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陕北民歌的重要性

2017-08-24安永明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陕北民歌民族声乐教学

安永明

[摘 要]民族声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音乐艺术,民族声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的文化和内涵。在众多的民族音乐中,陕北民歌因其超高的辨识度脱颖而出,成为了众多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典范。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应当注重民族音乐的特色,不能一味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在演唱上要强调自然真挚的歌唱方式,注重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本文对陕北民歌的风格和内容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陕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陕北民歌

如今全球经济和文化正在处于不断交流和碰撞的时期,在此之下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在高校的民族声乐教育中历经了长时间的改革和实践。如今全球都越来越注重文化的特色和多元化,我国的民族声乐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此基础之上,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也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陕北民歌的风格和内容

我国传统民歌并没有淹没在我国庞大的传统文化体系之中,相反,随着近几年我国传统民歌被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优秀的传统民歌作品都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在经过二次艺术创作之后熠熠生辉。而在这些被挖掘的优秀传统民歌当中,当属陕北民歌最为众人熟知。

1.发展历史

陕北民歌发源于黄土高原,在陕西地区开始广泛流行。陕北民歌的内容多以陕西的人文风俗、地理历史为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陕西地区的历史文化。

2.歌曲内容

陕北民歌的内容从天文到地理、从历史到人文全都囊括在内。由于陕北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陕北民歌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表达方式可谓是别具一格。陕北民歌往往采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以陕北特有的服饰、物件、食物等等为基础,结合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对进行陕北的风俗和人文进行展示。不同陕北民歌的音乐形式也大不相同,有节奏轻快的儿童歌谣;有基调庄严的秧歌;有情感悲怆的哭调;还有曲调豪迈奔放的信天游等等。其中当属信天游最为人所知。信天游的内容多以男女爱情为主,借助具有陕北特色的唱腔歌颂男女之间真挚的情感。信天游是上下两句对应的歌唱形式,前一句是陕北风土人情,后一句则是借此抒情。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被称为“信天游体”,歌唱者通过歌曲后一句完成歌曲的声韵,抒发内心的情感。

二、陕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00多年前,中国声乐教学很大程度上都参考了意大利的美声唱法,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专业民族唱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原生态民歌发展的尤为迅速,并且其也受到了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更多人开始站在原生态的角度来感受什么是传统民歌,各大高等院校在声乐专业中也加入了这些内容。陕北民歌作为原生态民歌的代表之一最受老百姓的喜爱,因此其也成为了众多关注对象中的重点。我们拿信天游来举个例子,信天游的平腔与低腔结合得非常好,并且将假音与泛音完美的融进其中,歌者通过会心的演绎来表达出非常耐人寻味的心境,这样的旋律让人久久难以忘怀。除此之外,信天游的歌词也不乏口语以及家乡方言,不仅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也能让人从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信天游在每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味道,这也正是因为各地特殊的风土人情。信天游的风格非常相似于晋民歌,因此也被叫做“山曲”。信天游并不是陕北民歌中最让人熟知的,人们最熟悉的一种类型还是陕北秧歌。秧歌是一种特点十分明显并且地方风情十分浓厚的曲种,其伴奏乐器通常为唢呐以及锣鼓等,并且其曲风十分的欢快。事实上,陕北秧歌具有的种类也十分多,跟秧歌有关的活动在陕北地区也是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陕北秧歌的热度已经大不如前,就如同各种戏剧形式一样秧歌的种类正在不断减少。

陕北民歌的形式以及内容通常是和该时代的各种文化与现实情况相关联的,因此我们通过一个时代的民歌几乎就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的陕北人民是怎样的。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很多陕北民歌都在不同程度的反映当时陕北人民的抗日心、爱国心,民歌的内容也基本都离不开共产党以及革命。其中,《东方红》、《十绣金匾》以及《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曲子了,即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它们仍然被我们口口相传。不仅如此,诸如此类民歌也被编写进了中小学生以及高等院校的音乐教材中,这些曲子中含有的艺术成分非常值得青少年的分析与学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央歌舞团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陕北民歌重新的演绎了一遍。非常多音乐人也加入其中,演唱了像《兰花花》《赶牲灵》这样的优秀作品。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对文化最不友好的黑暗时期,经过文艺工作者之手的陕北民歌也因为其非常多的优秀特点被传唱下来,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仍然有非常多陕北民歌的影子。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重视,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中非常有特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很多歌者都忽略了这一方面,这让陕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以及感染力都大打折扣。但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民族声乐的自然、原生态的演唱,陕北民歌也得到了越来越好的表现。

三、结语

声乐教学和其他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我国现阶段的声乐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一味的要求学生演唱技术却忽视民族音乐作品的特色和内涵;在演唱陕北民歌时对方言的运用不到位等,导致我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对民族音乐的风格、特色、语言的运用,切忌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约束。在演唱时要注重自然、原生态的演唱方式,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董华.传统音乐元素在当代声乐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以陕北民歌的演唱与教学为例[J].中国音乐,2008,02:254-256+266.

[2]吴静.回到原点——重提口传心授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音乐,2016,03:196-201.

[3]李侠.谈地方语言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02:199-200.

猜你喜欢

陕北民歌民族声乐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陕北民歌《赶牲灵》的艺术特色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