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惠州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实践与探索

2017-08-24陆哲梅周海燕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4期
关键词:建设

陆哲梅+周海燕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得以融入并发挥作用。园林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项目,承载着海绵城市水系统的调节功能。本文站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角度上,分析了园林绿地的应用和实践。

关键词:园林景观绿地;海绵体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182

引言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惠州市陆地面积1.12万km2,占珠三角的1/4。毗邻深圳市、广州市、香港等地。常年降雨量大,7、8月份惠州降雨较多,年降水量2200mm。东江以及支流西枝江横贯市内,市区水库容量已超过16亿m3,是供给深圳、广州、香港等地的主要水源。境内有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约34条,可进行集雨,总体长度约有1500km。

1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和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大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城市“病”,如洪涝频发、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径流污染严重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不透水路面的面积显著增加,雨水得不到及时的排除,遇到大雨在路面上迅速积聚,便造成了城市内涝。2013年召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并指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是从国家层面最早提出来的海绵城市的表述。到2015年,我国正式出台海绵城市的指导意见,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定义了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绿地和道路、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的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2016年6月广东省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作为指导本省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投资,践行海绵体城市建设理念实施的指导意见。

2 海绵城市建设的园林绿地景观建设与实践分析

园林绿地作为海绵城市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并践行城市的建设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原则,园林绿地的规划,最主要的是通过园林绿地,实现海绵城市的优质建设,保障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平衡,在不影响城市发展的同时,确保了在城市建设中自然水文的稳定性,减少出现城市内涝和雨水超标[1]。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建设项目之一,园林绿地调节着海绵城市水体系统的建设,调控着海绵体城市的运营[4]。惠州园林建设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2015年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由82个城市和地区以及10个国外城市参展。惠州市参展项目“惠州园”获得综合金奖、植物配置优秀奖、优质工程大奖、室外展园综合金奖、最佳展园建设奖、建筑小品优秀奖、最佳设计奖、优秀组织奖等10多个大奖。在“惠州园”的建设中充分融汇贯通应用了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以岭南传统造园手法打造惠州园,有机的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展现出了惠州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观特色。

2.1 绿地层次的规划

园林绿地规划承载着海绵城市的建设思想。海绵城市建设提倡“渗、滞、蓄、净、用、排”,海绵体城市的建设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绿地的建设来实现[2]。海绵体城市建设中首要工作是确定好园林景观绿地的规划使用面积,以此来达到园林景观绿地质量的改善,使其符合海绵体城市建设的要求。园林景观绿地中的绿量越多就越能够提高绿地滞留和蓄水的能力,就更能使绿地海绵体功能发挥。在绿地的用量中提出了绿地的使用面积和绿地内层次的方式控制。园林景观绿地在空间的层次上绿地具有蓄水、调节的作用,从上至下可分为3个层次,冠层的滞留,绿地景观中乔木的冠层,可滞留雨水较多,具有高效蓄水的作用,因此尽量的增加乔木的覆盖率(乔木覆盖率≥70%),培植较多而密集的喬木叶片,以提高滞留雨水的能力;地表土壤的疏导渗透,影响到海绵体城市的建设效果的还包括有园林景观绿地的土壤状态,表土疏导渗透的流量和速率等。土壤状态能够决定雨水疏导渗透的方式,如表层土壤疏导渗透不当就会影响对雨水在地面上的状态,可导致径流雨水增加。增加地表植物的层次,植物根系生长旺盛可固定雨水;根系间的滞留,园林景观绿地植物根系活力发达,可增加雨水的疏渗量。

“惠州园”植物设置错落有致,外围设置本土耐生中高乔木品种,园路两侧设置灌木和花卉植物,形成不同层次植物配置,在湖边设置水生植物,在岸边沿湖放置景石,增加景观效果的同时也可以缓冲雨水冲刷带来的泥沙。暗埋导流沟,引导雨水排入湖中,高效蓄水的同时建少了表土的流失。

2.2 园林景观建设的绿地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主要表现在绿地的地形、水体、下沉式绿地这3方面,在绿地的地形地貌建设中,先要将原始的植被和地貌保护好,以此为基础对绿地进行规划设计,可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的“海绵体”控制绿地地形,适度的改造绿地周围的各种形式的水体,设计出小型的拦水坝疏导或滞留动态雨水,园林景观园路的地形设计中,为便于雨水排渗,平台可高于绿地;绿地中水体设计提倡减流降峰,可建设景观蓄水型小坝,可建成水体景观,园林景观绿地的洼地、园路,均要考虑到周边如何安置排水系统,可根据实际景观状况,适当增加一些地下的蓄水池;园林景观绿地下沉式常表现为下凹或低地势状态,绿地总体景观高度需高过硬质化的地面,一般情况下以5~25cm为准,要在景观绿地和硬质化地面的之间设置雨水的溢流出口。下沉式的景观绿地建设当中重要的是植物和土壤的相互配置,黏性较大的土壤要经过特殊土壤改良,改良后的土壤应该具有透水疏松的特性,并达到疏松渗透的标准,如遇到雨水浸泡的状态,可栽种两栖式的植物,适应雨水来临时短期被水淹的状态[4]。

“惠州园”内在整个规划地的中间贯穿设计有一个人工湖,该湖水净化技术采用了目前国际领先、并获得多项专利技术的全生态型自净水体生态系统构建的技术。无需换水,无需净化装置,只通过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等水体生态系统成员的相互作用,就能达到自净,打造出了自我修复净化的水体景观,并可以收集全园所有的雨水。该水体自净生态系统已在惠州市多个公园进行了试点,经过近几年的试点试验,水体自净系统稳定,后续经过专业养护后可持续达到平均1.5m内清澈见底的效果。同时,在西南角落设置一地下水池,与“小西湖”相通,当小西湖收集雨水超过一定程度会自动排入水池,起到自动收纳多余雨水的作用,在干旱的时间可以用水泵取水进行绿化用水。“惠州园”巧妙的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园中并进行了生态净化,既美化了景观又环保。

2.3 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生态型铺装

园林景观中绿地的生态型铺装也是一种海绵体城市建设的表现方式,生态型铺装可改善大雨后径流问题,吸收纳藏更多的雨水。如:可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铺装设计,形成海绵城市的地面[3]。园林景观绿化中的海绵体城市建设,在园林景观生态型铺装应用最多的是水体和堤岸的覆盖,借助于人工的修建方式,采取植树景观营造的方式,提倡应用自然生态型铺装。

“惠州园”设计中,主要园路铺装材料选用二次回收的红砖,不仅起到环保节约作用,也更加透水,使得雨水更好的渗透排入湖中。“惠州园”体现出了惠州“山川秀邃,五湖环城,景色宜人”的地域风貌特点,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更好的将可持续性发挥出来,成为一个经典案例被推广应用。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海绵体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分析,海绵体城市建设可以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建设与水体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作用相互,使得城市水体资源压力得到较好的缓解、从而使城市的水资源储蓄功能提高,使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减少城市内涝。我们通过对惠州实践海绵城市建设的案例进行分析中发现,在当前的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仍然需要不断深入探索和完善,挖掘生态景观建设和海绵体建设的融合,改善生态建设中水环境,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一定借鉴和支撑,促进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乔松.海绵城市与园林规划建设[J].园林,2015(07):36-41.

[2]季冬兰,李婷,甄斌.武汉园林绿地中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J].华中建筑,2015(09):125-127.

[3]马华青.海绵城市建设途径研究——以园林绿化建设为例[J].林业科技通讯,2015(09):62-63.

[4]胡楠,李雄,戈晓宇.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J].中国园林,2015(06):21-25.

作者简介:周海燕(1979-),女,植物学专业,博士;陆哲梅(1975-),女,园林工程师,项目经理。

猜你喜欢

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
野三化冶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