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17-08-25江新荷

速读·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

江新荷

摘 要: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我国教育就有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能型人才。而数学教育的有效落实,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数字知识逻辑性较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无疑就增加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所以造成我国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较低,本文对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引言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长,很多高年级的数学教师,一时之间不能改变教学观念,对于新课改的要求落实较差,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单一古板的教学模式,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且由于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学习效果也就不佳。突破这种窘境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贯彻“以生为本”的原则,回归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切实保障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由此来看,要想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使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意义,从而以最大的兴趣和热情来进行数学学习。如在学习《找最小公倍数》时,由于教材中的案例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因此设计“找两个人的共同休息日”的活动,建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学习公倍数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先写出几个数,如4和6的倍數,找出公有的倍数后,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再开展“找两个人的共同休息日”的活动,让学生在老师发放的月历上找到日期,再让学生观察找出的日期数,通过逐步地引导,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保护个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挥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常快速,对于人才的要求越发的严格,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的显露出疲态。国家相关部门针对我国的教育现状,再结合我国国情,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在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千奇百怪的思维和反应,并对其进行积极的鼓励,使学生打开思索的大门,同时教师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各类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例如,在讲解“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时,如果教师只是根据课本内容,给学生讲解知识,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问题。如“我国已经拥有世界遗产30处,其中文化遗产占7/10,自然遗产占2/15,其他遗产占1/6,则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共有多少处?”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先以(30×2/15)得出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共有多少处,再以(30×7/10)得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共有多少处,再让两者相加。在教学中,教师先询问学生应该如何解答,或者谁有其他不同的解答方法,有学生则可能提出30×(2/15+7/10)的解题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打开,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去解决问题,这能够促进学生个性思维和独特见解的发展,对于提高学生创造性以及课堂氛围均具有积极意义。

四、加强协作,强调课堂交流共享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承载者,两者是站在同等的地位上发展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相合作、互相配合、互相沟通,才可以有效的落实数学教育。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索能力,但通常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在学习探究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承担与其兴趣、能力相匹配的任务,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获得合作学习的较佳效果。如在学习《分数与除法》时,提出“一条2米长的彩带,如果截成每段长1/3米的彩带,则可以截几段?”问题,采取分组验证的方法,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通过问题的引导,促使学生逐步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等于乘以分数的倒数”的猜想,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截、动手画,分组验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己解决问题,各小组得出答案后进行交流,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验证猜想,在交流中促进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共享数学思考多样化的特点,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算法,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过猜想—验证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互相交流中还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合作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五、注重迁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实践能够促使知识进一步内化,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亲身体验,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所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对迁移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更为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六、结语

总之,要想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严格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打开智慧的大门,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志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5,(03):46-47.

[2]甘庆军.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华夏教师,2014,(12):66-67.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