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玄武门之变后隐太子妃的命运

2017-08-22高成

山海经·故事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李建成李治太子妃

高成

2013年,西安警方破获了一起倒卖文物案件,收缴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有一块墓志,上面刻着:“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并序”。隐太子就是唐朝玄武门兵变中被杀的李建成,太子妃郑观音很少被史书提及,她的故事,终于在千年后浮出水面。

一、最幸运的女人

郑观音是荥阳人,出生于官宦世家。成长在这样的家庭里,毫无疑问,郑观音赢在了起跑线上,平日衣食无忧,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观音不仅顺利成长,还愈发亭亭玉立,不光外表好看,貌美如花;而且心灵也美,品德高尚。墓志中甚至把观音比作东汉的马皇后、邓太后,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日子过得很快,观音到了出嫁的年龄,16岁那年和李建成结婚了。

不得不说,观音的运气非常好,她过门后不久,李渊在太原起兵,丈夫跟随公公征战沙场,入主关中。经历隋末唐初的混战,李唐集团脱颖而出,逐步统一天下。李建成身为嫡长子,理所当然地被立为太子——也就是大唐帝国未来的主人。李渊已经年近六旬,时日无多,只要中间不出意外,郑观音将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全国地位最高的女人。

政治地位提升了,生活质量随之改善。东宫的宴会多,出游多,丝竹多,舞女多,生活用品都很奢华讲究,身边的人对她点头哈腰。财富,地位,这不正是绝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吗?郑观音年纪轻轻,不过二十出头,就获得了其他人一辈子都无法得到的东西。虽然已经过得很美满,不出数年,就可以登上人生巅峰,但观音的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太子妃深以盈满为忧,厉行节俭,对珠宝什么的都不感兴趣,平时爱好书籍,端庄守礼,看到丈夫宠幸其他女人,心里也不妒忌,一个居家好女人的模样。

二、命运的转折点

万万没想到,郑观音的担忧还是成为了现实。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了,38岁的太子中了秦王的埋伏,在临湖殿附近被活活射死;公公李渊被逼得无可奈何,将权力和太子之位悉数交予秦王。丈夫死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可是更惨的还在后头,为了斩草除根,秦王府的士兵冲进了东宫,将李建成健在的五个儿子全部杀害。从出土的建成第二女李婉顺的墓志看,玄武门之变时,婉顺年仅四岁,所以那几个遇害的儿子,年龄可能不会很大。

看着孩子们被政治斗争殃及,无情地遭遇毒手,郑观音束手无策,丈夫败亡了,保护伞倒了,她一个女人还能怎么样呢?更加凄凉的,是听闻噩耗时,郑观音已经怀孕了。也不知道李建成的五个儿子中有没有郑观音生的,如果有的话,铁定已经遇害。若几个月后,郑观音生下的是男孩,李世民肯定容不下他……

不幸中的万幸,观音后来生的应该是女孩,很有可能是墓志中提到的建成第五女归德县主。真是个可怜的孩子,来到世上就没有了爸爸,但她的出生多少可以给母亲带来些安慰。

因为丈夫已死,她的身份变成了前太子妃,至于新太子,已经确定是秦王李世民,这样一来,东宫就不是她有资格住的地方,李世民把她们一家安排在了长乐门附近。长乐门依然在太极宫内,位于宫殿群的东南角。

三、守寡半生

就这样,28岁的郑观音开始了她漫长的后半生。

女为悦己者容,搬到长乐门附近后,观音很少打扮,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梳妆的镜子上布满了灰尘。以前还是太子妃时,她就很节约低调,横遭变故后,她更加看淡了皇家的荣华富贵,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墓志铭上写着:“于是捐饰玩,屏珍华,耳无丝竹之音,身有绨缯之服。”“绨缯”,指又粗又厚的丝织品,每天穿着这样的衣服,含辛茹苦地撫养五位幼女,对她们一视同仁,没有因为有人是庶出就看不起什么的。墓志铭里还有一句话:“昔有陶婴,恤孤资于纺绩”,春秋时鲁国有陶门之女,年纪轻轻便守寡在家,靠纺织抚养自己年幼的孩子,孤苦伶仃,生活凄惨。有人很佩服她,想要娶她为妻,陶婴听说后,唱《黄鹄歌》明志。所以陶婴是古代贞节妇女的典型人物,墓志作者在此用她的典故,以肯定观音的德行。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半个世纪的光阴悄悄溜走,从武德九年到上元三年,正是大唐走向强盛的五十年,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但这些,都与郑观音没有什么关系,她年复一年地待在宫里,静静地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体味人间的世态炎凉。不知不觉,守寡五十多年了,当初嗷嗷待哺的女儿们,早已长大成人,嫁人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甚至都有去世的。

唐高宗龙朔元年,李建成第二女李婉顺病故,享年四十,尽管李婉顺是庶出,但郑观音是嫡母,抚育过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候,观音已经年过花甲。因为相关墓志没有出土,我们不知道另外几个女儿的命运如何,但与今人比,唐人的平均寿命自然不算高,如果五六十岁去世,死而无憾;郑观音能活到七十八岁,绝对是高寿了,如果有其他女儿先她而去,完全是正常的。回顾一生,青年丧夫,晚年丧女,大起大落。多亏郑观音不计较,把物质财富看得很淡,要是换一个特别在乎、心态不好的,恐怕早就寻死觅活,撑不下去了。

人到暮年,朝廷给郑观音的待遇越来越好,尽管如此,她依旧勤勉,不失本色。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治还没有出生,等到他接班,政变已经过去了二十多载,双方当年再怎么你死我活,终究还是李家的内斗,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不到敌我矛盾的高度。李世民李治父子照顾建成妻女,有弥合家族伤痕、缓和内部矛盾的作用。如果没有李治对伯母的优待,我们看不到内容如此丰富的墓志铭,更不可能了解郑观音的生平了。

墓志铭中“以上元三年正月卅日寝疾,薨于长乐门内,春秋七十八”,注明了郑观音死亡时间、地点、年龄。李治得知消息后,下令“丧葬所需,务令优厚”,给伯母风光大葬,出殡于建成第五女归德县主宅。下葬的时间也选得非常好,“其年七月七日”,农历七月初七不正是七夕节吗?在传说中,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相会一次,郑观音在人间苦苦守候了五十年,如今终于有机会在地下与建成相会了,当局决定将她葬在李建成的隐陵附近。

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太子妃静静地安眠于长安郊外的杜陵,朝代一个又一个地更迭,人间不知几度沉浮,一切的一切,对于死者而言已无任何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建成李治太子妃
唐太宗托孤藏玄机
面具
“冒犯”太子官位牢
李少爷的糖堆儿
随意搭
毛泽东的纸条让他躲过一劫
“相交线”检测题
李建成:被历史严重歪曲的大唐太子
BLING BLING!闪闪发亮诱惑“太子妃”
《太子妃升职记》在京举行新春喜乐会