化管理等项目,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水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对洪水要管得住、留得下、用得上,尽可能“聚集水、留住水、涵养水、用好水”,以确保韩城市水安全,满足生态文明建设水需求[3]。

3.2 水网具体布局

以黄河干流及黄河4条主要支流(凿开河、盘河、澽水河、芝水河)形成的“四横一纵”天然水系为依托,结合已成的盘河、薛峰水库及灌区渠道,在建的引黄入城济澽、黄金水道,规划的林源水库、引凿济盘等工程,形成河连库、库连渠、渠连湖的 “四横三纵、三湖、八库、多点”骨干水系网络。

四横:凿开河、盘河、澽水河、芝水河

三纵:西部水系(盘河、薛峰水库灌区渠道、引凿济盘等连通工程)、中部水系(引黄入城济澽水系连通工程)、东部水系(黄金水道、黄河干流)

三湖:北湖、中湖、南湖

八库:薛峰水库、盘河水库、西南水库、赵家坡水库(已成4座)

林源水库、小迷川水库、候家峪水库、楼子河水库(规划4座)

多点:涝池、湖泊、湿地、水田、小型调蓄工程等。

4 水网规划及治理对策

4.1 供水和防洪安全保障措施

对已成的薛峰、盘河、西南等水库进行加坝增容,对禹门口抽黄工程进行改造;新建小迷川、侯家峪、楼子河、林源4座小型水库,以及引凿济盘、引黄入城济澽等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新增供水量7 000万 m3;建设林源水库等蓄洪水库,黄河西岸控导工程及下峪口、芝川滩2个蓄滞洪区,同时规划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项目,治理长度共134 km;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建设农村涝池290座,蓄滞洪容积145万 m3,提高雨水、洪水调蓄能力及“美丽乡村”建设。

4.2 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措施

完善污水收集管网设施;对排污口进行总体规划,搬迁、归并不合理的排污口;改扩建污水处理厂7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3万 t/d。开展薛峰水库、盘河水库、西南水库、赵家坡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对黄河湿地保护区、澽水国家湿地公园实施重点保护和修复,修复湿地面积65.7 km2;在澽水、芝水、黄河三河交汇口,西昝盘河、汶水、黄河三河交汇口新建湿地2处,保护湿地面积6.3 km2;新增入河排污口湿地8处;黄河滩区治理工程新增水稻、莲藕等水田面积8万亩,黄金水道水面面积达224万 m2。加快引黄入城济澽工程建设,新增生态水量540万 m3;规划三湖水生态体系,新增生态水面19.69万 m2,每年收集存续雨水、澽惠渠退水水量为774万 m3;新建再生水生态补水工程2处,年提供生态补水量1 205万 m3;建设排污口湿地共计8处,年净化水量1 493万 m3。总计可增加河湖生态水量4 011万 m3。西庄镇、龙门镇等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回灌,恢复和改善地下水资源和水环境。

4.3 水土保持措施

对澽水河、泌水河、凿开河、芝水、盘河、白矾河等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修建梯田、营造经济林、水保生态林、水保景观林、实施小型水保工程等,共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168 km2。

4.4 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措施

以“生态立市”为引领,秉承“以水带城、以城养水”的理念,以水道为灵脉,以道路和景观节点为骨架,以文化为灵魂,以绿化为血肉,形成“一心五廊”的水文化景观格局:

“一心”:以韩城市主城区景观水系为核心。北部景观区以展现现代城市形象为主、中部景观区以展现城市生态休憩地为主、南部景观区以展现城市历史文化为主。“五廊”:东部黄河沿岸生态廊道:建设禹门口滨河公园、黄河禹沙园,龙门大峡谷景区等景观,强化城区与黄河景观与生态资源之间的渗透与融合;黄河西岸土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以保护湿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开展现代农业观光工程、体育赛道工程、韩城城市公园建设工程、旅游开发等14个分项工程,支撑黄河沿岸生态经济带的全面崛起。中部百里长廊:自禹门口提黄引水入城,构建禹门引黄→北湖→中湖→南湖→护城河→澽水河→司马湖→黄河的自流、连通、健康的百里长廊水系布局。盘河、小曲沟、澽水河构建三条生态廊道:连通西部山区和黄河生态景观带,形成隔离各个城市组团的生态廊道,保障城市环境,引导城市有序增长。共新增景观水面21处、水面面积873 hm2。

表1 韩城市水网规划治理措施

4.5 水系管理信息化措施

进一步健全水系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建成统一、高效、智能信息管理平台。韩城市水网规划治理措施见表1。

5 结语

韩城市水网治理措施实施后,韩城市将形成“四横三纵、三湖、八库、多点”柔性水网,安全、健康、优美、智慧的水系基本建立。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功能完备的防洪体系基本建立,河湖水质明显改善,实现韩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共形成水面873 hm2,湿地74 km2,最终呈现“泉源润大地、一水谱九曲、河流成网络、湖塘缀其间、碧水浮韩城”的新景象。韩城市水网构建的思路对于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韩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R].韩城.韩城市水务局.2014.5.

[2]韩城市引黄入城济澽水系连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西安.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2016.4.

[3]冯缠利,等.陕西秦岭北麓水生态治理规划思路研究[J].陕西水利.2017(1):21-23.

2017-03-22

高小芳(1985-),女,山西吕梁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规划及设计方面工作。

TV213.9

B

1004-1184(2017)04-0146-02

猜你喜欢

韩城市水河水网
韩城市:首次自主采集市“两会”影像资料
我爱家乡的宜水河
水网藻生长及铀对其生长影响的模型构建
韩城市文化馆:韩城市文化馆新馆正式开馆
韩城市文化馆“云上幸福年”韩城市首届网络春晚成功举办
鉴水河之歌
我的水河
我的洣水河
●山西加快推进县域小水网配套建设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