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祖江 款款深情馈桑梓

2017-08-23梁正程晨廖严力

杰出人物 2017年6期
关键词:同乡会侨胞刊物

梁正+程晨+廖严力

【人物简介】

陈祖江先生,诚兴油行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旅港溜江同乡会永远名誉理事长、《溜江乡讯》总编辑、溜江学校海内外董事会名誉董事长、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宣传部委员、香港福建同乡会发展部主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宣传部副主任、孙中山文教福利基金会理事、香港陈氏宗亲总会秘书长、香港福建体育会公关部副主任、香港厦门联谊总会副秘书长、香港晋江社团总会副宣传主任、香港金井镇同乡联谊会副会长、香港深沪镇同乡总会顾问、香港福建中学校友会宣传出版部副部长。

祖国东南沿海围头湾的东北隅,绵延着数里的海岸线,隔着台湾海峡与宝岛隔海相望,便是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的著名侨乡——溜江村。这里,风景秀丽、海滩辽阔、礁石林立、树影婆娑;这里历史悠久、胜景众多、四通八达、人傑地灵;这里走出了上万的侨胞,负笈海外、开拓进取、立业異邦、载誉他乡。这里就是陈祖江先生在旅港已经一甲子的时间里,始终心心念念,牵掛於心头的故乡。

多年以来,陈祖江先生透过旅港溜江同乡会的平台,投身多项回报家乡的工作。其中最让他骄傲的,便是创办了刊物《溜江乡讯》,向溜江遊子传递家乡讯息,至今已近二十年。另外,他与乡贤们善用时兴通讯工具,积极开展捐资助学的工作,也进一步拉近了遊子与溜江的距离。持续的付出,是他不变的桑梓情怀,是一章朴实无华、真挚动人,饱含爱国、爱港、爱乡之情的颂词。

助学结硕果 着力兴旅遊

2012年,晋江新闻部门推出“晋江最美村居”的系列报道,其中曾说道:“科教文化是溜江的烙印,而村里的学校是烙印最显眼的地方。”如此令人引以为豪的殊荣,离不开陈祖江先生等热心家乡教育事业的侨胞之贡献,正是他们从未间断的筹建,给师生设置奖学金、为学校购买教学设备、大力举行兴学工作,让当地教育事业锦上添花,成果丰硕。

陈祖江先生所在的旅港溜江同乡会,就有一份长长的账单,列出会员们积极助学的种种付出:学校老师的薪资待遇及补贴、每个学期颁发的奖学金、退休教职员的花销、学生比赛或活动的经费、添换教育设备的资金……一年下来,竟有数十万之多!用心之至,可见一斑。

随着通讯工具的发展,陈祖江先生运用现代科技,开拓了一条筹集资金的新途径:他与多位侨胞、校友组建了多个微信群,集结了愿为家乡教育慷慨解囊的热心人士。若需募集善款,大家只需在微信群中发红包、转账即可,免去了过往到银行转账的麻烦。收到款项後,陈祖江先生会安排義工进行统计,做好登记後,转给学校的负责人。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款项的用途。

得到众多侨胞的支持,溜江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办学成绩突出。今日,溜江小学成为金井镇规模较大的小学之一,並曾四次附设初中班。更在1996年成为文化部批準的全国13个农村儿童文化园试点之一的“溜江国家级蒲公英农村儿童文化园”。校园中,建有“溜江文化中心”,藏书数万册,是全省农村中比较完善的图书室。良好的教育资源,为莘莘学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一代接一代努力拼搏,力创佳绩。

此外,溜江还以优美的风景著称,有利於发展当地旅遊业。此地东临大海,沙滩平坦齐整,沙质细腻洁白,海岸线如画般优美。傍晚时分,坐在海堤上,吹着海风,远眺渔船,耳边涛声阵阵,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此外还有无尾塔、石佛仙洞、尊王公宫等晋江市三级保护文物以及溜澳大桥、节孝坊、留鄂公庙等遗址,可供喜欢人文风景的遊人观赏;自然方面,“西姑听潮”“孤女深潭”“印石临风”“金马登名”“灵鳌蹑首”等胜景,也显出自然鬼斧神工的技艺。陈祖江先生表示,当前他们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的方向,即开发当地的旅遊资源,打响当地知名度,尽可能让全国甚至是海外的遊客们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我们与当地部门积极配合发展旅遊。不久前,有乡贤邀请了全国的沖浪冠军到溜江,並举行一场三十多人的赛事。这是一次开发家乡旅遊资源的尝试。同时,我们希望乡亲们可以发展民宿,来弥补当地酒店缺乏的情况。”

陈祖江先生以低调务实的作风,默默回馈着家乡。他是一名傑出的乡贤,也是众多身在異乡、卻心繫故里的溜江遊子中的一员。正是无数的乡亲,用不同的方式,推动溜江的发展,这座临海的村镇因此变得越来越美,新生焕发。

认真办刊物 传递家乡情

溜江的文教是当地的特色,这里走出来的侨胞们,因此也受到了同样的熏陶,注重实际,又不忘文化修为。陈祖江先生认为,同乡会的工作,不仅是联络乡情,服务家乡,也应把家乡的音讯传递出去,以减轻遊子们的思乡之情。於是,1998年4月1日,他与旅港溜江同乡会的同仁们创办《溜江乡讯》,将之打造成联繫海内外乡贤的一座桥樑。书中关於家乡简讯、宗族文化、地方风俗、以及海外华侨带来的趣闻秩事,让刊物内容充实、趣味横生。同时,《溜江乡讯》也是福建省首家村级定期出版的刊物,可谓一次创举。每每回首往事,陈祖江先生对创办《溜江乡讯》一事仍感回味无穷,仍为之自豪。

当初,为了办好这份刊物,从未学过排版、设计的陈祖江先生,一咬牙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电脑,並利用业餘时间,一点一点学会了编纂、设计、排版等等。他认真细緻地审阅,用心反复斟酌字眼,精益求精地打造栏目,将工作视为创作艺术品的过程。因此每一期《溜江乡讯》都成为了精品,在海内外乡亲中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被誉为“集体家书”“侨乡明珠”,並被福建省图书馆收藏。

种种讚誉和肯定,给陈祖江先生带来极大的鼓励,让他忘卻一人从事刊物的辛苦,更努力去打造《溜江乡讯》,更积极去傳递乡音乡情。《溜江乡讯》推出不久,陈祖江先生又制作了相关网站,以便刊物内容与网络同步。至今,即使没有收到刊物,同乡们也能从网上看到刊中内容,本着对家乡讯息的渴求,因此得以传播、扩散。

家乡,是遊子们牵掛的地方,也是他们走向世界的坚强後盾。身为众多溜江侨胞中的一员,陈祖江先生为家乡而自豪,在他闯荡香港的岁月中,以及今日联络海内外宗亲的工作中,家乡的情怀,一直鼓励着他,支持着他,让他身怀一份溜江人的自豪,放手奋斗,赢取未来,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同乡会侨胞刊物
“侨之家”服务侨胞有温度有力度
台湾云南同乡会代表团到省档案馆参访交流
凝聚侨胞向心力 谱写时代新篇章
风雨兼程,紫荆花开——扬州(香港)同乡会十年侧记
侨胞侨眷老当益壮 坚持18年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东方明珠”与“江中明珠”间的浓情厚意——记香港扬中同乡会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同呼吸 共祭奠——加拿大南京同乡会呼吁全球侨胞团体国家公祭日举办海外同步祭奠活动
“侨胞之家”:以侨之名 行家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