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西方文明的摇篮中徜徉

2017-08-26叶治安

上海城市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卫城雅典古希腊

叶治安

摘要:从社会进步的角度上来说,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对人类的贡献堪称彪炳千秋,尤其是柏拉图,不仅创建了雅典学院,而且所制定的两条“办学方针”——开放性的研讨学风和以数学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奠定了日后西方,乃至世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谈哲学言必称希腊”遭非议,可是说卫城必提雅典則是没有异议的,因为雅典卫城是一种象征,它不仅是希腊国家在旅游上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更重要的是,雅典卫城已成为古希腊文明的代名词,它对西方现代文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30多年前,我的一位美国朋友对我说:你想了解美国,先要了解英国;你想了解英国,先要了解希腊。我明白他的意思,因为西方文明的源泉是古希腊,凡是有史料记载的文学、科技、艺术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所以,去希腊是我的夙愿。

一、雅典

从历史地理的角度上来定义,古希腊并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称谓。就今天的地理位置来看,欧洲东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的群岛,以及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西部和西西里岛东部都是古希腊地区,所以今天的希腊共和国和古希腊并不完全等同。但是,无论古希腊还是今天的希腊共和国,雅典却一直是这个地区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如果说哲学是人类文明的一块大基石,那么雅典就是这块基石的西半部,因为欧洲哲学发轫于此。以前曾有大人物斥“谈哲学言必称希腊”是数典忘祖,所以就把这话作贬义语用,今日看来未必如此,从人类史的发展轨迹去审视,今天人类社会主要的文明成就即承袭于古希腊文明,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我从卫城下来之后,立马前去拜谒雅典学院,因为它是我心目中的圣地。严格地说,今天位于PANEPISTIMIOU路上的雅典学院应该是希腊国家科学院,和柏拉图在公元前385年创办的雅典学院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虽然雅典学院在世长达近千年,但自从被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大帝在公元529年强行关闭之后,雅典学院就已经不存在了。世人对这所古代最伟大学校所有的美好想象,全部来自拉斐尔为梵蒂冈创作的绝世名画《雅典学院》。在这幅巨作中,拉斐尔把自古希腊文明以来的50多位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齐聚一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第欧根尼……以此讴歌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据说拉斐尔创作此画时只有26岁,这令我既惊诧又钦羡,不仅是因为他的艺术天分,还有他在人文素养方面的造诣。

今天的雅典学院与雅典大学、国家图书馆并肩而立,是希腊“新古典主义三部曲”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表示对先贤的崇尚,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座雕像矗立在雅典学院大门前广场的两侧,从社会进步的角度上来说,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对人类的贡献堪称彪炳千秋,尤其是柏拉图,他老人家不仅创建了雅典学院,而且所制定的两条“办学方针”——开放性的研讨学风和以数学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奠定了日后西方,乃至世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柏拉图在雅典学院门楣上镌刻的警句:不习几何者不得入内!这对今天急功近利的商业社会来说不能理解。实际上在古希腊,几何学既不是理科课程,也不是文科课程,它属于政治范畴内的一门德育课,同时被认为是培养人逻辑思维的经典课程。窃以为古代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像雅典学院那样伟大的学校,并非我们的先贤思维和智力水准不够,而是没有像柏拉图那样制定正确的“办学方针”,从稷下学宫一直到今天的高等学府,两千多年来无以计数的教育家把功夫都用到“学而优则仕”上去了,而把对真理的探求抛到九霄云外。我这儿顺便提一下,清华被铸入校徽的文字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哈佛被铸入校徽的文字是“Veritas”,它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真理”。自强不息当然很好,厚德载物更好,但与追求“Veritas”相比,学堂,乃至人类社会,更需要哪一个呢?

不管是雅典学院还是雅典大学,都不能进去“一睹芳容”。雅典大学的那位门卫很有礼貌地对我说:“很抱歉,先生,这儿暂时不向公众开放。尽管你是远方来客,我也不能违反规定。”这令我有点扫兴!

我们在雅典的第一天旅行,可谓是喜忧参半——8月14日深夜我们抵达雅典,8月15日是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圣母安息日,这在西方多数国家被定为公共假日,所以大部分社会商业服务都歇业了。我们转了几条街,也找不到一家吃饭的餐馆,后来总算看到一家冰淇淋铺子,只能用这玩意儿来充饥了。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因为是公共假日,所以景点全都免费开放,卫城12欧元、宙斯神庙2欧元等都免了,这可是个大红包!

二、两座卫城

(一)雅典卫城

“卫城”一词源于西方,但并非专指雅典卫城,因为古希腊城邦国家都建有卫城。我有时臆想,欧洲国家在中世纪时建有很多城堡,是否属于是古希腊城邦国家卫城的延伸?但不管历史事实究竟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些建筑都有兵器时代的特征。

“谈哲学言必称希腊”遭非议,可是说卫城必提雅典则是没有异议的,因为雅典卫城是一种象征,它不仅是希腊国家在旅游上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更重要的是,雅典卫城已成为古希腊文明的代名词,它对西方现代文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有关雅典卫城的争议却从来没有间断过……

按西方主流史学的记载,雅典卫城建于公元前580年,但史前及古典希腊并不是一个国家,它既没有任何可信的年代记载,也没有非神话传说的成文史,有关卫城和神庙的说法都源自近代西方史家的主观推测,所以就这一点上广受学界质疑。孟德斯鸠曾说,那时的雅典是一个仅有2万人的小城,不知从哪里获得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筑这么一个大工程?也不明白小城中的2万公民要这么多宏大的剧场、音乐厅作什么用?圣哲的话,由不得你不信!

但是我在雅典也听到了反驳的声音:作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城邦在全盛时期的领土面积约有1 600平方千米,人口25万,而别的城邦超过10万人口的几乎没有。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希波战争中,希腊人击溃了波斯的侵略,战后即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元老院、剧场、俱乐部、画廊、旅馆、商场、船埠和体育场等公共建筑物都是那个时期的杰作,而在所有的建设成果中,最杰出的就是卫城。这是国家史料记载,也由不得你不信!

孰是孰非?该信谁的呢?

(二)迈锡尼卫城

我对迈锡尼文明的点滴了解,来自求学时老师讲解的欧洲古典文学,其中埃斯库罗斯悲剧中弑女、弑夫、弑母的故事令我很惊怵,也很难接受。后来对迈锡尼文明有更进一步的知晓,则是看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这位被誉称为“世界上最伟大史学家”对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的叙述使我获益匪浅。

按历史年表,迈锡尼卫城的资格比雅典卫城老多了。早在公元前1200年,迈锡尼卫城就已问世,后因阿伽门农远征特洛伊长达10年,导致元气大伤,迈锡尼文明就此陷入衰败。等到被多利亚人灭亡,迈锡尼卫城竟倒退到没有城市、没有商业,甚至没有文字的原始状态,史称这一段历史为“黑暗时代”。尽管如此,迈锡尼卫城曾经有过的辉煌并没有湮灭,《荷马史诗》中的一些传说经考证,印证了其文明的繁华进程。但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迈锡尼卫城遗址还是留下了诸多不解之谜,其中最著名的是入口处的“狮子门”,那是被嵌入一对重约20吨的巨大石狮的城门。在阿基米德还没发现杠杆原理前,那两块20吨的大石头是如何被放到门上去的呢?而且迈锡尼卫城建城用的石块大小雷同,四周却无切割痕迹,建造方法类似埃及金字塔。怎么做到的呢?很多考古学家因而戏言,如果不是“外星人的协助”,迈锡尼人很难成就此等伟业。

我在迈锡尼卫城遗址博物馆里看到举世闻名的“阿伽门农金色面具”,但据我所知,此物现收藏于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的迈锡尼室,是镇馆之宝。在这儿的是仿制品还是正在搞巡回展览?后者不大可能。我还知道,金色面具虽冠名阿伽门农,但经考证鉴定,这面具的历史比阿伽门农在世的年代要早500年左右。

去迈锡尼文明遗址不太容易,从雅典乘坐公共巴士,要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乡间道路上爬行老半天才能到达目的地。迈锡尼文明遗址门票每张4欧元。买票时,那个售票小姐对我们说,以前来此处的亚洲游客中日本人居多,后来是韩国人,现在中国人也来了,但还很少。像今天,整个游览景区就你们3个中国人。旅游人次的多寡,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正比。像我这样的角色也能跑来一睹迈锡尼文明遗址,证明我们中国的社会经济真是进步不少了。

责任编辑:施 煜

猜你喜欢

卫城雅典古希腊
第44届COSPAR大会将在雅典召开
庚子战疫歌
雅典学院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浅谈雅典卫城及其建筑形式
卫城之光
关于导演古希腊戏剧的思考
穿着防弹衣去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