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的运用

2017-08-24余军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策略分析物理教学

余军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现代化教育方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现代化教育方式是教师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实践的课题。本文以中职物理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说明如何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强调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中职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促进中职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教育;物理教学;策略分析

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丰富物理教学形式和内容,尤其是在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阶段,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促进中职教育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还能够将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物理现象呈现出来,让物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并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中职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需要遵循的原则

1.辅助性原则

将信息技术融合进物理教学中,能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这一学科,破除传统课堂对学生的无形束缚,将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加以对待,激发学生的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但教师必须注意,尽管信息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和作用,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到的是辅助性作用。也即使用信息技术须遵循辅助性原则,信息技术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工具,只起辅助性作用,课堂教学须始终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反而会阻碍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科学性原则

科学使用信息技术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主要包括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保证物理概念与知识的正确性与客观性,向学生展示的物理规律有着正确的时间顺序和客观的物理事实。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具体的物理现象,大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如用电子计算机动态模拟α粒子散射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但在进行物理试验时其场景设置与模拟过程更需要注重科学性,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也要注意科学的使用方法,若是不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合理的教学方式,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中职物理教学的策略分析

1.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多是初中毕业生,在文化程度方面基本上是初中知识水平,而且年龄基本处于15-18岁之间,身心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较为理性的思维,发展不稳定和不平衡是因此,要理解抽象难懂的物理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课堂的枯燥乏味使得學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耐心。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物理教学中,能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解剖物理现象发生的原因与过程,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增添魅力。

如以《机械振动》的教学为例,单纯依靠教材的内容介绍与教师的讲解,是不容易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运动原理的,如机械运动、简谐运动、简谐波、机械波等。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形象的物理试验能够形象模拟其运动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介绍简谐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弹簧振子的运动方式,培养学生建立理想化模型的能力。在解决问题如何证明一个物体的振动是简谐运动时,以直观教学为突破口,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与列表对比,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现象中寻找共同的特征,并使用PPT版书进行过程的演示,与学生共同总结简谐运动的规律。

2.通过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发现和提出一个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通过自身的探索解决一个问题才是最终的目的,这个过程是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感受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增强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教师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地整合,凸显教学的重难点,并通过有意无意的举动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播放技术创设虚拟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帮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

以《电场》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并结合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向学生解释电场的概念和含义。由于电场是电荷相互作用的产生原因,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用方法加以计量,因此,学生理解起来会受阻。如在说明电场的强度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电场强度是矢量,怎样表示电场的方向?然后带领学生运用多媒体试验技术进行观察、分析,将检验电荷放入点电荷的电场中某点,讨论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判断其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得出该店场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较容易明白电场中某一点处的电场强度E是唯一的,它的大小和方向与放入改点电荷q无关,它决定于电场的原电荷及空间位置,电场中没一点对应着的电场强度与是否放入电荷无关。依靠进一步的理解与深化,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式E=F/q和E=KQ/r2的区别和联系。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试验整个过程,能够在增强体验与感受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搞清楚一些物理公式的来龙去脉,十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推导能力和锻炼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之,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须注重遵循辅助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网络型物理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展现物理知识的原理和现象,使用海量的网络资源,与先进的通讯设备创建信息网络交流平台,如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号与学生建立有效的联系,在网络平台中与学生分享教学经验,传授物理知识学习技巧,将课堂知识进行有效延伸,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素芬.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培训,2016(18):198-198.

[2]贺小平.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物理教学融合应用研究[J].科研,2016(7):00059-00059.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策略分析物理教学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