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替罗非班在非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7-08-24郑云龙梁普博苏丹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班组

郑云龙,梁普博,苏丹霞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心内科,广东 湛江 524002)

国产替罗非班在非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郑云龙,梁普博,苏丹霞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心内科,广东 湛江 524002)

目的 观察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血小板拮抗剂国产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非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2组72 h及30 d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后30d出血事件、血浆cTnT及72 h血小板集聚率。结果 替罗非班组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和血小板集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国产盐酸替罗非班能显著减少非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明显降低血小板集聚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心肌梗死;替罗非班;血小板聚集率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由各种原因导致冠脉血管内皮损伤,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激活、黏附、聚集而引起的,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对于无条件行血管重建治疗的患者,药物治疗非常关键。本研究旨在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1 治疗和观察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非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4例,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即口服阿司匹林片300 mg,氯吡格雷片300 mg,以后阿司匹林100 mg·d-1,氯吡格雷75 mg·d-1维持,并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钠4000 U·12 h-1。同时所有患者均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阿托伐他丁钙片20 mg·d-1,厄贝沙坦片150~300 mg·d-1,比索洛尔片2.5~5 mg·d-1。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先以0.4 μg·kg-1·min-1,于30 min静脉泵入,然后给予0.1 μg·kg-1·min-1静脉泵入,持续72 h。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共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1)任何原因的死亡;(2)新的心肌梗死;(3)顽固性心肌缺血:给药期间反复发生胸痛(≥3次),每次≥3 min,伴ST-T缺血改变。

1.3.2 血小板聚集率

入院即刻及72 h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比浊法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测定。

1.3.3 血浆cTnT测定

于入院后即刻及发病6 h、14 h、72 h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 mL,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cTnT水平。

1.3.4 药物安全性评价

观察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给药前和给药后72 h、30d各检测1次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变化。按照TIMI出血量分级标准规定:量大出血(包括颅内和身体其他部位大出血),明显出血,Hb降低≥50 g·L-1、 或HCT降低≥15%;少量出血(包括自发血尿、呕血),可观察到出血,Hb降低≥40 g·L-1、≤50 g·L-1,或HCT降低≥12%、≤15%;未观察到出血,Hb降低≤30 g·L-1或HCT降低≤10%;不明显出血,血液丢失未达以上标准,PLT≤60×109·L-1为PLT减少。

1.4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

72 h、30 d时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大量出血及死亡病例,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72 h、30 d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 [n(%)]

2.2 判断心肌血清是否发生特异或者坏死的依据是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变化

统计可知,6 h时血清中cTnT的水平在这两组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替罗非班组中血清cTnT的峰值水平14 h和72 hcTnT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替罗非班组患者给药后血小板聚集率较给药前明显降低(P<0.01);标准治疗组给药后较给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冠脉内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是ACS发病的主要机制,血管内的皮下胶原纤维会在斑块破裂后暴露出来,并在血管受损的地方制造出许多激动剂,改变血小板表面GP/Ⅲa受体,使其与纤维蛋白原桥-受体结合,致使血小板的聚集。血小板聚集是导致血栓形成的核心因素,更能通过成功激活系统凝血来促进血栓的形成。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关键是有效使用对血小板有抑制效果的药物。而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抑制血小板的药物阿司匹林只能作用于血栓素A途径抑制血小板活化;氯吡格雷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选择性的、不可逆的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阻断ADP介导的GPⅡb/Ⅲa受体活化进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两种药物只能通过阻断血小板活化过程中的的一条途径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不能完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特异性高的非肽类GPⅡb/Ⅲ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可以快速结合血小板的表面受体,以达到阻止纤维蛋白原和受体结合的目的,进而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该研究替罗非班组患者给药后血小板聚集率较给药前明显降低,而且出血事件没有增加,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因此将替罗非班联合应用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的治疗中,能够更好地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从而减少心脏供血不足的发生率。该研究替罗非班组血清cTnT峰值水平14 h及72 h cTnT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的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可能会提高心肌的再灌注,减少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可知,替罗非班是一类安全性高、疗效显著而且不额外发生出血的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2] JamesC,Bleeding.Complications of glycoprote in receptor inhibitors[J].Am Heart J,1999,13(8):287.

[3] Januzzi JL,Hahnss,Chaecu,et al.Effects of tirofiban plus hepxarin versus heparin alone on troponin I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Am J CardioⅠ,2000,86(7):713-717.

[4] 沈 杰,沈卫峰.替罗非班在ACS介入治疗中的作用[J].国际心血管杂志,2006,33(3):156-159.

本文编辑:王雨辰

R542.22

B

ISSN.2095-8242.2017.32.6283.02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班组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分析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