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五年级感恩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7-08-24张陈艳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亲情子女学会

张陈艳

[摘 要]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然而学生的感恩之心的现状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尤其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有些开始叛逆了。不懂得父母的付出和感恩,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是这个阶段养成的,这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关键词]感恩教育五年级策略

一、针对五年级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意义

前段时间,我校五年级567人进行了感恩教育的调查测试。结果显示: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3%。而我在批改以爱心为题的作文时,只有极少数学生写到父母对子女的爱。就在叹息与无奈之余,也不禁想问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一点都不懂得感恩呢?”所以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通过对五年级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唤醒他们的感恩意识,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树立感恩情怀,怀有感激之心去对待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然,爱社会,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我想现在的有些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与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父母缺乏对教育的正确理解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教育的正确理解,受传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许多父母的教育理念还是认为分数决定一切,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

2.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现在许多孩子对于父母的辛劳一无所知,却受到社会上追求奢华、虚荣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孩子甚至做出伤害亲人的事情,在电视杂志上也屡见不鲜,这是让我们感到悲哀的,同时也是值得引起我们反思的。

3.学校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

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孩子的人格教育。缺乏对孩子人格的正确引导教育,让智力教育与人格教育出现了脱离现象,使得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他们的心里,分数才是自己唯一的追求,而对于有恩于自己的父母、师长,他们没有任何的感激之情。

三、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

作为学校,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明白亲情的流失与亲情教育的失位与学生的感恩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认为学校应根据这些特点,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亲情教育和感恩意识的培养。

1.培育感恩意识

学校德育部门和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会课等形式讲亲情的理论知识,最起码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优越生活,给我们创造了受教育的条件,在我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要使他们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对自己的关爱,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

2.进行亲情熏陶

“德育无闲人,人人都育人。”课任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学资源,找到切入点,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亲情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亲情赞歌,应引导学生好好赏析,进行亲情熏陶,激发他们的人生感悟。

3.实施感恩行动

学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学校可从以下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

(1)作亲情观察。我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每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自己失败时的鼓励等无不体现父母的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并要求记下来或写感受。

(2)作亲情沟通。父母与子女产生代沟,很大程度上是两者缺少沟通,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童年,父母的工作情况,父母的爱好等。了解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父母所做的事,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良苦用心。

(3)作亲情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孩子是永远报答不了的,但可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事,作为对父母亲情的点滴回报。如:在父母下班回家时帮他们拿鞋子,倒杯热气腾腾的茶;在他们累时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大人在烧菜时,及时地送上碗碟等。

四、本年度实施感恩教育的活动安排

1.感恩大自然,乐于实践

(1)组织学生进行野炊活动,让学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2)植树节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

(3)给野生动物小鸟做窝,买鱼苗放鱼苗活动。

2.感恩社会,帮助他人

(1)结合“五一”、“十一”长假,同学们纷纷走进了社区、幼儿园、敬老院和福利院,开展小队活动,让同学们从学校走入社会这所大课堂,并在其中学会求知、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2)结合“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举行义卖旧书本、红领巾活动,义卖所得全部纳入学校爱心基金,用于帮助身边困难的伙伴,使同学们在奉献自我中学会感恩社会,帮助他人。

(3)每周一,利用升旗仪式作题为《学会感恩,做真正快乐的人》的国旗下讲话。

3.感恩父母,学会回报

(1)结合母亲节、父亲节,少先队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同学设计一份感恩活动方案,并付诸实践。

(2)自己动手,给妈妈准备制作一件小礼物,送上对妈妈的祝福。

(3)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爱好,问问父母有什么心愿,陪父母一起做一件家务。

(4)以“学会感恩”为主题开展征文和手抄報评比,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流展示。

五、结语

总之,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投身到感恩教育中,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点亮学生感恩的心灯,让学生从关爱亲人做起,进而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

参考文献:

[1]郝振君、苏亮亮.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5(8).

[2]邵珠玲.感恩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1).

[3]马祥甸.美韩感恩文化特征及其对我国感恩教育的启示[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猜你喜欢

亲情子女学会
永不凋零的亲情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学会尊重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