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扬琴演奏中“松”与“紧”

2017-08-24郭那那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扬琴身心演奏者

[摘 要]扬琴演奏是一种全身各部位协调的击弦运动,其中“紧”与“松”是一对矛盾体,二者的关系并有效地投入到练习直接关系到演奏效果的好坏。本文将从扬琴演奏中“松”与“紧”的辩证关系、扬琴演奏中“松”与“紧”的技术及心理分析、扬琴演奏中如何“松”与“紧”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旨在帮助演奏者确立最佳演奏状态,获取力的支持,提高演奏水平。

[关键词]扬琴演奏;“松”与“紧”;交换关系

一、扬琴演奏中“松”与“紧”的辩证关系

扬琴演奏,是“用力”与“放松”的一种击弦循环过程。弹力正是通过肌肉收缩与放松,共同作用于琴弦的结果。收缩其实是“紧”的代名词,而放松实际是“弛”的同义语,“一紧一弛”诠释了击弦循环的全过程。没有紧就没有弛,反之,没有弛就没有紧。“用力”与“放松”虽然对立,但不可能独立存在。所谓“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柔中有刚,刚中有柔”,都是源于这一道理。“用力”与“放松”两者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辨证关系。

“紧”是指中等程度的张力或持续短收缩的一种机械活动,人类之所以能采取各种的姿态并保持适度的张力状态,就是由于紧张的缘故。而扬琴演奏中的过度紧张是指人的某些部位由于过度用力变得僵硬,在扬琴演奏中这种过度紧张会与琴之间产生不和谐,使原来自然的重量成为了人为的压力,演奏出来的声音就会变得很刺耳。

扬琴演奏中的“松”,是指指、腕、臂及整个身体的松弛调整,是肌肉的放松,是浑身各部位自然协调的一种状态。扬琴演奏是靠左右手运动进行敲击,因此在击弦的过程中不可能处于绝对松弛状态。

扬琴演奏是人体肌肉活动方式之一,因此肌肉“紧”是必然的,但是不管“紧”或是“松”都要适度。必要的“紧”是应该存在的,但是过了一定量的“紧”就会导致一定的错误。相应的,“松”也应该掌握度的规律,过多的“松”就會破坏原来应该有的平衡,过度的“松”好比不加任何限定的自由,这在扬琴演奏中的弊端可想而知。

如此看来,扬琴演奏中的“松”与“紧”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两者既是对立着的两个事物,又共存于同个统一体之中。它们既是相互冲突、排斥的,又是彼此渗透、制约的。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去研究其中一个,也不能将任何一个方面绝对化。

二、扬琴演奏中“松”与“紧”的技术及心理分析

对于紧张与放松状态的理解,我认为我们可以结合生活来明晰,这就好比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当你的身体保持在行走的状态时,你的身心一定是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因为是肌肉的紧张带动了我们的行走,而身姿的保持也是身心保持紧张的一种状态,若是身心过于放松,我相信我们的行走必然不会好看,甚至会出现磕磕绊绊。那么,在扬琴演奏中道理同样如此,演奏者在弹奏时身心必定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中,而全身放松是无法进行演奏的,换言之,我在这里所要强调的“紧”与“松”并非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与此同时在扬琴演奏中,“紧”与“松”往往也是循环交替出现,这样才衍生出了弹奏的轻重缓急,旋律的此起彼伏。

“松”是扬琴演奏的首要条件,是正确把握其它扬琴演奏技巧的根本。扬琴演奏中的“松”是一种积极的休息状态,是相对于“紧”而言的,不是绝对的“松”。如果不“松”,演奏中身体各部位就会很僵硬,关节也暗中用力,力量就无法集中到琴键头上,自然就不会有流畅的演奏效果,严重时还会导致断弦,发音生硬或虚无缥缈,无法演奏,不等演奏完力量就用完了,长此以往,还会导致肩、臂、手腕等酸痛,以至于形成肌肉劳损。所以,演奏中的“松”,就是瞬间用力与及时放松的频繁交替,控制好相对的“松”才是扬琴演奏的最佳状态。

一张一弛的动作交替加上各种变形就成为了演奏技法,完全处于理论上的绝对松弛便不可能完成动作的转换,而我们要做的,正是在这种松紧交替的演奏状态基础上,如何保证不过多的受到“紧”因素的影响。

扬琴演奏中的“紧”与“松”,是每一位扬琴演奏者都需要去清晰认识与面对的“门槛”,这两种情绪看似对立,却又需要将其融合到扬琴演奏之中,那么如何做就是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对于很多教育者而言,无论是技术性的训练,还是音乐性的培养,都能够通过一些具象的手段去训练与实现。

其实克服这些因素的方法也很简单,对于技术上的不自信问题,演奏者就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训练,避免因为技术上的不熟练影响到演奏者心理情绪。因此,就需要演奏者在技术上不断加强训练,通过技术来掌控好自身的“紧”与“松”的心理情绪,让扬琴演奏呈现更好的效果。比如说,演奏者针对自己的指、腕、肘、肩等演奏部位进行加强训练。老师在教学中会要求学习者保持手型,其目的就是希望学习者能够在科学的手型下保持手指在相对“紧”与“松”的状态中完成敲击琴键的动作,否则手指都无法掌控的话,又如何能够弹好扬琴。而手腕就需要保持一种弹性的状态自然稳定地随着手臂的运动带动手指进行弹奏,那么手腕也需要保持一种相对“松”的状态,进而肘、肩的道理同样如此,只有演奏部位都能够在相对“紧”与“松”的状态下,扬琴弹奏才能够顺畅进行。那么具体到针对性练习的时候,通过有针对性地训练帮助自己理解“紧”与“松”的交替与状态。

参考文献:

[1]刘达章:《扬琴演奏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年9月,北京第1版 .

[2]吴顺章:论扬琴演奏中力的运筹、释放、流动[J].中国音乐,2002年3月.

作者简介:郭那那(1992-),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扬琴身心演奏者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克服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