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2017-08-24蒲煦霞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授之以渔

蒲煦霞

[摘 要] 初中文言文教学非常重要,但是现状堪忧,因此教学方法尤其重要 :生动活泼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语感,诵读贯穿课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法,授之以渔,注重学法的指导,把打开文言文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

[关键词]现状堪忧;巧入新课;诵读贯穿课堂;授之以渔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文史知识,积淀古代文化。所以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册书中一般都安排文言文课文。初中阶段的语文考试试卷中,文言文所占的比分也不少。满分120分的试卷,文言文考核分数不少于20分。《语文新课程标准》列出明确的目标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见,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非常重要。但是,“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不绝于耳。文言文的教学的确不易,学生学得头痛,教师教得棘手。为此,我多年来一直探讨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方法。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拟就当前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及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二是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讀懂一篇课文为目的,造成了教师教了“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显而易见,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要改变这种现状,给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就必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的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探索

1.巧入新课,激发兴趣

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因此,在新课导入时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生动活泼的新课导入能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减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促进学生对文言文词句和内容的理解与积累。那么用什么方式来导入呢?笔者认为要根据文言文的内容来确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成语导入法。 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就出自初中文言课文中,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若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导入,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生《<论语>十二则》,曾试用学生熟悉的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导入新课,《陈涉世家》可用“揭竿而起”导入等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音乐导入法。比如在古诗词《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播放出《春江花月夜》同名琵琶曲,让学生进入思想情境,并进行想象,或者可以在放曲目的同时,让学生跟着吟诵课文原文,培养语感和语境,充分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警句导入法。 名言警句具有语言精练、含意深刻的特点。初中文言课文中有不少名言警句,用它们来导入,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加强了语言积累。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等这此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都可用来作为它们所在文言课文的新课导入。 4、故事导入法。用生动、活泼的故事、传说导入,同样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讲授《出师表》可用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故事导入,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语感,诵读贯穿课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知识经济时代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吟唱”,但“书读百遍”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诵读在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方面的确大有裨益。每次的读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是读出语气、读出语势;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还是在读中体味情感、感悟意境;这些要求都要具体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讲后的诵读会对课文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的朗读”,才是朗读目的之所在。例如,我在讲授《木兰诗》的第二课时,就在第一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第二课时着重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木兰这个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人物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在这一节课上,我对学生在朗读的停顿、节奏、语调高低、语速快慢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指导。首先,我以准确而又富有感情的范读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听中掌握字音、停顿和语气表达,接着是形式多样的朗读,如齐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等,边读边指导,边读边理解文章内容,使得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

3.指导学法,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既有知识,不如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科学方法。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使学生既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又能学会教师没有交给的知识。比如,巧借语法记翻译。在文言词语解释时,我们有时可以借助语法知识帮我们进行巧记。如,“之”的用法有很多,可以做代词、动词,也可以不译。当“之”放在了主语和谓语的中间就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那就肯定无实在意义了。我们还可以运用语法知识来判断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等知识点,更有效地辅助我们进行翻译工作。

以上就是我对文言文教学粗浅的看法,文言文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使文言文教学的沉闷局面,一定会为生动活泼所代替。

猜你喜欢

授之以渔
浅谈英语课堂的教与学
为了“梦之队”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浅谈如何教会学生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