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课堂在思品课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2017-08-26杨东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生活

杨东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与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以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寻找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传授学生知识,探究 “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 “生活化”课堂的诠释

“生活化”课堂,即是在思品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面向学生生活,将书本外、课堂外正在发生的鲜活的事例引入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资源,传授学生知识,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生活化课堂,既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同时又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且生活化课堂本身也有着很深的理论渊源。首先,新课标认为,思想品德课应该成为引领学生进入生活的桥梁,而学生有意义的生活经验是正是新课程的逻辑起点;其次,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教科书应该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还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刘次林先生在《幸福教育论》中也说“教育是让人社会化,但不是成人化,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尽快逃离生活,而是使他们作为一个完全的人尽情地享受人生”。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既是继承了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适应了当代社会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 实施“生活化”课堂的重要性

“生活化”課堂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生活化”课堂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而“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提倡的是动态的构建性的、过程性的知识观,强调了知识的过程性,强调了活动的构建功能,这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思维水平,符合现代认知的心理学。学习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这一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而富有兴趣。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正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优势,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

“生活化”课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生活化”课堂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建构活动课堂,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和内化,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 实施“生活化”课堂的一些建议

1. 捕捉生活场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捕捉生活场景”即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科的知识的特点,通过挖掘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关联点,选取适当的生活场景,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这即需要教师自身的较高的专业素养,还需要较强的洞察能力。

比如在讲授八年级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时,恰逢学校组织举办班级篮球赛,结合学生在运动场上的表现,教师通过视频回放,让学生回顾他们的表现,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的对待比赛,如何更好的实现合作,特别是有一两个班级因为篮球赛而引发了一些不愉快的争执,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这一现象,在讨论总结中升华,让学生对良性竞争有了深入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竞争意识。

2. 引入生活化情境,分析情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生活化情境是具有社会化活动的场景缩影,以生活中的点滴,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通过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引导,剖析学生身上的问题或者是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的问题,通过运用认知冲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实现释疑解惑,发展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辩证性。

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如何让学生辩证看待网络交友的利与弊,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呢?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引入了学生身边这样的情境:播放班级同学运用网络解决学习难题的视频。让学生讨论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①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交流方式和互动手段,加强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②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扩大交往的对象和范围;③可以开阔视野、学习新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反思,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都在合理利用网络。播放学生沉迷游戏和在网络上当受骗的视频。让学生继续探讨,网络带给我们哪些坏处?①容易造成迷恋网络心理,可能导致上网成瘾,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甚至诱发犯罪。②造成精神荒颓废、荒废学业;③部分网站和上网者传播黄色、淫秽的资料;④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等。

3. 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集体意识

小组合作讨论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基本的课堂组织形式,是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通过讨论进行对问题的澄清进而解决问题,这需要教师设置合理的探究讨论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合作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更可以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比如,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环节:谈谈你对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点的理解?具体而言:举例哪些中华文化体现了“博大”,以及你认为它“博大”的理由。举例来体现中华文化的“精深”?列举出有哪些文化延绵不断?并说说为什么会延绵不断?

为让学生的讨论有据可依,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经历了“讨论—筛选—归纳—总结”的过程,最终形成了精彩纷呈的发言稿。小组协作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合作能力。此外,在筛选和归纳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甄别和判断,提高了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