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虚拟社区应急能力策略浅探

2017-08-24吴险峰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22期
关键词:应急能力策略

吴险峰

摘 要:作为现实社区映射的虚拟社区具有信息传播、快速集聚等能力,社区应急管理应当在社区治理创新中引入这些能力以提高社区应急能力,策略包括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虚拟社区管理基本理念,以培育虚拟社区应急能力为基本任务,以建立虚拟与现实社区的双向通道为基本途径。

关键词:虚拟社会;应急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2-0132-02

虚拟社区有多种所指,本研究所讨论的虚拟社区特指与现实社区具有地域对应关系的,依托互联网通信、应用进行交流活动的兴趣、话题的社区,它存在于虚拟与现实之间,对现实社区产生着的影响,特别在社区发生一些重大事件时,往往成为一种活跃的力量,对于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对有必要对虚拟社区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能在应急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 虚拟社区的原生应急特性

1.1 虚拟社区活动的空间天然具有信息传播优势

网络是虚拟社区的主要活动空间,网络为虚拟社区的繁荣提供了场所,经过最近二十年的发展,今天的互联网世界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已经能够为民众提供低成本、高可用性的社区功能,移动互联的广泛覆盖,博客、QQ、微信等社区软件平台的日新月异,可以提供信息发布、同步或异步的交流、知识分享、资料存储等一系列丰富实用的功能。在这些技术产品的支撑下,社区成员之间既可以方便的进行即时沟通,又可以持续的分享知识和经验。

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虚拟社区的网络活性被进一步激发,成员们使用移动终端等采集第一手资料,利用网络收集和传播信息。它们往往先于官方发布相关消息,成为官方信息真空时主要的信息来源。这些信息对于应急处置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由于生产和发布的处于失控状态,而采集发布人又缺乏专业水准,这些信息也可能会有误导甚至虚假的成分,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为应急处置造成额外的困难。

1.2 社区成员高度的利益相关趋同,使其动能可以快速聚集

由于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的同源性,意味着现实社区的利益与虚拟社区的利益是高度相关的,虚拟社区的每个成员及其家庭都是社区应急管理政策的直接利益相关人。正是这种高利益相关性,使得虚拟社区能够开展高参与度、高强度的问题讨论,在网络的便捷环境中,成员们不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的讨论议题,还可以方便快速地收集到各种相关资讯。尽管这些资讯来源繁杂、真假难辨。但会对虚拟社区达成共同的看法和情绪产生即时的影响,从而得到一个比较强化的结论。比如社区居民在生产、生活环境及建筑和治安的安全等基本的问题上的诉求如果被管理者忽视,则虚拟社区上这些问题的讨论可能会迅速的激化,不安定因素聚集直至向现实社区蔓延。反之,一项得到虚拟社区认同的措施在现实推进中难度会大大降低。可以说,利益相关性是虚拟社区发生正向和反向作用的最主要的驱动力。

1.3 虚拟与现实的交融,虚拟社区中的共识容易演化为现实中的行动

如前所述,由于虚拟社区与特定的现实社区具有映射关系,在虚拟社区的活动中的议题一般也与现实社区有较强的相关,而成员的匿名性被弱化,成员在虚拟社区中的互动中接近于现实中的互动。因此,虚拟与现实已经没有严格的分界,当需要由虚拟空间的活动向现实社区转换时,不存在太大的障碍。在虚拟社区中形成的共识,在现实社区中可以顺利的执行,在突发事件中,通过虚拟社区进行社会动员、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应急等,使得虚拟社区的能力向现实社区大规模的辐射。当然,这样的机制也有可能被网络上的不良煽动所利用,造成现实社会中的公共事件。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虚拟社区的这些原生应急特性如同一把双刃的加速利器,如能正确的引导和利用,可以在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处置实务中发挥积极地作用。反之,它也是社区治理中的风险源,也有可能加剧危机。所以对虚拟社区的适当管理和引导,掌握主动权,使其得到良性的发展,产生正向的作用,是社区应急能力建设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2 虚拟社区应急能力的整合策略

社区应急能力建设是横向的社区治理与纵向专业化的应急管理工作形成的一个交集,如何使虚拟社区原生具备的一些应急反应特性能够正向生长?是施以引导、管理还是管制?这些问题必须要放在社会治理、社区治理这个大的背景下来抉择。

2.1 建立社区多元治理的理念,对虚拟社区采取柔性引导的基本策略

重塑社区共同体是新时期社区建设和治理的使命之一,虚拟社区承载了“后单位”时代居民重新寻求的社区认同和归属感的愿想,对实现这一使命有推助作用。虚拟社区中既有政府自上而下建立的模式,也有多方协作共管的模式,近年来出现了更多的是自下而上形成、具有“草根”性质的虚拟社区,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这是社会民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因此按照社会善治理论,对虚拟社区不宜采取一统的规制,而需遵循多元、多中心、多主体的治理原则,体现社会包容性,这一理念在近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得到了廣泛的认同。

另一方面,从社会控制的角度考量,虚拟社区松散的、不稳定的联结关系也必然会导致内部的约束力较现实世界虚弱,难以把法律、道德以及风俗、习惯等灌注其中,其风险性也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加以规导以化解风险。因此,对虚拟社区施以柔性的、隐性的、引导性的管理是平衡之选。

2.2 任务:以虚拟社区原生应急特性为基础,引导培育虚拟社区应急能力

从应急管理的视角,社会治理的上位设计上要求社区担当更多的应急管理责任,由应急管理特殊的性质所决定,社区必须是一个强健的共同体,但是单位社区解体后的社区缺少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的发展,社区共同体难以真正的构建。虚拟社区则为之提供了培育社区共同体的有效途径。有了健康的社区共同体,才可能有风险意识、有快速一致行动,这正是应急管理所需的基本价值。

从技术和性能的层面,虚拟社区寄宿于网络世界,如同在现实社区之上建立了新的维度,当应急能力构建在更高的维度时,诸多在低维度中的困扰和瓶颈得以迎刃而解。比如信息的传递和扩散,基本不再受物理地域的限制,社区并行协同行动能力也大大增强。这为发掘培养虚拟社区应急能力提供了空间。

还要看到,虚拟社区如若没有引导和约束,任其信马由缰,同样可能产生巨大的破坏性,所以对于虚拟社区管理的第一目标是把它作为风险源,纳入是脆弱性管理的范围。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和激发虚拟社区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虚拟社区应急能力可能成为社区应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仅依靠其原生的应急特性自我发展是难以达到这一目的。比如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尽管虚拟社区有着网络的优势,但是,如果没有整体的策划,没有对内容的精心编排,那么在虛拟社区中流转的只能是质量良莠不齐、零星碎片的信息,对社区成员的应急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影响甚微。因此应当对照应急管理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需求,分析在虚拟社区中能否得到相应的支持,经过取舍,确定需要从外部加以引导和强化的特性,采取一定措施加以培养。

2.3 途径:建立双向通道,整合虚拟社区优势,提升社区应急能力

社区应急管理组织应当有目标、有规划的引导、培养虚拟组织的应急能力,在社区管理的公开透明化和提高社区服务满意度的实践中,获得虚拟社区的认同,形成双向互通的格局,鼓励虚拟社区承担应急责任,关注应急事务,提高应急知识水平和技能。社区管理组织也能通过与虚拟组织的互动中汲取养分,取长补短,在应急处置中得到虚拟社区的有力支持,从而达到社区应急能力的整体提升。图1表示社区管理组织与虚拟社区的整合互动模型。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管理组织的应急业务双向通道,人员上的互相嵌入,形成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的和谐关系;系统开展虚拟社区的应急能力培育,重点培养虚拟社区的骨干。在此基础上,在社区的应急管理机制中引入虚拟社区的能力,在互助群防、应急动员中发挥虚拟社区的作用。

3 总结与展望

再地域化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密切关联,成为必须重视的应急管理客体,虚拟社区原生具备的一些特性通过引导可以变现为应急能力,社区管理组织需要提高对虚拟社区的认知,在制度供给、组织和流程上为吸纳虚拟社区的应急能力创造基础条件,并在应急教育、群防能力、行动能力、动员能力等方面采取具体的引导措施,使其成为社区应急的重要力量。在虚拟社区提高应急知识、技能,承担应急责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居民的行为,使虚拟社区成为应急文化传播的阵地,为社区营造良好的应急精神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晓岚,李军.灾害救助网络动员模式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6):158-162.

[2]沙勇忠,刘海娟.美国减灾型社区建设及对我国应急管理的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2):78-85.

[3]刘春年,万晓.突发灾害情况下虚拟社区信息沟通与交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6):75-78.

[4]谢静.虚拟与现实——网络社区与城市社区的互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12):113-117.

[5]魏淑娟.后单位时代脱域社区的再地域化——基于社区网络平台的讨论[J].江汉学术,2015,34(1):107-112.

猜你喜欢

应急能力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改进刍议
论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陕南农村社区应对人为森林火灾能力建设研究
中国石化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综合评估研究
专项验收取消后如何推进码头防污应急能力建设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